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研究

2020-12-24黄小玲廖春晓

法制博览 2020年35期
关键词:秦某债务互联网+

黄小玲 黄 茹 廖春晓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一、前言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有820万应届大学生毕业,其中有3%,即25万人在毕业前半年内就已经开始创业,同2011年的660万大学生里仅有1.6%的创业率相比,六年的时间,我国大学生创业人数同比增长125%,净增13.29万人。根据《2019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2019年仍然有超过75%的受访在校大学生有创业的初步想法,具有非常强的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人数也超过占比的25%。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以“云毕业”方式告别校园,转身奔赴职场,抑或开启创业人生,根据网上一组调研数据来看,离开校园的大学生中有近6成认为当前创业氛围较好,有近4成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从前文一连串的数据不难看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只增不减,大学生也逐渐成为创业队伍的主体,近些年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屡见不鲜,但是也不乏许多创业失败,进而背上巨额负债的悲催例子。大学生不论是在个人经验上还是在风险承受能力上都是较弱的,因此,笔者希望初创的大学生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各种准备工作,既要借鉴学习前人成功的经验,又要总结他人失败的原因并加以分析,避免自己也“踩坑”。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秦某创业失败的案例中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尤其是法律风险层面的因素,并提出可行的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二、大学生创业案例

秦某是上海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通过熟人介绍得知上海A通信有限公司正准备推广CDMA校园卡业务,秦某认为校园里手机用户众多,市场广阔,利益几乎唾手可得。于是在“互联网+”以及“双创”的浪潮下,秦某注册了上海B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并以该公司名义与上海A通信有限公司签署《CDMA校园卡集团用户销售协议书》,以代理商的身份在校园内出售CDMA校园卡,两家公司业务关系如下图所示。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宣传下,秦某的公司生意十分红火,很快就获得了总计10万余元的利润。

图1 上海A通信有限公司与上海B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业务关系

但是后来上海A通信有限公司发现,在秦某的公司递交的用户资料中,大部分是冒用别人身份证注册的不良用户,造成了大量的手机欠费。因此,根据秦某的公司与上海A通信有限公司所签的协议书,上海B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应向上海A通信有限公司赔偿不良用户的欠费以及不良用户手机补贴差价等合计100万余元。上海B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由于经济亏损,已经被工商局吊销了营业执照。此时,协议书上唯一的签署人秦某则成了债务承担人,导致其背上了100万余元的巨额债务。

三、法律风险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导致大学生秦某创业失败,背负巨额债务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法律风险往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结合案例,大学生秦某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业组织设立的法律风险

大学生秦某所注册的上海B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属于有限责任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出资设立,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大学生秦某在创业过程中,他的老师和同学帮助其共同宣传,共同招揽客户,办理业务,秦某及其老师和同学共同组成这个创业团队,团队的所有成员共同享受所得的利润。因此,秦某所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由秦某与其老师和同学共同担任,共同享受利润和承担责任。

但实际上,该公司的注册股东只有秦某一人,秦某作为该有限责任公司的唯一法人承担该企业的全部责任,包括对企业债务进行清偿的责任。创业过程中,创业发起人秦某并没有对创业团队成员明确他们的法律责任,创业团队的其他成员只享受企业带来的利润却不用承担清偿企业债务的责任。以至于创业初期,秦某的生意红火,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的队伍,赚取利润;公司破产之后,创业团队成员面对巨额债务能逃则逃,并且法律并不会追究他们的责任,100万余元的巨额债务全部由秦某一人承担。

创业者秦某在创业初期没有以明确的方式划分创业团队成员的权责关系,这无疑给后来债务的清偿责任划分构成了极大的法律风险,导致巨额债务无人分担,秦某只能独自偿还。

(二)创业组织运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大学生秦某与上海A通信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CDMA校园卡集团用户销售协议书》,属于一种代理销售协议,其目的是在法律关系上将双方所承担的责任固定下来,是一种具有约束性,明确权责关系的凭证性文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产生了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履行义务,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担违约责任。

协议书协定秦某作为代理商在上海大学校园内销售CDMA校园卡,并愿意承担一切不合格用户的全部欠费。但实际上,秦某及其创业团队只负责在校园中推广校园卡,并不具备辨别所使用的证件真伪的能力。而持有专门识别证件真伪仪器的上海A通信有限公司却不进行检测,轻易地给秦某递交的不良用户办理服务,本身就存在工作人员的失职。但协议书上并没有明确上海A通信有限公司的责任,只是一味地将责任推卸给秦某一方,而缺乏相关法律意识的大学生秦某,却没有意识到该条款背后巨大的法律风险。于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不良的用户欠费,所产生的全部损失由秦某单方面承担。秦某多次向法院上诉无果,只好背上了100万余元的巨额债务。

创业者秦某在签订合同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无法辨别合同条款中推卸责任的行为,给自己的创业带来了巨大的法律风险,导致创业失败,自己还背上巨额债务。

(三)创业组织终止后债务清偿的法律风险

大学生秦某所注册的上海B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属于有限责任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对公司的债务承担全部经济责任。

这就意味着,该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法人秦某,具有清偿该公司全部债务的法律义务。公司运营过程中涉及的往往都是金额较大的业务,一旦经营不善,产生的债务金额也是巨大的。对于经济能力较弱的大学生秦某来说,他远远无法承担这样巨额的债务。因此,秦某在注册有限责任公司时,存在着极大承担债务的法律风险。

然而,秦某在创业的巨大利润面前,选择了忽视承担债务的法律风险,以个人名义创立了有限责任公司,并且作为该公司的唯一法人与上海A通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后来公司破产,根据法律规定债务承担人秦某背上100万余元的巨额债务。

创业者秦某对于创业企业的组织责任和义务不够了解,缺乏足够的法律知识。对于创业失败,是他在对清偿债务的法律风险并不了解的情况下,贸然注册公司,运营业务,其中流动的巨额资金,在企业破产之后,却变成了背负在秦某身上的巨额债务。

四、产生法律风险的原因

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出台了许多扶持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但是保障和维护大学生权益的相关政策却很少,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面对诸多潜在的法律风险,大学生缺乏辨识和防范的能力,出现法律纠纷时,自身权益很容易受到损害。

学校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许多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不够全面,师资力量匮乏,缺乏具有实战经验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并且存在学生“水”课,老师“放水”的情况,创新创业指导教育没有落实到位,无法给予学生实质性的创新创业指导。

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想法过于理想化,急于求成。有了想法,看到商机,就急于去实践,由于自身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往往创业一开始就风险不断。并且在校大学生创业过于依赖校园环境,许多创业想法都是基于校园环境开展的,对社会上残酷的商业竞争没有足够的认识,很容易在商业竞争当中吃亏。

大学生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难以防范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企业责任划分的经验以及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未能及时考虑到可能在创业中存在的诸多法律风险,很容易在无意间触犯法律法规。同时,资金匮乏的创业大学生往往并不愿意花费金钱去向法律机构咨询、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利益面前,可能会选择忽视或者低估潜在的法律风险,进而给自己的创业事业埋下巨大隐患。

五、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法律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政府与社会层面

政府应当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以立法的方式给予大学生法律上的保护和支持,努力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体系,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维护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社会应当共同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优秀企业应当多给予创业大学生合作的机会,多鼓励、多扶持大学生创业;法律机构应该拓宽法律咨询和援助的渠道,便于创业大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辨识和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

(二)学校层面

各地高校应当落实和推进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教育,引进具有实战经验的创业指导老师。开设具体全面的创业指导课程,增加实践性的课程内容,增加大学生创业的实战经验。建设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确保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具备创业的机会和条件,并且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创业指导。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教育,将创业法律知识纳入课程内容当中,转变传统的创业指导教育理念,丰富创业法律风险有关的教育内容,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辨识和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

(三)大学生创业者个人层面

大学生创业应该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在准备创业前,可以通过学校的创业指导课程或者到企业兼职实习的方法,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了解商业竞争的残酷,学习一些企业的管理经验,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咨询相关单位,了解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扶持政策,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再开始创业。

大学生创业应当先培养和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在准备创业前,应该掌握一些与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习创业过程中容易触及的法律法规,如《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合同法》《税法》等,努力做好法律风险的事前防范,事后处理,尽量降低法律风险。同时,要学会向法律机构咨询和请求援助,不要为了节约成本而忽视法律风险,及时向法律顾问或者律师寻求帮助,保证合法经营,规范操作。

六、结语

随着创新创业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国家和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创业事业当中,创业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数,但也有大量的创业者面对诸多的法律风险处理不当,导致创业失败,背负了债务。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秦某创业案例,揭示其创业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深入地剖析其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如何防范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给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降低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有效地规避风险,化解风险,减少法律风险给创业者带来的损失。

猜你喜欢

秦某债务互联网+
小偷被保安追赶时溺亡 家属索赔被驳回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老伴儿将财产赠予寺庙,该怎么办?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公共场所“自导自演”抢劫案是否构成抢劫罪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