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0-12-24周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8期
关键词:针药萎缩性螺杆菌

周星

(青海海南州人民医院,青海 海南)

0 引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引起的胃部疾病[1-2]。常规的治疗方式是戒烟酒忌食的一般治疗和弱酸以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为了探究针药结合治疗方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70例实施一般治疗、弱酸以及抗幽门螺旋菌治疗的患者纳为常规组,70例实施中医辨证治疗结合针灸治疗的患者纳为实验组。常规组:男性32例,女性38例,年龄35~59岁。实验组:男性30例,女性40例,年龄36~60岁。

纳入标准:患者均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且出现肝、胃不和等症状;曾实施幽门螺杆菌根除术治疗无效且停药时间>14 d;神志正常患者;患者及家属知情且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存在恶性病变;合并肾脏等系统疾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曾实施腹部手术;近期服用相关西药;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患者。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治疗

根据患者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实施抗菌治疗。使用胶体铋制结合抗菌药治疗7 d:饭前服用胃蛋白酶合剂,20~30 mL/次,3次/d,饭后服用维酶素片,3片/次,3次/d,均服用3个月。

1.2.2 实验组治疗

(1)针对不同类型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基础中药方中加入相应特效药类。基础中药方:人参15 g,炙甘草10 g,茯苓10 g,干姜10 g,桂枝10 g,黄芪15 g,白芍20 g,川楝子10 g,姜半夏10 g,吴茱萸3 g,黄连5 g。针对患者,肝郁犯胃者,增加柴胡10 g,乌药15 g,厚朴10 g;脾胃虚寒的患者,增加良姜10 g,砂仁5 g;纳差患者,增加焦三仙10 g;腹胀呃逆患者,增加莱菔子12 g[3-4],陈皮10 g。泛酸加乌贼骨10 g,煅瓦楞10 g,嘈杂者加,乌梅肉10 g,木瓜10 g,便结不畅者加枳壳10 g,全瓜蒌10 g。水煎服用,一剂二煎,早晚温服,服用半个月。

(2)在中药治疗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对部分取穴进行调整或代替。取主穴位包括: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三里、公孙。肝胃不和患者,以太冲及阴陵泉代替上脘穴位;脾胃虚寒,加关元、神阙处隔姜灸;痰湿中阻,增加阴陵泉穴位和丰隆穴位;焦虑患者,增加神庭、太冲、内关穴位;胃气失降患者,增加曲池、合谷;饮食停滞加内庭[5-6]。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选择一次性毫针进行治疗。上脘、中脘、下脘、足三里穴位深度在0.5~1寸,气海、天枢穴位深度0.8~1.2寸,合谷、内关、曲池穴位0.5~0.8寸,公孙、太冲、内庭、神庭、穴位深度0.3~0.5寸,阴陵泉、丰隆穴位深度1~1.2寸。留针时间在20 min左右。

1.3 观察指标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行胃镜复查,胃黏膜慢性炎症得到明显改善;经病理检查,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以及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经胃镜复查,胃黏膜炎症有一定改善;行病理检查,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以及异型增生减轻2级[7]。有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减轻;经胃镜复查,胃黏膜炎症缩小50%以上;行病理检查,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以及异型增生减轻1级。无效: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加重。除无效以外,其余均计入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统计到,常规组幽门螺杆菌感染转阴患者有58例,转阴率为82.86%,实验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转阴的有66例,转阴率为94.29%。实验组患者的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转阴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55,P=0.011)。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变快,生活方式和习惯随之改变,胃部疾病的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中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疾病。引起该疾病的因素较多,在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提出了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因素[8]。幽门螺杆菌能产生损坏胃黏膜的毒素,导致机体产生炎症,引起胃泌素分泌的增加,产生病理变化形成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萎缩性胃炎能有效得到改善,胃功能恢复正常。本研究中,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后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阳性率明显降低,表明针药结合治疗能有效促进根除幽门螺杆菌。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常规治疗主要采用西药治疗,此方式对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因为患者发病由多种因素引起,采用西药治疗过程中可能激活某些隐藏因素,导致并发症发生,对患者治疗不利。针药结合治疗方式是通过中医药辨证联合针灸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类型,运用辨证理念进行治疗,从根本上对患者机体内部系统进行平衡调理,以达到恢复的效果。中医辨证治疗更具针对性,且激活其他危险因素的范围极小,所有发生并发症概率较低,相对更安全。

综上所述,针药结合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较佳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极具临床治疗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针药萎缩性螺杆菌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分析
针药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临床效果观察
术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Ⅲ期贲门腺癌预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