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园艺活动对某校4—6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2020-12-24王国锋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控制组园艺维度

王国锋,罗 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自我意识作为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即人格自我调控系统,是人的个性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在小学阶段,儿童正处于社会自我形成、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关键期。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他们健康个性的形成和社会化的进程。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应以学生的现实心理需求为基础,增强实用性,注重体验。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帮助小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悦纳自我,树立角色意识、集体意识,善于人际交往,培养小学生自主、自信、自强、自立、合群、开朗的健康人格。因此,健全小学生自我意识是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予以关注的问题。

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 Therapy),简言之是通过参加园艺活动对参与者进行辅导、治疗的方法。台湾地区有学者将园艺疗法称为园艺福祉,在日本称为园艺疗法,在我国香港,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将其称为园艺治疗。对于园艺疗法,目前比较一致的概念是美国园艺治疗协会(the American Horticultural Therapy Association,简称为AHTA)的定义: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心理、身体等方面进行调整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沙盘游戏等,但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园艺疗法集园艺、医学、心理学为一体,注重实践和体验。它将西方的园艺疗法理论、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与我国新课改体系相结合,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园艺活动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升其心理素质。因此,这也是一种积极心理学方向的变“补救”为“提升”的心理干预模式研究。从小学课程开发角度来看,园艺活动课程的开展可以丰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涵,可以作为小学科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两学科的天然整合课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园艺疗法是通过栽培植物、进行园艺操作等活动来达到促进个体身心、体能、精神康复等诸多目的,主要疗效体现在刺激感官、激发潜能、锻炼身心等方面[2]。作为一种生态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是人与植物以园艺活动建立连接,结合投入、关注、期待、生产、收获与享受等过程,协助个体获得疗愈效果的方法[3]。李树华教授在2000年开始系统地将园艺疗法从学科体系的视角进行系统的介绍,标志着园艺疗法进入国内视野[4]。西方发达国家对园艺治疗关注广泛,已形成相对完善的治疗规范及体系。国内相关实验及临床报道少,且主要集中于对康复花园的设计规划探讨,对园艺疗法的其他形式鲜有关注、研究范围狭隘,对园艺疗法的康复机制多集中于心理学及园林设计层面的讨论[5]。

Pennington认为,通过园艺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以下方面的转变:从无知到理解,从被动到主动,从单纯的消费到了解劳作的辛苦,愿意交流和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Relfren认为,园艺活动使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增多,社交能力有明显的改善[6]。李宜勇认为儿童参与园艺活动,潜移默化地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自己的劳动被认可,增加儿童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以园艺作话题相互交流,儿童需要对自己栽种的植物负责,儿童之间产生了共同语言,增强责任感,提高合作能力,满足了儿童社会性关系存在的需求[7]。近年来,实证研究也发现,在校园内的园艺活动可以让儿童感受自然、学习劳动技能、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刺激学习兴趣,培养儿童自我意识中智力、人际交往的能力[8]。大量国外应用和研究说明,园艺疗法在改善生理、认知、情绪和社交等方面都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园艺疗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参与方便、趣味性与益智性、效果显著等优点,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沉重的学业压力,改善不良情绪,还可以使他们变得积极乐观,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树立自信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9]。

19世纪末就有研究者证实通过庭园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而园艺活动的疗效,必须通过制定系统的园艺课程的来达成。一般情况下园艺活动的学习目标常设定与个体自我意识有关,一般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矫正不良行为、增强自信心以及提高社会技能等方面。郭毓仁针对台北市一国小的学生,以园艺快乐成长营社团活动安排3种形式的园艺活动,学生普遍增进了园艺技能、改变了偏食的习惯,创造力有了显著提高,并促进了学生自我意识中智力的发展[10]。洪瑜筑将园艺治疗引入少年观护所(工读学校)教育课程,该活动促进工读少年更多的正向情绪体验,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在知识和园艺技能方面都有所增进,创造力得到提升,并学会关心、增强耐心、细心,在娱乐休闲、职业选择方面都有更多的选择等。园艺活动可以提供学生在大自然里面探索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园艺活动可以为低成就感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增加学生的自我体验,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园艺活动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研究目的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了解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这种通过植物以及以人与植物之间的亲密关系为推力的园艺活动方式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二)实验设计

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长沙市某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试,随机抽取40名学生,平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2组。实验组被试参加为期一学期共7次的园艺活动,控制组不给予任何实验处理,而参加与实验组除园艺活动外的相同的学校课程学习与活动。实验设计如表1。

表1 园艺活动干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

PHCSS是美国心理学家Piers及Harris于1974年(1969年编制)修订的儿童自我意识自评量表,适合于8—16岁儿童,信效度良好,主要由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六个分量表组成。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苏林雁(2001年)制定了标准化的全国常模,量表计分方式是正性记分,高分者则说明无此类问题,如“焦虑”得分高,则说明被试不焦虑,情绪良好;“行为”得分高,则说明行为适应较良好。量表评定总分高者则自我意识水平较高。51≤总分≤63为正常范围组,总分<51分为低自我意识组,总分>63分为高自我意识组[11]。

(三)具体实施过程

此次园艺活动以农场种植为主,方案简表如表2。

表2 园艺活动方案(样例)

(四)研究结果

运用SPSS20.0统计工具,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自我意识前测比较

表3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差异比较。

表3 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差异比较

表3数据显示在实施园艺活动之前,实验组与控制组自我意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除行为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5项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配对平衡。

2.实验组自我意识总水平及各维度实验效果分析

表4为实验组前测与后测自我意识总水平及各维度的比较。

表4 实验组前测与后测自我意识总水平及各维度比较

表4显示,实验组的被试在参与了一系列系统的园艺活动之后,自我意识各维度的分值均有上升。其中,焦虑与合群两个维度前后测的差异性显著(P<0.05),被试的焦虑水平显著下降,合群即人际交往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而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幸福与满足这四个维度以及自我意识的总水平在前测与后测的比较上,虽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他们的分值均有提高。

3.实验后实验组与控制组自我意识总水平及各维度比较分析

表5为实验后实验组与控制组自我意识总水平及各维度比较分析。

表5 实验后实验组与控制组自我意识总水平及各维度比较分析

表5显示,在实验组接受共7次的园艺活动后,实验组与控制组被试的自我意识均存在一定的变化,其中,实验组与控制组的被试在焦虑与合群两个维度上差异性显著(P<0.05)。

表3和表5综合比较后,还可以发现在实施实验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在行为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实验后的后测中,由于实验组的行为维度分上升,控制组的行为维度分下降,两组被试在行为这一维度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性。

4.实验后控制组自我意识总水平及各维度比较分析

表6为实验后控制组自我意识总水平及各维度比较分析。

表6显示,在实验过程中,没有给予控制组任何实验处理,他们参加除园艺活动外的与实验组一样的学校课程学习与活动,根据对被试进行前测与后测的结果来看,控制组被试的自我意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在各维度上分值均有下降。

表6 实验后控制组自我意识总水平及各维度比较分析

四、讨论

(一)园艺活动对降低儿童的焦虑水平有显著的作用

表4结果显示,系统的园艺活动可以降低儿童的焦虑水平。因学习负担重、课余活动时间少,缺乏释放压力的方法,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小学生的焦虑水平提高。由于一系列园艺活动丰富了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体验大自然的场所,并且在活动中有两次活动以提高抵抗逆境及处理负性情绪的能力为活动目标,儿童在感受种植快乐的同时,又能舒缓情绪,释放压力。有些学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自卑,但在园艺活动的展示中,他们发现了自己独特的闪光点,这帮助他们恢复了自信,建立了对自己的积极正面评价。郭锍仁通过对大学生连续进行7周的园艺活动的考察发现,这些学生在自信心、园艺技能、情绪压力释放、社交技能等方面显著增强[12]。刘璐,秦华认为,通过整地挖坑、松土除草等园艺活动能抑制情绪冲动,适当降低参与者的焦虑程度,达到调整心态的目的[13]。李树和认为,园艺活动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放松。学生参加园艺活动后,其不安躁动情绪减少,血压和脉搏趋于平缓,情绪有明显改善[14]。方鸿华则通过团体讨论、分享、思考与体验园艺创作形式,对深圳市Z社区的10名9—12岁的流动儿童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参与的儿童基本实现了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疏导心结以及提升对自身的情绪认知、情绪管理的效果[15]。

(二)园艺活动对儿童合群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表4结果显示,系统的园艺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而提高儿童的合群水平。因为在园艺活动过程中,几乎每一次活动都涉及到了小组内的分工合作或全体被试的分工合作。不仅有合作,更有小组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结果也是很客观的,随时可见。在这种竞争与合作共存的环境下,学生将会更积极地融入到团队当中,积极与他人交流沟通,学到的沟通与交流技巧在不自觉地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后,对儿童的人际交往产生了更大的作用。参加园艺活动的被试来自于不同的班级,也扩大了儿童的人际交往圈子。再则,团体心理辅导老师带领学生在室外进行除草、松土、播种、灌溉、修剪等园艺劳动,加之一系列自我意识的团体训练活动,促进了小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评价,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同时,辅导老师在每一次团体辅导活动中都会有意识训练小学生学会倾听、包容、合作、交流等社交技能,这些训练对儿童合群性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栽植植物的过程是漫长的,植物的生长需要时间。这不仅让学生直观了解了植物从播种、萌芽、开花、甚至结出果实的生长全历程,也让他们在等待的过程中培养了耐心,无论做什么都不可以急于求成,要踏踏实实,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养成有积极作用。实验组被试在参加了7次系统的园艺活动之后,他们的合群性有了显著的提高。雷秀雅对20名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实施了系统的园艺活动,患儿的社会交往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16]。

(三)园艺活动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其他方面均有积极的影响

1.园艺活动可以促进儿童行为的发展

实验组被试亲自体验了种植蔬菜的全过程,包括播种、拔苗、间苗、施肥、除害等等,这些劳作对参与者的动作、行为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一旦没有按照要求进行,菜苗极有可能死亡,导致蔬菜种植的失败。在这些活动中,儿童学到了更多的行为规范。同时,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园艺活动,被试在管理菜地的过程中要与组内其他被试分工合作,也对被试的行为提出了要求。因此,园艺活动可以促进儿童行为的发展。有研究者将园艺疗法和其他自闭症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对于自闭症患儿的行为规则化发展有促进作用[17]。

2.园艺活动对儿童智力与学习情况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实验组被试不仅学到了种植蔬菜的技巧,也学会了制作有机肥,解决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每次活动都可以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激发他们积极思考,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有的儿童因为自己在小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受到其他人的重视,促进儿童智力与学校情况的发展。张艳认为,园艺活动对提高学生自我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学习挫败感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促进学生对自我智力与学校情况的了解与发展[1]。

3.园艺活动对儿童的躯体外貌与属性有积极的影响

从表4中可以看出,实验组被试的躯体外貌与属性的维度得分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控制组。目前还没有学者提出园艺活动对儿童的躯体外貌与属性存在积极的影响。但在本研究中发现,由于被试在参加园艺活动的过程中,要自己亲自动手管理蔬菜,发现蔬菜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儿童自己也亲眼看到了蔬菜在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可能对儿童认识自己的躯体外貌产生积极的影响。

4.园艺活动促进儿童幸福与满足的发展

结合表4和表6实验结果发现,园艺活动对儿童的幸福与满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被试要自己动手种植蔬菜,制作有机肥以及管理照顾菜地,在最后一次农场开放活动中,被试又体验到了收获以及达到目标的快乐,这些活动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促进儿童幸福与满足的发展。翟天然认为,适当的园艺活动能加强感知能力,改善注意力,促进与周围环境的交流,能让人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提升自我开放的能力,实现成就感和自我满足[18]。李文明认为,人们在参与园艺活动后,通过亲自动手辛苦劳作的体验,从种到收的过程,得到一种体验,从而得到幸福和满足[19]。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园艺活动对儿童自我意识的焦虑与合群两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系统的园艺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在参与园艺活动的过程中,儿童通过种植植物,可以缓解压力,进而达到缓解儿童焦虑的目的。而在与别人一起种植植物的团体活动中,儿童也能在活动中学会更多与他人交流、交往的技巧,其社会交往功能也将得到改善。

不难发现,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还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如果给予儿童适当的指导,就会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互动经验的增加,其自我意识的内容也会得到极大地丰富,水平也会迅速提高。

六、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探讨了园艺活动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园艺活动对儿童自我意识的焦虑与合群两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与促进作用。但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被试选样样本量不大、有局限,对实验结果的推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以选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为实验被试,提高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在实验实施方面,本研究的实验由7次系统的园艺活动构成,每周一次,总时长为近两月,干预时间跨度小,活动少。在以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增加活动的次数,延长干预时间,让参与者的体验更丰富,感受更深刻,这样园艺活动的效果也会更显著。

猜你喜欢

控制组园艺维度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奇葩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给商品起名字
园艺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