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携手合作 确保粮食市场稳定

2020-12-24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

中国粮食经济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受援国南南合作粮食市场

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 屈冬玉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各个国家在国内和国家与国家之间采取限制措施,从而阻碍与粮食相关的物流服务,扰乱粮食供应链,影响粮食供应。但是,在危机应对过程中,粮食体系的许多部门能够迅速打破过去常规做法,采取创新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应采取联合行动促进粮食体系转型:扩大并改进紧急粮食援助和社会保护方案;支持小农通过电子商务渠道开展生产和营销;突破物流“瓶颈”,保持食品价值链活力;出台贸易和税收政策,助力全球贸易开放;对宏观经济影响进行管理。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迅速行动,开启“2019冠状病毒应对和恢复计划”,并确定七个主要领域。其中两个主要领域与粮食体系相关:一个是贸易和食品安全标准,另外一个是粮食体系全产业链转型。

我很高兴看到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针对小农和消费者,出台了一系列稳生产、稳供应的政策。中国电商企业采取许多新举措,不仅促进产品贸易量增长,而且还增加农产品交易量。大数据平台通过监控全国各地滞销农产品信息,迅速将粮食供应链中的主要要素链接起来。疫情期间,中国政府一直积极与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合作,打造强有力的粮食体系。中国是最早且一直强力支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的国家之一。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中国南南合作项目建立已超过10年,通过这一项目,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派遣了数百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他们在农村基层一线,手把手向受援国农民传授农业知识和技术,引进数百项新技术,提高农民生产力、产量和收入,持续改善受援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活状况。

我们必须采取联合行动,提供及时可靠的市场信息,确保粮食市场运行稳定。

此次论坛就是联合行动的典范。让我们携手保障粮食、产品、服务和投入品等农业粮食生产要素跨国流通。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始终是值得信赖的伙伴。

猜你喜欢

受援国南南合作粮食市场
本期导读
不是传统“受援国”,而是“合作伙伴”
清代的省级粮食市场网络与市场中心——基于粮价和商路视角
援以止战:国际援助与国内武装冲突
——来自中国对外援助的证据
西方外援模式越来越“中国”
当前粮食市场管理现状及对策
中国粮食增产为何未致丰收悖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