奉节县春马铃薯苗床育芽移栽技术及其应用
2020-12-24余治国程邦王珏博曹兴华万先俊
余治国 程邦 王珏博 曹兴华 万先俊
摘 要 春马铃薯苗床育芽移栽技术,既能提早播种时间,增强抵御低温能力,减少烂种缺苗,又能实现苗齐苗壮,提高产量和效益。阐述春马铃薯苗床育芽移栽技术的种薯选择、切块、苗床准备、播种育芽、移栽准备、大田移栽、田间管理等操作要点。分析2016—2019年在奉节县的示范推广效果,4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7 359.9 hm2,总产量增加14 979.1 t,新增总产值1 763.7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春马铃薯;苗床育芽移栽;操作要点;应用效果;重庆市奉节县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2.010
春马铃薯是重庆市奉节县高寒山区的主要栽培作物之一,种植十分广泛,兼有粮、菜、饲、加工等多种用途,既是山区人民的部分口粮,又是城市居民菜篮子的必选之物,更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来源和淀粉加工的原材料,多年来已成为部分山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春马铃薯栽培,长期采用种薯直播,受播种期低温寒潮的影响,播种期滞后,且易造成烂种、缺窝、缺苗,出苗慢,难以实现高产。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从改变播种方式入手,对春马铃薯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多点、多年的试验示范,探索创新适合奉节县高寒山区的春马铃薯栽培新方法,有效提高了春马铃薯的产量和效益,为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春马铃薯苗床育芽移栽技术
1.1 概念
春马铃薯苗床育芽移栽技术,就是将马铃薯种薯提前在苗床内培育出3~5 cm长的芽苗,待气候适宜时,按合理的密度分级移栽到大田,达到苗齐、苗壮、提早出苗、增加产量的目的。
1.2 优点
1.2.1 有利于躲避不利气候的影响
高寒山区的春马铃薯播种时,正值低温期,倒春寒发生频繁,极易造成烂种、死苗。采用苗床育芽移栽技术,马铃薯发芽在苗床内进行,便于集中管理,培育壮芽。
1.2.2 可提早播种
采用苗床育芽移栽技术,育芽是在苗床内进行,采取保护栽培措施,可提前25~30 d播种,增加了马铃薯植株生长和薯块膨大时间,为高产打下基础。
1.2.3 便于分级移栽
可按种薯大小、芽苗长短,分级移栽,能保证其大田生长整齐一致,避免大小苗混种出现的大苗欺小苗现象,有利于实现苗齐、苗壮,保证栽培密度。
1.2.4 能提早出苗
一般方式栽培的种薯在大田的发芽时间长,遭遇不利气候的机率增大,导致出苗慢且不整齐。笔者推荐采用苗床育芽移栽技术,种薯发芽期在苗床上已经完成,移栽后直接出苗,节约了在大田的发芽时间,可提前出苗。
1.2.5 有利于提高产量
苗床育芽移栽技术提早了播种时间,出苗早,延长了薯块膨大时间,且苗齐苗壮,结薯早,薯块整齐,小薯少,产量高。
1.3 适用范围
苗床育芽移栽技术适合在海拔1 000 m以上,春季气温低、寒潮频繁的高寒山区应用。
2 操作要点
2.1 种薯选择及切块
2.1.1 种薯选择
选择无病虫、无冻害、表皮光滑、新鲜、大小适中的优良品种作种薯,最好是脱毒种薯。病薯、烂薯、畸形薯等均不宜作种薯。种薯重量一般以50~100 g为宜,至少不轻于20 g。
2.1.2 切块
种薯切块是为了节约用种,加速内部新陈代谢,打破休眠,促进早发芽。切块时,切刀必须经过严格消毒。马铃薯芽眼萌发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顶端的芽眼先萌发。为了促进提早发芽和发芽一致,重50 g以上的大薯需切块育芽,采用薯块纵切,平分顶芽,多次分割,切块尽量保留靠近顶端的芽眼,每块重25 g左右;小于40 g的种薯可不切块,将薯块尾部切去一小块或划一条小口,直接整薯播种。
2.1.3 切口处理
将草木灰撒入切好的种薯里,充分混合均匀,使切口面均匀沾满草木灰,再平铺在通风的地面上,让切口愈合,晾种一天后即可播种。以前常用杀菌剂浸种消毒,现在为了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确保食品安全,不提倡用化学杀菌剂浸种消毒。
2.2 苗床准备
2.2.1 苗床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菜园地作为育芽苗床。
2.2.2 苗床准备
将苗床地提前2~3 d翻耕,整细整平,然后开厢做床,苗床宽1.0~1.3 m,长度由种薯数量确定,深15~20 cm,做成“坑式”育芽苗床。在苗床底部铺上5~8 cm厚的农家肥作酿热物,在酿热物上覆一层细土,使酿热物与种薯隔开,即可播种。
2.3 播种育芽
2.3.1 播種时间
当气温稳定通过8 ℃时,即可播种。在海拔
1 000~1 500 m的地区,2月20日至3月5日期间播种。
2.3.2 育芽
将备好的种薯平铺在苗床内,切口向下,铺一层为宜,再在上面覆盖3~5 cm厚的细土,起拱覆膜保温。
2.3.3 苗床管理
春季气温低、蒸发少,上面又有覆盖,浇水不宜过多,以免烂薯。出芽前温度可以高至25 ℃左右,出芽后应控制在15~18 ℃,温度太高的话,育出的芽细而长,苗床湿度过大,会引起烂种、烂芽。
2.3.4 芽苗出圃标准
芽苗粗壮,长势旺盛,白色,顶端红色带绿色,芽长3~5 cm,芽尖刚出土时,即可移栽。一般每块种薯保留2个粗壮芽苗,去掉多余的芽苗。
2.4 移栽准备
2.4.1 土壤选择
马铃薯属块茎作物,根系不如其他作物强大,应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的砂壤土栽培。
2.4.2 整地
提前在冬季深耕土壤,耕深20~25 cm为宜,经过霜雪冻垡,使土壤疏松。移栽前5~7 d,将土地整细、整平。
2.4.3 开沟
开好“二沟”(背水沟、通沟),沟深25~30 cm,主要作用是防涝排湿,降低田间湿度。
2.4.4 施足底肥
在1.3~1.5 m的厢面上开沟,沟宽40 cm,沟深20 cm左右,将农家肥条施于沟内,每667 m2施用农家肥
1 000~1 500 kg,再在农家肥上面撒施氮磷钾有效含量35%以上的硫基高效复合肥,禁用含氯离子的复合肥,667 m2用量为15~20 kg。
2.4.5 起垄
将施好底肥的沟用泥土覆盖,做成高20 cm、宽50~60 cm的瓦背型垄厢。
2.5 大田移栽
2.5.1 移栽时间
根据气候条件和苗芽长势,尽量早栽。气温稳定通过10 ℃,苗芽达到出圃标准时,选择晴天移栽。奉节县海拔1 000~1 500 m的地区,一般在3月20日至4月5日移栽。
2.5.2 分级移栽
选择芽齐、芽壮、无病害的种薯,每块种薯上留2个芽苗,去掉多余的芽苗,按芽苗长短、薯块大小,分级移栽。
2.5.3 栽植密度
分套种和净作模式。马铃薯套种玉米,1行马铃薯、2行玉米模式,按行距135 cm、窝距20 cm规格栽植,每667 m2栽2 470窝;2行马铃薯、1行玉米模式,按行距70 cm、窝距20 cm规格栽植,每667 m2栽4 760窝。净作马铃薯模式,按行距50 cm、窝距20 cm规格栽植,每667 m2栽6 600窝,打窝或镐锄定植。
2.5.4 覆土
覆土以不见苗为准,不宜过厚,有利于早出苗。
2.6 田间管理
2.6.1 查苗补苗
移栽成活出土后,及时查苗补苗,发现死苗、缺苗要用预备苗补足,保证大田基本苗。
2.6.2 除草、松土、培土
马铃薯齐苗后,进行一次人工除草松土,操作时尽量小心,注意不要伤到幼苗,松土、除草、培土有利于保墒、通气。
2.6.3 追肥
马铃薯要早施追肥,齐苗时,每667 m2施清粪水1 000 kg、尿素10~15 kg,淋窩,施肥后及时进行人工除草覆土,以减少肥料损失,促进叶片多生快长。一般只施一次追肥,防止水肥过多,地上部分长势过旺,导致马铃薯减产。
2.6.4 病害防治
马铃薯主要防治晚疫病,采取挑治、普治相结合的方式。田间发现病叶和中心病株时,及时拔出病株,带出田外销毁,并将病株周围用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喷雾防治,防止病原传播。如田间多点出现病株,要普治一次,可选用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喷雾防治,严重时可连续喷施2次,每次间隔7~10 d。
2.7 收获
当田间马铃薯茎叶由绿变黄、薯块易脱落时,茎叶中的养分基本停止向块茎输送,标志着马铃薯已经成熟,可以收获。
3 应用效果
3.1 经济效益
春马铃薯苗床育芽移栽技术,2014—2015年开展试验研究,2016年开始在奉节县示范推广,四年来在兴隆、长安、龙桥、太和、云雾、冯坪、竹园、平安等8个乡镇累计示范推广面积7 359.9 hm2,实现平均667 m2产量达1 431.8 kg,较对照(非应用区)增产 135.7 kg,总产量累计增加14 979.1 t,总产值累计增加1 763.7万元(应用此技术没有增加成本,新增总产值也就是新增纯收入),经济效益显著(见表1)。
3.2 社会效益
马铃薯是奉节县最大的粮菜作物,常年植面积在2.3万公顷以上,年产量超过10万吨(原粮),高山农民几乎家家都有种植马铃薯的习惯。推广应用春马铃薯苗床育芽移栽技术,不但提高了春马铃薯的产量水平,还增强了马铃薯的抗灾能力,减少烂种死苗导致的损失,降低生产风险,实现增产增效,广受农户欢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奉节县春马铃薯苗床育芽移栽技术年推广面积可达0.67万公顷以上,新增效益1 600万元以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在与奉节县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均可推广应用此项技术,将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社会效益。
(责任编辑:易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