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农商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0-12-24张雪雪
王 丞 张雪雪
WF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WF农商银行),是在WF市四个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上,以新设合并方式发起建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较为粗放,精细化、集约化管理能力明显不足,其运营过程中潜伏着很多危机,唯有切实了解其内在危机,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危机,方可在新的经济模式中不断发展壮大。风险管理局限于传统的信贷领域和传统的风险控制方法,缺乏符合实际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远不能达到量化管理水平;全员系统化风险管理理念尚未形成;风险管理停留在制度层面,单纯依靠纪律管制和道德约束防控风险,缺乏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规划;内控薄弱,案件多发;贷款损失额度较大,大部分利润用于核销不良资产,严重影响盈利和服务“三农”的实力等。因此,尽快建立起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速度、规模、质量、效益”的统一,实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体上看,我国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与国内外先进银行相比差距明显,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相比,基本不具备实施条件。WF农商银行依托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银保监会一系列管理指引,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创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符合农村金融特色的风险计量模型,强化风险分类管理,促进信贷资产结构优化调整,完善风险监测与应对措施,构建符合农村金融业务特色的风险管理系统,促进经营业绩持续改善。
一、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为了将“风险管理意识全员化,业务拓展全程化”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贯彻到全员,WF农商银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当面锣、对面鼓”等多种灵活方式,多次邀请国内银行风险管理专家、专业咨询机构、科研机构专家进行专业讲座、培训,对员工进行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成立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巡讲小组,结合实际经营管理现状,对全面风险管理内容进行讲解。注重理念的落地,首先在管理层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有限、内控管理优先”理念,从而带动全员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贯彻到每一项工作细节之中。无论是高管还是基层员工,风险防控必须置于其工作的关键地位,将原来的事后风险化解转变为主动防控,构建起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风险防控体系。风险管理覆盖面涵盖了机构和产品的全方位、多维度,而不再是原来单一的区域、片面的专业和分散的岗位。
二、创建农村金融特色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指导下,WF农商银行立足自身发展实际,以内部评级法为核心,自主研发信用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鲜明的“WF农商”特色,在对客户、行业、产品、担保方式细分的基础上,以村作为管理的基本单元,能够对信贷产品风险进行分类流程化管理,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基于客户、产品、行业等多维度风险计量指标体系数据库,还可以实现信贷风险管理人员业绩计量功能,使风险识别、监测、控制工作有了完善的数据支撑。
(一)建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
根据银保监会风险分类核心定义,把财务指标、违约情况等16类指标量化,设置风险分类软件、硬性限制条件,每日对新发放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贷款进行自动风险分类,每月对所有贷款自动重分。设置营业网点、支行、总行三级审批权限,对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流程进行严格管控,并将流程和权限通过风险管理系统进行固化,确保分类结果的真实、可控性。在综合分析我国目前外部信息环境和银行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信息完整性的基础上,选择DM(Default—Mode)风险计量模型作为基础架构,构建具有农村金融特色的风险计量模型。该模型非常具有针对性,解决了违约标准和违约损失的界定问题,其一,确立以本金逾期天数、五级分类不良、借新还旧或贷款重组等属性为主体,关键风险预警指标恶化为辅助的违约标准定义,以此构建客户和债项的违约率计量模型;其二,基于担保有效性、资产属性、资产状态等因素,确定损失计量模型。
(二)贷款产品分类管理
区分和计量出农村居民、城镇居民、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体工商户、小微型企业、大中型企业等六类客户52个信贷产品的风险状况和业务拓展状况,统计出各类机构的产品分布、客户分布、产品收益、风险度等情况,为实现目标客户管理、科学贷款评价、贷款限额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根据系统统计的“四大领域”业务拓展情况,选取以农户信用评定贷款为主导的风险度低、不良率低、逾期损失率低、净利润高的八大类信贷产品作为WF农商银行主打产品,进一步树立农村信用社的品牌形象。
(三)科学计量贷款管理人业绩
以县级行政社为单位建立贷款管理人信息,对客户经理直至县级行政社理(董)事长等每名信贷管理人员一段时间内管辖贷款规模、不良率、损失率、利润贡献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科学评价贷款管理人业绩。
三、强化贷款风险分类管理
为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WF农商银行依靠风险管理系统,实行“人员、系统、机制”相结合的管理原则,确保资产风险分类的准确性。
(一)实施分级管理
根据各县级行政社管理水平和业务量,确定营业网点、支行、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风险分类认定权限。重点做好“初次认定大额贷款、上调分类结果、损失认定”三道关口的风险分类审核工作,根据上述三种不同业务类型分别确定认定权限,杜绝分类结果随意调整,提高分类准确性。同时,WF农商银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分类结果上调的贷款制定上调条件,必须满足具体条件方可提报风险管理委员会研究认定。除符合风险分类核心定义的要求外,还应具备如下条件:一是借款人无不良信用记录;二是不超最大单户比例;三是贷款为新增或收回再贷,借新还旧贷款确需上调,必须为经营状况有重大改善;四是企业经营良好,包括资产负债率小于50%,流动比率大于100%,或有负债比例小于30%;五是贷款原则上为足值有效双证齐全的房地产抵押;六是保证类贷款上调必须借款人和担保人同时满足企业经营良好的基本条件。
(二)细化分类标准
根据银保监会风险分类标准,本着审慎原则,将违约情况、财务指标等进行量化,设置30项软性和13项硬性限制条件。贷款分类结果不能高于硬性限制条件规定结果,高于软性限制条件分类结果的视同上调。同时,针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多类贷款风险,研究确定相应认定标准和限制条件,作为风险分类的硬性限制标准执行。如个人名义承贷用于公司经营的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最高认定为次级类;除关联企业外,借用第三方抵押的,风险分类最高位关注;借款人从事高污染、高耗能等限制行业的,风险分类最高为关注,等等。
(三)实施贷款风险按户分类
现实中按笔对贷款进行分类存在诸多弊端。为此,WF农商银行对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模式进行相应调整,由按笔管理转变为按户管理,原则上一户只能有一个分类结果,对担保可量化贷款(如国债质押、存单质押)按质押物价值和可变现能力进行分类。目前,全市农信系统全部贷款风险分类均实现了按户管理,以第一还款来源为主要分类依据,按照孰低的原则,一户只要有一笔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超过规定天数,则对该户全部贷款下调风险分类级次,提高贷款风险分类准确性。
(四)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运行机制
规范和明确风险管理委员会职责,将风险分类作为其主要职责之一。市联社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市风险分类的组织、实施和市联社权限内贷款认定工作,各县市区行社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本行社风险分类的组织、实施和本行社权限内贷款认定工作。建立轮值委员制度,总行行长、支行主任和部室经理为固定委员,辖内12家行社的行长(主任)为轮值委员,以掌握目前风险分类管理中存在问题和每户待分类贷款的具体情况。市联社及各县市区行社定期召开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对下级机构提报的超分类权限信贷资产,进行集体分析研究,并以投票方式确定最终认定结果,充分发挥集体决策职能。强化对各县市区行社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考核,将五级分类日常检查、分类审批通过率、委员会履职情况纳入考核。
四、完善激励制度,实行经风险调整后的经营利润和质量管理考核
按照向经营型、管理型银行转变的目标要求,提升预测、监测和控制风险的主动性,WF农商银行构建起一套经风险调整后的经营利润和质量管理评级考核体系。
一是实行经风险调整后的经营利润考核。传统的依存贷款为主要指标的考核模式,往往会激励短期行为的发生,当年发生的贷款在以后年度将会用更多的利润来消化,且会形成恶性循环。作为考核资本回报率的典型指标,经风险调整后的经营利润是在当期的经营利润中扣减当年的预计损失,贯彻了当期收益与相应潜在风险的匹配,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一家行社在客户营销、评价授信、风险预警、贷后管理、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真实地反映一家行社的业绩。
二是实行质量管理评级考核体系。根据银保监会核心监管指标的规定,同时结合WF农商银行的实际,制定质量管理评级考核体系。指标体系分为充足性、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管理能力等六大项40余项子指标,并且所有指标都是定量指标,都有数据依据,75%来源于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的计量结果,有效解决行社经营管理评级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五、创新风险监测手段,强化贷后风险预警和检测
当前,WF农商银行已经构建起一套“贷款调查、信贷审批、贷后审查”规范化、制度化的风险预警和监测机制。
一是宏观和微观领域实时预警。设置23类预警指标,使管理者和一线客户经理及时掌握每日潜在风险点,进一步提高信贷资产的风险防控能力。其一,建立宏观预警机制,从宏观层面反映各个维度的风险状况。具体做法是:依据客户风险权重、资产质量状况、债权风险权重对行业、产品、机构、客户属性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其二,建立微观预警机制,并进行风险防范。具体做法是:每天都对财务指标异常、单户超比例、信用等级下调、超授信额度、对外担保过多等23个小项指标,依据客户风险预警、债权风险预警、交易风险预警三个维度,进行实时监测,并设置后续处置功能,便于客户经理快速防范。
二是强化贷后风险监测,挖掘潜在风险点。对大额公司类信贷业务进行贷后风险实地监测,从行业集中度、关联企业、大额可疑交易、投机性四个重点风险监测领域入手,现场了解企业经营、财务状况以及发展趋势,并给出评价结论(分为支持级、维持级、压缩级和清退级四个风险预警级别),从而建立防患于未然的“防错纠错机制”。
三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风险预警。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发展、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风险,及时根据相关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和预警,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建议。例如,为准确分析主要客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WF农商银行组织开展行业信用风险专项调查,涉及纺织、铸造、房地产、农副产品加工、种养业等七个行业,为信贷管理和信用风险控制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开展城区机构信贷风险专项调查,对28家城区机构中信贷风险状况进行监测分析,根据城区机构贷款规模大、户均贷款较高、贷款集中度风险高、公司类贷款占比较高、公司类房地产抵押占比高、贷款加权执行利率和贷款净利润率低等特点,提出风险控制建议。
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适时提出实行浮动利率管理。在经历了多次利率上调后,贷款利息收入相应增加,有效对冲了存贷款基准利差减少和资金成本不断增加的不利影响,有效控制了利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