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中医的用药之妙2

2020-12-24韩翠娥

癌症康复 2020年1期
关键词:活血中医药功效

□韩翠娥

中医药千百年来一直是护佑中华儿女健康的法宝,虽历经数千年,仍历久弥新,即使是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在诊病治病、健康保健方面依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医药在与西医并存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传承了祖国医学的经典,还在不断创新中与时俱进,与现代医学相得益彰。

目前,中医的传承、创新与应用已经受到国家空前高度重视,中医药在国人中更是深入人心,不仅是在老年群体中,在年轻人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中医阴阳平衡、辨证论治、奇方异法、护佑健康等很多基础知识及特色已经熟知,关于中医的用药之妙也已知道不少,本期我们就此话题继续与大家分享。

中医疗法很多,其中药物疗法是使用最普遍、内涵最丰富也是大家最熟知的疗法之一。中医药物疗法,可谓变化万千、精准到位;中医用药之妙,妙在对症,妙在药物的组方配伍,妙在药物的使用恰到好处以及各种精巧的用药方法。

中医对于患者不同的症候、不同的病因会使用相对应的方法,比如对于病邪尚在皮肤肌表之层、比较浅的位置时,用发汗药物将其驱除体外,即可药到病除。如遇到患者因摄入食物不适或饮酒过量引发不适,用催吐药物及方法可将宿食、过量酒水快速排出,尽快解决停在胃中尚未伤及内里的问题。对常见的便秘、积食等问题,采用通利功效的中药即可去除胃肠食物停积的糟粕,使停留在胃肠内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等通过下窍排出体外,祛邪除病。

实际生活中,疾病问题往往并不单一,大都比较复杂,或是寒热兼具、上热下凉、虚实兼有,或者半表半里之症等,因而很多时候,中药都使用和法对人体阴阳失衡的问题进行和解与调和,使相应病症得以解除。

中医认为,人吃五谷杂粮,所以生病是常态,人与疾病几乎是相伴一生,最终人与疾病应该以和为贵,即使那些人们心目中认为最凶恶可怕的疾病——癌症,虽然大多时候很难根治,但此时用中医的和法对其加以控制,可扶正祛邪,使患者与其和平共处、带瘤生存,尽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疾病,中医认为通过药物调理激发人体正能量,扶正祛邪,控制疾病的发展蔓延,让人体内的阴阳失和疾病状态达成新的相对平衡,使人体的五脏六腑能各司其职,与身体现状达到基本平衡,使人体表里内外、气血阴阳处于动态平衡,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药物疗法用药配方特别讲究合理配伍。根据病症需要,大部分中医处方都会由多味药共同组成,一般都会使用君臣佐使中药配伍,中医药方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各味药材在方剂中既互相协同,又互相制约,共同组成完整方剂,从而形成最佳合力来应对病症。

中医药博大精深,中医用药之妙不仅体现在具有君臣佐使的中药配伍组方上,对独味药、对药的应用更具精妙之处。今天我们重点与大家分享一下中医药用药方法中独味药和对药的应用之妙。独味药、对药是我国很多中医药国医大师们常会用到的方法之一,它的好处在于用药极简,方法简便,切中要害,直接中病,见效快,疗效好。

比如独味药,最具代表性是独参汤,仅一味中药,对症应用就能起到回阳救逆的奇效。有医案记载的人参方歌:“独参功擅得佳名,血脱脉微可返生,一味人参浓取汁,应知专任力方宏。”独参汤主要作用是治疗一切气血虚弱以及一些危急症状。独参汤药简功专,具有大补元气的功效,尤其是古代尚无输血技术,独参汤对于当时救治失血过多的患者而言就是救命之方。现在独参汤仍用来治疗失血、休克、心脏病、神经衰弱等症,而且效果甚佳。

中医认为“气能摄血”“气旺可生血”“有形之血不可速生,当急补无形之气”。中医在处理失血过多或气血极虚症候时,往往会用独参汤,可大补元气,救逆回脱。独参汤常用方法:取上好人参2两,水300毫升,小火煎至150毫升,徐徐服之。

还有大家熟知的独味药青蒿,针对疟疾单病有的放矢,仅凭一味中药就挽救了成千上万疟疾患者的生命,青蒿素也是中草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典范之一,其提取物不仅挽救了我国患者的生命,还走出了国门让国外成千上万的疟疾患者获得新生。屠呦呦教授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中医药的神奇精妙也让世人为之赞叹。

中医的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不同的药对组合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不同的中药配伍使用可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对如今各种常见病防治起着重要作用。对药虽简,但体现着中医复方配伍的精髓,对药大多出自古方,它不仅仅是两味药的简单组合,而是力求达到1加1大于2的功效,因此对药的应用得益于先辈们对药物的深刻理解,方能实现配伍精准、用药精妙、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对药,古往今来诸多中医界的大家,专家名流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系统总结了很多,不下千余种,仅针对妇科疾病的对药就有百余种。

以下列举部分常用对药,让我们一起管中窥豹,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中医用药之妙。

枳实—枳壳,枳实性平,味苦、辛、酸,能泻火、去腹胀、消食导滞、通便止呕、疏肝理气,中医认为枳实行气作用较强,可破积消痞,治疗痞塞、腹部胀满;枳壳味辛、苦寒下泄,可理气宽中、行气消胀,但作用较为缓和。两药合用既能治疗腹胀,又能解除胃脘痞闷不舒、上下不通之症。

荔枝核—橘核,荔枝核药性偏温,行气散结,且擅走小腹;橘核性平,味苦,理气散结、止痛。两药合用可增强功效,治疗少腹胀满、疝气、乳腺增生等症。

香橼—佛手,香橼味辛、微苦、酸温,疏肝理气,宽中化痰;佛手味辛、苦、性温,疏肝理气,和胃化痰。两药均可药食同源,安全平和,药效倍增,舒肝和胃,止咳化痰,还具行气开胃、增进食欲的功效。

黄芪—生地,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补气又能生血,补气功效可与人参媲美;生地性寒味甘,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燥生津,养阴效强。两者结合,滋肾养阴,对气虚便溏、阴虚火旺引发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疗效甚佳。

苍术—玄参,苍术健脾燥湿,祛风散寒,有降糖功效;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生津润燥。两药相配组成对药,常常用于治疗咽炎,对有湿热者,如骨蒸热一类的患者以及湿热型糖尿病患者很有效。

柴胡—黄芩,柴胡疏肝解郁;黄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两药相配解表清热,是临床应用很广泛的对药之一。

党参—丹参,党参益气,丹参活血。气行则血行,气充则血活,丹参凉血安神,二参配伍,宜于气虚血瘀之痛经、闭经、月经量少等症,对血虚血热、心烦不寐症效果甚佳。

当归—熟地,当归被誉为补血调经之要药,熟地则为治疗阴亏血虚之主药。两药相配,通守兼备,是妇科阴血亏虚之血枯、血燥之良药。

当归—丹参,当归活血化瘀、养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还兼具美容功效;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防治血栓的功效。两者结合补中有通,通补结合,对胸腹痛、疮疡肿痛、血虚经闭、经少者很有效。

生地—熟地,生地养阴凉血,熟地补血滋阴,对肝肾不足、阴血亏虚而兼虚热之月经不调、不孕症、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可谓良药。两药相配,补血而凉血止血,滋阴而生津润燥。

女贞子—旱莲草,女贞子采在冬季,旱莲草则收在夏至,两药成对做成中成药又名二至丸。女贞子甘苦入肾,补肾滋阴,养肝明目,性平清补;旱莲草甘酸入肾,滋阴凉血。两药合用实肾养肝,凉血止血,对肝肾阴虚引发的月经崩漏、经量过多以及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效果甚佳。

川牛膝—怀牛膝,川牛膝活血通经,怀牛膝补肝肾强腰肌,两药结合寓攻于补、攻不伤正,补肝肾而活血通经,适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楚引发之闭经、少经,是攻补兼备的良药。

附子—肉桂,附子性热,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温通经络,可逐经络中的风寒湿邪,散寒止痛效强;肉桂性温热,可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活血通经,除积冷、通血脉。两药性味温热,一走一守,二者合力相助,补命门而暖胞宫,散寒凝、止痛经,多用于宫寒不孕、痛经、心腹冷痛、虚寒泄泻等。

大黄—月季花,大黄性味寒凉,清热导滞功效强大;月季花甘温通利,活血通经。月季花与大黄相配清热泻火、活血调经、通便导滞,宜于心火偏旺之闭经症。

青皮—陈皮,青皮性烈,偏于疏肝破气,消积化滞;陈皮性缓,偏于健脾行气,燥湿化痰。两药合用,调和肝脾,消胀除积,理气止痛,因肝脾不和之痛经、经前乳胀,经行时腹泻以及痰湿阻络之不孕等症均可有效。

桃仁—红花,均为活血之药,两药合用,效力大增,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专治女性各种淤血痛症,如月经不调、淤血痛经、产后腹痛等症。

蒲公英—夏枯草,蒲公英清热解毒,又善于消肿散结;夏枯草平肝解郁,长于清热散结。两药相配,清热平肝、解郁散结,常用于肝郁火旺之乳癖、经前乳痛等症。

生牡蛎—钩藤,生牡蛎性微寒、无毒,味咸、平,具有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作用;钩藤性寒,味苦,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功效。两药合用,平肝清热,常用于肝旺肾虚之更年期综合征、心烦易怒、头痛头晕、烘热出汗等,对于经前期头痛也很有效。

藿香—陈皮,藿香味辛,性微温,富含芳香挥发油,可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陈皮味辛、性温、微苦,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两药结合助消化、助运化,最善治疗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湿滞而导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吐、腹泻。两药互补增强,可行气宽中、解郁止呕,治气郁不畅、胸闷呕吐、腹泻等症,是夏季常用的良药之一。

防风—白芷,防风性温发散,祛风止痒,解表止痛;白芷辛散温通,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两者合用各司其职功效互补,可宣利肺气,升阳明清气,通鼻窍而止痛,治疗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目赤咽痛有特效。

大贝—玄胡,大贝清热化痰、开郁散结,用于风热、燥热、痰火、咳嗽;玄胡活血、益气、止痛、利水。两药合用,对久治不愈的风寒型胃痛特别奏效。

石膏—升麻,石膏又名寒水石,性寒、味甘、辛,具有清热泻火、解渴生津、凝血止血、镇痉消炎的功效;升麻味辛、微甘、微寒,清热解毒,升阳透发,解热镇痛,抗炎。两药结合,对于胃热、风热引发的牙疼、头痛、咽喉痛、口舌生疮、皮肤痒症是效果上佳的良药,可疏风止痛,对麻疹不透也有疗效。

黄芩—甘草,黄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清肺热、上焦热的功效;甘草补气健脾、祛痰止咳、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可抗炎、抗病毒、抗过敏、止痛等,被誉为百草之王。两药成双,可疏风清热止痛,治风热感冒头痛、眉棱骨痛、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等疗效很好。

赤小豆—绿豆,赤小豆又名金红小豆、饭豆,性平、味甘酸,通淋解毒、利水消肿、清热排脓,降压、降脂,性善下行;绿豆味甘性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抗菌抑菌、抗过敏、降血脂,皮胜于豆。两豆配伍可补肾阴、养血平肝、清虚热而止盗汗,可用于女性面部色素沉着之雀斑、先兆子痫、妊娠恶阻等肝热型血热、湿热内蕴、冲脉气逆,对水肿、脚气、黄疸、风湿热痹、臃肿疮毒均有很好的疗效。

黄芪—仙鹤草,黄芪药性甘温,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消肿的功效,在补气功效上堪比人参,补虚方面更胜一筹,且补而不腻,可贵的是价格低廉,是不可多得的常用良药之一;仙鹤草又名脱力草,性平、味苦、辛,基本无副作用,具有收敛止血、养血活血、补虚消炎的功效。两者合用,功效互补加强。对内脏下垂、脱肛、多汗症及体虚易感气血两虚者有显著效果。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气旺可生血。”经专家临床验证,此对药针对肿瘤患者治疗中常常遇到的白细胞减少症有很好的升白效果。

以上常用对药配伍精准,用药精妙,或两药互补,或两药协同增强,实现了用药简而功效专。以上仅仅是中药对药中极小的一部分,只是冰山一角,在中药的浩瀚大洋中更是沧海一粟。

中医药是我们祖先留下的璀璨瑰宝,先人们巧用大自然中唾手可得的众多植物、动物,根据其药性与病症精妙配伍成治病的良方,数千年来护佑着中华儿女健康。中医药如同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库,有待于更多的中医药工作者、中医药爱好者们用心挖掘。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医药将会插上现代化的翅膀,翱翔在更广阔的天地,为国人的健康助力,为世界更多人造福!

猜你喜欢

活血中医药功效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UHPLC法分析补肺活血胶囊中12种指标成分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