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结节和磨玻璃样变——是肺癌吗

2020-12-24申文江

癌症康复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性阴影结节

□申文江

健康体检增加了一个项目——低剂量螺旋CT胸部扫描,无疑给受检人群带来了好处。同时,在体检报告上也可能有新的检查结果,如“肺部发现小结节影像”或“肺部出现磨玻璃样阴影”。这个结论令人心生疑虑,是否是肺癌呢?肺部出现小结节或磨玻璃样影像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甚至要细致检查,不能因为这样的检查结果,就匆忙下肺癌的结论。

目前国际上一些专家也受此类检查结果的影响,认真研究肺小结节和磨玻璃样改变到底是什么问题、本质是什么。国内外纷纷发表肺小结节的诊治指南,上网查到至少有5个以上指南。各国专家都有相似的认识。

首先,先弄清楚肺小结节的定义。所谓肺小结节,影像学上是小于或等于3cm的局部病灶,表现为类圆形、密度增高、实性或亚实性的肺部阴影。可以孤立单个,也可能多发,但绝不伴有肺不张或淋巴结肿大,也没有胸腔积液。肺小结节没有症状,边界清楚,周围是含气的肺组织或软组织。如果肺小结节数目超过10个,则怀疑是癌肺转移。如果最大径大于3cm,不叫肺小结节,叫肺肿块,多数是肺癌。

其次,肺小结节还可细分为几类。按数量分类,2个以上的肺小结节就定义为多发性结节。按病灶大小分类,特别有价值。如果肺小结节直径小于5mm,是微小结节。直径5~10mm,定义为小结节。10~30mm大小的结节应该到医院就诊,弄清小结节的性质。最后还要根据肺小结节的密度进行分类:①实性肺结节。阴影密度增高,病灶的密度完全掩盖了其中血管和支气管的阴影。②亚实性肺结节。包括磨玻璃样变,不管边界清楚或不清楚,但肺小结节阴影的密度不足以掩盖病灶中血管或支气管的阴影。③混杂性结节。包括实性成分和磨玻璃样改变两种成分的小结节。

第三,哪些人应该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经过科学调查,利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筛查出早期肺癌,可以使肺癌死亡率降低20%。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参考美国的经验,专家建议中国CT检查肺癌的高危人群应当是40岁以上并有下列任何一项者:吸烟20年,每天一包以上;虽已戒烟,但戒烟不到15年;有环境接触致癌物(石棉、铍、铀、氦等)史;有肺部慢性阻塞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史;有癌症病史或癌家族史。

第四,对肺小结节病患者要进行全面评估检查,包括准确的临床信息,其中的影像学全面检查包括功能显像检查,例如肺小结节大于8mm,应选择进行18F-PET-CT检查。PET-CT检查肺小结节敏感性72%~94%,可以作为穿刺活检的重要依据。动态CT对鉴别肺小结节有相当价值,确定良恶性正确率可达98%。肿瘤标志物检查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或治疗疗效及疾病复发的参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用于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反应的监测;癌胚抗原用于肺腺癌的诊治;细胞角蛋白片段19用于肺鳞癌的诊治。

第五,最关键的一点是取得肺小结节的病理结果。可行经皮穿刺活检、经支气管镜活检或胸腔镜手术活检,一般是在影像指引下行穿刺活检。微创针吸活检阳性率与肺小结节大小有关,大于20mm结节阳性率80%以上。穿刺是否成功,与穿刺医生个人技术有很大关系,有经验的医生穿刺阳性率较高。

第六,用影像学的特征对肺小结节影像作出评估,主要依据结节大小、形态、边缘、结节与肺的界面、内部结构特征和随访动态变化。结节越大,恶性可能性越大。单个结节小于8mm,应在3、6、12、24个月时进行CT随访,没有改变就延长观察时间。如果结节增大,而且是混杂结节,就应当手术切除。大于8mm的结节,抗菌治疗后仍无改变或反而增大,说明不是炎症,应考虑手术。如果大于15mm,建议手术切除。6~8mm的肺小结节,可暂时观察,如有增大趋势,活检或影像证实有恶性迹象,应及时手术。

第七,考虑为恶性的肺小结节包括:肺小结节的直径增大,倍增时间符合肿瘤生长规律;病灶稳定或增大,并出现实性成分;病灶缩小,但出现实质成分或其中实性成分增加;血管生成符合恶性肺结节规律;出现分叶、毛刺或胸膜凹陷征。良性肺结节随访中可能会出现下列改变:短期内病灶外部特征变化明显,无分叶或出现极深度分叶;边界变光整或变模糊;密度均匀或变淡;在密度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病灶缩小或消失;病灶迅速变大,倍增时间小于15天;实性结节病灶2年仍然稳定,但这一特征不适用于磨玻璃结节,因原位腺癌和磨玻璃结节可以长期稳定。

对肺小结节的深入研究,必将给肺癌防治打开一个新篇章。

猜你喜欢

实性阴影结节
超声造影在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指导活检决策中的价值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6种操作方法的比较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你来了,草就没有了阴影
胰腺实性-假乳头瘤超声误诊一例分析
CT用于良恶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诊断中的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