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放管服”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基于各地有效模式的研究
2020-12-24于颖
于 颖
一、“放管服”的政策背景
“放管服”改革思想主要来源于简政放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自此开始了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而后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了“放管服”改革的任务,“放管服”被正式纳入改革新政。经过全国各地的探索与实践,已取得良好成果。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经济与就业情况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因此,2020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再次提出要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稳就业,加快重大投资项目开复工,有效补短板惠民生。
二、财政“放管服”的整体框架思路
“放管服”是激发市场活力、稳经济稳就业的重要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部署,更是抗击疫情、恢复经济的关键所在。而“放管服”的具体实施与财政密切相关,为此财政部关于贯彻执行“放管服”改革制定了整体实施思路。
(一)推进“放管服”纵向发展
第一,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以往,行政审批对企业来说是最难、最复杂的事项,如果该项目需要获得土地使用权,那么从获得土地到办完手续,要经过30多项审批,涉及部门众多,排队要几个月,完成全部审批甚至要几年时间,“重审批轻监管”现象严重,因此,精简行政审批是“放管服”改革的第一步,也是必要的一步。第二,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将多个内容相近、领域相同的行政审批进行整合,尤其对于审批时限,要进行相应缩减,加快审批速度。
(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督
实施有序检查与重点抽查,防止固定检查形成规律而使检查成为形式主义,要进行不定期、重点抽查,设立“放管服”改革专栏,对检查结果进行全公开,提高信息透明度。另外,设立财政部各地监管局,进行事后监督。
(三)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第一,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线上”服务,对政务服务常见问题设置网上咨询业务,提供资料网上下载功能,能在线上办理的就取消现场办理,在门户网站设置相应专栏,包括在线申报、在线审核、下载中心等,并做好系统整合与对接。第二,取消部分证明事项。按照简政放权的主体思想,对于部分需要提供书面证明的事项采取网上核定,可线上提供证件、保证书或其他证明材料。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应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面对疫情等不可抗力的冲击,很多中小企业,尤其一些小微企业已经面临破产倒闭,因此,政府已及时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于部分先进制造业放宽增值税上期留抵条件,整个2019年我国实现增值税关税2万亿元,接下来将继续出台相关文件,支持各地方政府落实关税降费政策。
针对以上整体实施框架,各地实施效果如何?下面结合相关成功经验以探索财政“放管服”的有效实施路径。
三、各地“放管服”实践与成效
(一)放: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
上海作为自由贸易区,在推进国家简政放权政策的理念下,还肩负着与国际贸易体系相适应的服务职能,因此,上海自贸区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一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成功经验。在投资管理制度方面,简化市场准入方式,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简化办证流程,让企业与百姓可以一次办成,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将原来需经多个部门多个职能处室审批的事项集中由行政服务中心完成审核与批复;设立市场准入审批窗,集中办理所有市场准入事项的审核与批复;设立投建审批窗,集中办理所有投资建设事项的审核与批复,并将投资建设项目进行分类,对分类项目进行集中评估与验收,尽量做到让企业与百姓“一次办成”。如今,上海自贸区在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实现了“放管服”制度创新。
辽宁省坚持“减”字当头,省政府调整简化行政职权767项,简政放权力度位居全国首列。在政府权责方面,省、市、县三级政府出台相关文件以明确权责主体,并公布权责清单,以此建立简政放权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规范繁冗的审批流程,使得企事业单位活力大增,百姓创业动力持续激发,近年新登记企业数目大幅增长。
此外,多省在政府办事流程方面实现了有效的“放”。江西省取消182项证明事项,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189项事项网上办理,312项事项“只跑一次”。湖南省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安徽省审批事项平均时间缩到13个工作日。湖北省将新办企业登记等环节、企业注销、企业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办理时间大大压缩。河南省实现“三十五证合一”,将公安、财政等多部门的多证照整合到企业营业执照上,大大简化了企业办事流程,走在全国前列。
(二)管: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体系
“放管服”不能只放不管,为了防止简政放权的“自由落体”,在“放”的基础上,只有“管”得好,放管结合,才能保证市场主体有序竞争,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辽宁省重点做到“明确监管职责、整合监管资源”。首先是明确监管职责,辽宁省通过印发相关文件将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责具体化;其次整合监管资源,完善省、市、县级政府的“合一”,推动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等联合监管,效果良好。广东省依托“互联网+”与智能化运行机制,通过多部门协同业务,建立政府治理的扁平化整体网络结构。福建省成立综合监管执法局,将原执法内容与职能相近的机构进行整合,形成“四合一两分离”监管执法模式,通过综合监管执法局实现监管信息共享,提高政府监管的整体绩效。上海市推行企业年报和经营异常管理,将年报与日常经营存在异常情况的企业录入相关系统,实行实名管理,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企业与政府的监督,通过建立“事前诚信承诺”机制,进行守信激励,在此基础上通过“事中评估”机制进行全面监管,最后通过“事后奖惩”机制对评估主体进行全链条联动奖惩,对于持续守信主体给予行政审批业务优惠政策,对失信主体实施“处处受限”政策,对商事主体起到了很好的监管作用,营商环境更加透明。
(三)服:全程通办,一网通办
“放”与“管”均是在政府端发力,而“放管服”的最终目的与落脚点是“服”,让企业与百姓受益才是简政放权的真正目的,因此接下来要在“服”上对企业端发力。
广东省实行跨部门的“分类选办、智能导办、全程通办、多证联办”,通过建立数据库(材料库、证照库、档案库等)整合企业信息,设立咨询、收件、审批、发件环节,运用大数据“一键导航”实现多业务“一口受理”功能的“五个一”信息化平台。“一键导航”是由申请人录入企业相关信息后,系统自动提供其需要办理的事项及需要准备材料等,大大简化了办事流程。接下来“一表登记”系统自动生成相关表格,由申请人填写打印即可。申请多证联办的企业或个人此时可生成统一流水号,由系统“一号管理”功能查询各个事项的进度。此外,系统可将企业或个人提交的电子证件实现各部门之间“一件共享”,企业或个人无需再次提交相同材料,减免重复工作也减少审批者的二次录入。最后,通过“一网联通”实现企业与外商投资的直接备案与系统对接,使广东省的营商环境更具竞争力。此外,广东省南沙片区创新使用“企业专属网页”,为企业注册提供“无偿帮办”服务。通过“一门式、一网式”服务模式,无缝对接各业务审批系统,主动与企业对接商事业务办理。
辽宁省编制省政府公共服务事项154项,对323项事项进行在线申报,取消线下申报,同时进行行政许可对标自查,尤其是辽宁省药监局实现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创下全国最高效率。上海市“一网通办”改革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通过一网通办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体系优化政务服务,打造数据资源交互平台。福建省福州市开通“周末服务窗口”,迎合企业与个人时间,方便群众,尤其对于个人办事主体,避免了以往一个审批要跑四五个部门,周周都要请假的困境,群众可以按照个人空闲时间提前预约周末到服务窗口办理业务,群众办事更加便利了,此外设置在线咨询业务,通过先咨询再办理的全程网络化,降低审批成本与群众往来费用。
四、财政“放管服”进一步优化建议
通过各地“放管服”实践情况来看,均按照国家简政放权整体框架进行且取得一定成果,尤其上海与广东之经验已逐渐获得复制与推广,但面对疫情与国际形势,各地营商环境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建议可从以下几点进一步优化“放管服”整体环境。
(一)设置投诉平台
对于政府基金与行政事业收费设置投诉平台,涉事主体可通过平台进行留言或投诉,加大社会公众监督力度,有效实施降税减费动态调整。
(二)调整融资担保优惠政策
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相继成立,但担保费用不一,因此应出台相关文件,对政府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用进行整合划一,并在合理范围内加大优惠力度,推动中小微企业尽快复产复工。
(三)完善政府采购机制
政府采购对象可选取质量信誉好、但暂时受到疫情冲击的企业,采购可用于商业投资或以发放购物券的方式刺激经济,加快经济复苏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