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2020-12-24李贺芝洪艳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疾病防治心脑血管中医药

李贺芝,洪艳艳

(1.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2.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医务室,河北 石家庄 050200)

0 引言

近些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患病率、死亡率逐渐提升,成为了威胁人们身体健康,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了社会公共卫生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重大疾病患病年龄已经从21世纪前的(平均)60以上,降低到了(平均)40以上,而当今的社会生产主体依然是30-50岁群体,并且这部分群体已经逐渐成为了患重大疾病的“黄金期”。同时,中老年人患重大疾病的几率更高,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等,给老人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而西医手术或药物价格非常贵,这就造成了治病和家庭经济之间的矛盾。而中医药不同,科学掌握中医药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病率,降低患者痛苦,并且成本更低、药效更加温和,在重大疾病防治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1 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中医药与西医相比,西医更加注重“有病治病”,而中医药更加倡导“无病预防、有病调理”。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也是如此,中医药主要起到了调节作用、指导作用,尽可能降低重大疾病发病率,患者要用温和的手段调节病症,从而保证人体健康。

1.1 调节作用。中医药更加注重长期调养,与西医的“猛药攻之”不同,可以通过中药服用和饮食调节结合的治疗方案。如在心脑血管病症治疗中,利用天麻、大黄、龙胆草、丹皮等中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减少高血压造成的眩晕、头痛等情况。此外,借助中医药的针灸、熏蒸、药枕等方法,可以进一步发挥药效,恢复患者高血压症状。中医药更加关注心、脑、肾联动作用,在可以改善患者重大疾病同时,还可以提高器官性能,中草药服用可以抗凝降脂、活血化瘀作用,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中药的刺激程度是绝大部分人都可以承受的。

重大疾病患病机理更加复杂,治疗难度也非常大,有很多重大疾病以当代蚁穴无法根治,在治疗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也是很多病症要反复做手术而不能痊愈的原因。而中医药治疗更加强调长期治疗与护理结合。治疗当中注重药物作用,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也要注意日常生活饮食,服药期间以清淡食物为主,少食用辛辣油脂食物,避免影响药效,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的调节作用[1]。

1.2 指导作用。中医药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西药更加注重人的生物学特征单靶点、单环节治疗、副作用明显,复方中药更加注重多环节、多靶点系统调节,除了可以消除重大疾病致病危险因素,在重大疾病防治当中也有显著的疗效。在导向作用方面,中医药作为我国医药学的基础和根基,中医药自古就强调调养生息。重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也让人们提升了对养生的关注度。这就进一步发挥了中医药在重大疾病中方的指导作用。

首先,中医药注重人的健身作用,科学的生活习惯、定期锻炼身体,可以有效防治重大疾病产生率。合理的锻炼可以让人气血通畅、强化人体机能、提高抵抗力,从而起到降低致病率的几率。其次,中医药更加注重自然规律和人体规律的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作用关系,特别是客观环境变化对人体机能的影响[2]。因此要根据不同自然环境针对性展开人体护理,降低外部因素的影响。在中医学观念中,任何重大疾病都与心肝脾肾等器官有关,所以日常要注重脾胃保养、肾虚治疗,当然中医药中也有关于这些的药方。最后,中医药以养生的方法防治病症,不注重“立竿见影”,所以在病情复杂、治疗时间长等重大疾病防治中,中医药的作用更加明显,在发生重大疾病之后,考虑多种因素影响,加强药物预防、生物保健的结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重大疾病防治意识,把握好健康的生活规律。

2 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重点关注问题

如今,我国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无论是心脑血管疾病调节,还是癌症抑制,都突出了中医药在此领域的作用。但是客观分析,中医药应用中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在重大疾病防治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中医药在多数重大疾病防治中缺乏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很多人无法认识到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重大优势、特点。

在治疗措施中,对用药缺乏统一规范。医生在配药过程中所采用的治疗措施不同,药物配置比重上存在差异,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药效。并且在防治当中还有注意事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给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3 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与发展建议

3.1 防治

3.1.1 治疗:对于一些急性重大疾病来说,采用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病症、缓解痛苦,还可以调节人体微循环系统。还可以保护重大疾病连带的心、脑、肾等脏器受损问题。在治疗阶段,要针对病理、病症科学用药,如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采用抗血栓、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溶血栓功效的药物,可以缓解血小板聚集、粘附以及抗凝、降血脂等作用,避免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产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结果,提高心脑血管的供血功能。如冠心病存在痰浊内阻、寒凝心脉、气虚血亏、心血瘀阻等现象,要针对病症科学用药,并配合针灸辅助疗法,即可完成患者的基础治疗。冠心病具有患病时间长、病理复杂、难以控制等特点,普通药物不仅局限性大,还存在药效不理想的问题,中医药则“以慢治缓”弥补了这个特点。服药期间控制饮食、掌握注意事项,可以逐渐减缓病症和发病几率。再如,脑梗死在中医药领域建议采用活血类中药,加入一定量的补气药材辅助治疗[3]。在药材选择中,要重点考虑药物的抵消作用,避免药性相克。脑梗死要注意长期的调理,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调节日常饮食、保证睡眠质量,并适当的做一些强身运动。

3.1.2 预防:加强身体锻炼。在患者治疗期间,不仅要凭借外力,还要依靠内力,通过锻炼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流通、提高抵抗力,让人体变得更加健康。自然规律和人体有一定关系,在体内、体外形成协调统一时,可以加速人体健康速度。气候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在重大疾病预防中,要主动适应外部环境,避免外邪入侵[4]。科学用药。是药三分毒。重大疾病要注重日常的预防,如果发生了疾病,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这样才能够挽救患者生命。中医中脾是人体气血化生的根源,脾胃调养有助于保护人体脏腑。所以,很多心脑血管疾病中都会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丸等,如果患者纳呆,可以增添鸡内金、焦三仙。而肾作为先天之本,如果肾脏出现了病患,会加速人体衰老,因此以活血补肾药方为主,辨证服用金匮肾气丸、左右归饮,还可以在药剂当中加入一定量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丹参等。

3.2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实践

(1)艾滋病。艾滋病对人体造成巨大摧残,死亡率非常高,由于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匮乏,所以对中医药抱有很大希望。通过实践表明,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虽然艾滋病并非空气传播,但中医在几千年临床试验中汲取了艾滋病治疗原则和方药,根据艾滋病发展规律分期和患者不同表现,出现了多种杂病治法和方药,中医药重视正气陪护,彰显了治病的“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正邪关系的理念。

(2)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传播速度快,因此要重点预防,我国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针对非典型肺炎提出了重要六处方据证,包括益气化湿、清热解毒方;清热解毒,散风透斜方;健脾益气,化湿解毒方;清热解表,疏风透邪方;益气宜邪,解毒化湿方。这些方药多数出自于温病学,药物也是十分常见的温病寻常药,使用十分便利,在全民预防非典型肺炎领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医药学会制定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诊疗指南》中也提出了四项原则,即“早治疗、重祛邪、早扶正、防传变”。同时推荐了辨证论治基本方,包括疫毒犯肺证基本方、疫毒壅肺证基本方、肺闭喘憋证基本方、内闭外脱证基本方、气阴亏虚痰淤阻络证基本方。

3.3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建议。为了能够全面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层面的作用,这就需要正视中医药的特点和价值,积极研究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最佳方案。针对中医药重大疾病防治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建立健全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相关规定以及医疗标准,降低医疗失误问题对患者带来的伤害,保证中医药的安全性。

医学界要提高对中医药的关注度,加强中医药对重大疾病防治的临床试验,增加中医学研究机构,分析更加有效的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方法,在临床试验中不断推广。

构建完善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网络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度,提高中医药的宣传力度,强化中医理论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影响力。

树立科学的生活理念,全面预防重大疾病。

4 结论

综上所述,重大疾病给人类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特别是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频繁发生,因此要对这些重大疾病加强研究。中医药在多年发展中,在大部分重大疾病防治中都有积极的功效,这就需要不断克服中医药在重大疾病应用中的困难,提高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降低人类重大疾病发病率。此外,还要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重大疾病控制和预防工作,降低重大疾病带来的干扰问题,保持人体健康。

猜你喜欢

疾病防治心脑血管中医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维生素D及钙补充影响POP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临床调查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对卒中高危风险人群疾病防治KAP水平的影响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