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对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0-12-24蔡路李红燕刘世茹通讯作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6期
关键词:苦参肛周杀虫

蔡路,李红燕,刘世茹(通讯作者*)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四川 成都)

0 引言

肛门瘙痒症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肛周皮肤病,以肛周皮肤顽固性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局限性瘙痒症,常呈阵发性,夜间加重,经久不愈,好发于老年人及青年人,多见于冬季,少数也有夏季发作者;临床多表现为局限于肛门瘙痒,严重时可迁延至会阴皮肤、阴唇或阴囊及双侧臀部皮肤;视诊时部分患者可见肛周皮肤增厚粗糙,严重者可有皲裂口,色素减退[1]。肛门瘙痒症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使患者苦不堪言,虽然西医对于肛门瘙痒症已经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有复发率较高、疗效欠佳、药物不良反应等缺点。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的重视,中医药事业飞速发展,中医对肛门瘙痒症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运用中医来治疗肛门瘙痒症的患者越来越多,本文对近年来中医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相关文献进行详细的总结,希望为在临床工作中的医学工作者对治疗肛门瘙痒症提供参考。

1 发病机制

1.1 中医发病机制

中医学称肛门瘙痒症为“胊痒”,“风瘙痒”,“肛门痒”,传统中医学认为风瘙痒是一种无明显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感觉异常的皮肤病。禀赋不耐,血热内蕴,外感之邪侵袭,则易血热生风,因而致痒;久病体弱,气血亏虚,风邪乘虚外袭,血虚易生风,肌肤失养而致本病;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或饮酒,损伤脾胃,湿热内生,化热生风,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而发本病或因情志抑郁,烦恼焦虑,脏腑气机失调,五志化火,血热内蕴,化热动风,而致瘙痒[2]。

1.2 现代医学

西医对肛门瘙痒症的病机未做出确切的解释,认为肛门瘙痒症是常见的一种神经机能障碍局限性性皮肤病,我们一致认为瘙痒感受器是在真皮浅层及表皮内的游离神经末梢,这些感受器受物理、化学刺激后,最先导致局部组胺、激肽和蛋白分解酶化学性介质的释放,这些物质作用于机体神经末梢,引起神经冲动,痛觉神经纤维中无髓鞘C 组织纤维传导,经由脊髓丘脑室,最后达皮质感觉区,产生痒觉[3-4]。

2 治疗

2.1 中药熏洗治疗

熏洗疗法,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外洗”“坐药”;可使药物长时间接触患处皮肤,扩张局部毛细血管网,改善淋巴及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外周血容迅速增多,促进炎症的消失以及水肿的改善,既能减缓患处神经压迫,又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在熏洗过程中,药物借用温热之力较快作用于全身,使药物离子经黏膜、皮肤吸收,即不受消化道的影响,又能维持在有效的血药浓度,直接针对病位发挥作用的治疗方法。1)祛风除痒汤(苦参30g、生地15g、黄芩30g、 土茯苓15g、白芥子 15g、白鲜皮10g、防风10g、百部10g、全蝎10g、 皂角刺10g、紫草10 g、 甘草10g)坐浴治疗,其方中苦参为君药,具有燥湿清热的功效;白芥子、黄芩为臣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效用,白鲜皮具有祛风止痒之疗效,土茯苓、生地两者具有凉血清热益阴生津的功效; 紫草、甘草均具有凉血解毒;皂角刺托毒消肿。诸药联合,具有疏风止痒、清热除湿及泻火通便的作用[5]。2)谢氏教授经验方(土茯苓60g、花椒9g、 黄柏20g、蛇床子20 g、荆芥10g、百部20g、苦参20g、生大黄20g、蒺藜20g、白鲜皮 20g)坐浴治疗,其方重用土茯苓、黄柏,前者具有通利关节、散结消肿,重用取其利湿解毒疏通之疗效,后者具有燥湿清热、解毒泻火、除骨蒸的功效,防止湿热之邪气下注于肛门,二者共为君药;蛇床子具有祛风燥湿、止痒杀虫止痒的功效;白鲜皮具有燥湿清热、解毒祛风,二者共为臣药;蒺藜解郁平肝、祛风止痒、活血明目;生大黄泻火清热、泻下攻积、解毒凉血、利湿、逐瘀通经;荆芥散风解表、消疮透疹,苦参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之功效,纵观全方,具有寒热互调,清湿热而不助寒,止痒杀虫而又不温燥,除邪气而又不伤正气,诸药相互配伍,使燥湿清热、杀虫止痒之力显著,兼顾祛风活血功效[6]。3) 复方当归饮子洗剂(当归30g、白芍30g、黄芪30g、川芎30g、荆芥30g、防风30g、白蒺藜30g、地肤子30g、苦参30g、蛇床子30g、花椒30g、甘草20g)坐浴治疗,方中当归、白芍、黄芪、川芎共为君药,共凑活血养血、补气滋阴之功效;荆芥、防风、白蒺藜具有祛风止痒之功效,共为臣药;苦参、蛇床子、地肤子、花椒共为佐药,具有利湿止痒、清热杀虫的功效,诸药配伍,使肛周局部气血运行旺盛、调畅,血液不凝滞而祛风除湿[7]。4)复方蛇床子苦参洗剂(蛇床子、苦参、白鲜皮、薄荷、防 风、艾叶、黄柏、百部等多味中草药组成)坐浴,其方重用苦参、蛇床子共为君药,苦参性味苦寒,入肾、肝、大肠经,具有燥湿清热、杀虫祛风之功效,蛇床子性味苦辛温,入肾经,具有杀虫燥湿之功效,方中除配伍上诉中药外,还配伍有止痛消肿之中药,标本兼顾;全方共凑解毒清热、止痛消肿、燥湿祛风之效[8]。5) 苦参汤加减(苦参60g、蛇床子30g、 地肤子各30g、菖蒲9g、 黄柏15g、 五倍子15g、白芷15g)熏洗治疗,其方苦参与黄柏共为君药,前者重用具有燥湿清热、祛风杀虫之功效,后者清热燥湿解毒之效,两者联合清下焦湿热力强,地肤子具有祛风止痒、清热利湿的功效,蛇床子具有祛风温肾助阳之效,菖蒲白芷燥湿祛风,五倍子燥湿敛疮清热,诸药合用,达到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之功效[9]。6)加味硝矾洗剂(明矾30g、芒硝30g、 硼砂30g、冰片5g)熏洗治疗,明矾性寒味酸,具有止痒收湿、杀虫攻毒之效,硼砂性凉味甘咸,具有清热解毒之效,芒硝性寒味咸,具有除湿清热、疗疮消肿、破血通经之功效,冰片性微寒味辛苦,具有清热止痒、防腐止痛的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芒硝、硼砂具有抗菌消炎,明矾帮助真皮组织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修复的作用[10]。

2.2 针灸治疗

针灸具有刺激经络腧穴,疏通调节气血,作用于脏腑,调动人体自身抗病能力以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作用。1)选穴: 阿是穴(肛门周围皮肤)、双侧足三里、双侧长强、双侧血海、双侧曲池;2)定位:阿是穴选穴部位为肛周皮肤瘙痒处,其余穴位定位依据《针灸经穴定位国家标准》。 3)具体的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肛门皮肤及要针刺的穴位,首先取长1 寸(25 毫米)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针时针尖向肛门方向斜刺入1 至15 毫米,对称斜刺8 针,针与针的距离依据瘙痒的面积相隔0.5 至2 寸(50 毫米),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向肛门方向快速破皮斜刺入穴至针身长40 毫米处,提插捻转法得气后;留针20 分钟后取针,常规消毒针刺部位,所有穴位均取长1.5 寸(40 毫米)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直刺快速破皮至针身长 25 至30 毫米处,取提插捻转的手法得气后行轻刺激捻转补法操作大概1 分钟,留针10 分钟后取针[11]。

2.3 小针刀治疗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闭合性松解术,属于手术与非手术之间,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效果良好、局部组织损伤较少、其刀口较小、创口很少渗血、不需要缝合无明显不良反应,痛苦小、患者依从性高等特点;避免了外科手术后易引起局部感染及皮下血肿的缺点。采用龙胆紫将肛周瘙痒皮肤范围做标记,患者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 加入0.9%生理盐水5mL 稀释,用20mL 空针抽取后,在截石位3、6、9 点进针进行皮下浸润麻醉,3、9 注射点为小针刀进刀点,右手持小针刀刺入皮下组织,勿深入脂肪层,左手示指伸入肛门内外触摸作引导,缓慢轻柔切割肛周皮下组织呈扇形,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将皮下神经末梢切断,向外剥离超过瘙痒区2 厘米左右,向前达会阴部,向内达肛门缘,然后一边退回小针刀一边将刀锋紧贴肛周皮肤内侧搔刮,术毕,用塔纱压迫胶带固定[12-13]。

2.4 其他

除了上诉传统中医疗法治疗肛门瘙痒症,还可联合口服中草药、艾灸以及注意自身的生活习惯、保持肛门清洁干燥、应避免食用鱼、 虾、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勿使用高温度的水来清洗肛门、禁止暴力抓挠、减少化学性清洗剂的清洗以及过敏物品的使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等方式来干预。

3 小结

当今临床上对于肛门瘙痒症的治疗只能对症处理,尚无根治方法,现代医学在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切除、封闭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炎症介质类制剂等乳膏外用,具有副作用大、复发率高、患者依从性较差、费用较高等缺点。有关资料显示中医治疗肛门瘙痒症既有传统的优势,又不含激素,副作用少,方法多,操作简便等优势。中医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一系列方法可单独应用还可相互联合治疗,都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从而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的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苦参肛周杀虫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苦参可缓解帕金森病症状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苦参生品及其炮制品的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抗菌药效研究
农用杀虫灯在我国的研发及应用分析
4种不同品牌杀虫灯对遵义烟田昆虫的诱杀效果
“杀虫专列”
小学生发明杀虫剂
良药苦口话苦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