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特点与诊治要点

2020-12-24李东华河南省扶沟县畜牧工作站河南周口4613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种鹅病鸭浆膜

●李东华(河南省扶沟县畜牧工作站 河南 周口 461300)

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里默氏病,是由鸭、鹅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此病会造成禽类心脏、肝脏浆膜的纤维性炎症。由于近几年抗生素的限制使用,此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死亡率也增多,给鸭、鹅养殖行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根据此病流行的特点以及引起传染性浆膜炎的原因,寻找有效可靠的防控治理措施,进而促进鸭、鹅养殖业的健康化发展。

1 引起传染性浆膜炎的原因及其流行特点

1.1 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原因

1.1.1 鸭、鹅禽类种苗质量较差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家禽肉类需求增多,养殖鸭、鹅的人员也随之增加,导致种苗市场需求量大,且价格也居高不下,有些种鸭、种鹅养殖场为了自身的利益收入,引进禽苗质量较差,不加防疫,甚至带病引进。延长鸭、鹅产蛋时间,强制换羽二次利用,导致禽苗体质弱、体况不佳,进而容易引发传染性浆膜炎。

1.1.2 养殖卫生环境较差现如今,鸭、鹅的养殖户大多都是个体户,资金以及养殖规模非常有限,一般都采用地面养殖或者底网养殖,养殖设施和环境都很简陋,养殖密度大、地面潮湿、通风差,这种环境很容易发生传染性浆膜炎。

1.1.3 限制使用防疫药品,导致了禽类发病率上升以往为了控制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大多通过给禽类注射疫苗进行防疫。现在由于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管控严格,为了保障家禽肉类的安全性,开始限制使用抗生素,然而凭借禽类自身的免疫能力并不足以抵抗疾病,进而导致传染性浆膜炎疾病的大范围产生[1]。

1.2 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特点

一般来说,此病最易感染的群体是幼鸭、幼鹅,1~8 周龄最容易被感染,8 周龄以后的成年禽类不易感染。此病一年四季都会产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分,最为严重时集中在温度较低、环境较寒冷的冬春季节,育雏空间密度大、空气流动性和卫生环境较差、缺水或淋雨、垫料更换不及时、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或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等情况,都会引起传染性浆膜炎疾病的产生。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特点为发病急,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萎靡,进食过少或者不进食,染病鸭、鹅会离群独处,拒绝下水,不愿走动或者行动不稳,最明显表现为咳嗽、打喷嚏,眼部有分泌物,眼周围羽毛粘连,甚至眼部周围羽毛全部脱落,死亡前出现神经性症状,比如摇头、尾巴轻轻摇动等,短时间内发作2~3 次后便会抽搐死亡。发病过程一般是1~3d。

2 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要点及预防措施

2.1 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要点

首先可以采取疫苗防疫,通常在3 ~6 日龄时给幼鸭、鹅免疫接种相应标准的鸭、鹅疫里默氏杆菌灭活疫苗。首次接种后,过7d 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具有较强的免疫效果。对于已经发病的鸭、鹅群体,可以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如链霉素、大观霉素、左氧氟沙星及氟苯尼考等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都有明显治疗效果。由于近年来滥用抗菌药物,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强,所以在进行药物治疗前要先进行药敏试验,选择药敏性强的药物,并适当更换抗生素,保证治疗效果[2]。

其症状与鸭大肠杆菌病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临床症状上,患传染性浆膜炎后的病鸭,存在软脚、脑神经症状等病症,但大肠杆菌病症患鸭无上述症状。

第二,在病理变化上。鸭患传染性浆膜炎后,除了并发心包炎、气囊炎之外,还伴有脑外膜出血、脾脏表面呈现大理石样。但是患有大肠杆菌的病鸭除了有心包炎、肝周炎以及气囊炎症状外,还存在肝脏肿大、变为黑色以及肠道肿大等症状。

第三,在微生物诊断上, 取患鸭肝脏,将其接种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培养观察约1d,患传染性浆膜炎的病鸭样品并没有细菌生长现象,而患有大肠杆菌病的病鸭细菌生长情况良好。

2.2 传染性浆膜炎的预防措施

2.2.1 提升种苗的品质要提升管理质量,健全生物安全措施,做好禽类种苗的健康引进和疫苗免疫工作,降低种苗发病率,确保提供健康优质的雏禽。

2.2.2 重视养殖场卫生及场区建设首先,养殖户在建设养殖场时,要选择地势较高,开阔平缓,排水方便的地方,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合理规划养殖场;建立卫生消毒制度,对水槽、饲料槽等器具进行全面消毒,及时更换垫料、清理禽类排泄物,进出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必须每日勤消毒,避免携带病原。要区分生产区和生活区,为鸭、鹅健康生长提供干净卫生的环境,防止细菌滋生。

2.2.3 提高养殖人员的管理水平重点加强对饲养人员的培训工作,掌握不同类型种鸭、种鹅的饲养管理技术,给种鸭、种鹅饲喂全价饲料,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严禁喂食品质低劣或者已经霉变的饲料,及时清理养殖场地面遗留的粗砂石和尖锐物,以免损伤禽类脚蹼。同时,为禽类提供合适温度、湿度及饲养密度,保证养殖环境干燥整洁,防止因高温高湿等不良环境因素对种鸭、种鹅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3 结语

鸭、鹅传染性浆膜炎是鸭、鹅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但是如果养殖户不加以重视,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严格挑选种雏、创造干净卫生的养殖环境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鸭、鹅养殖水平,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种鹅病鸭浆膜
夏季五招提高种鹅繁殖性能
自然感染鸭坦布苏病毒蛋鸭卵巢的病理学观察
鸭浆膜炎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淀粉/聚丙烯酸酯共混浆膜的吸湿放湿性能探讨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产蛋期种鹅饲养管理技术刍议
种鹅的选育和分阶段饲养管理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预防与诊治
规模化养鸭场鸭浆膜炎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