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太空威慑样式浅析

2020-12-24李义况学伟王友峰史晓雄

国际太空 2020年11期
关键词:己方威慑冲突

李义 况学伟 王友峰 史晓雄

(1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11 部队 2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12 部队)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太空领域的霸主,比其他任何国家从太空系统中获取的军事、经济和安全利益都要多,所以太空领域一旦爆发冲突,美国的损失也最大,即使美国及其盟友最终获胜,其太空资产也会遭受巨大损失。构设太空威慑体系,对破坏美国太空系统的行动进行有效摄止,保证美国持续从太空系统中获得稳定支持,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

1 各类卫星系统面临的威胁级别

太空冲突纵向升级次序一般可设定为外交手段、干扰卫星的收发通信、对成像卫星进行致眩或致盲、通过对卫星的指挥控制系统开展网络攻击使卫星丧失功能、利用天基操控移动卫星或使其离轨、针对地基指挥控制设施实施特种作战或导弹攻击、发动动能反卫星攻击、核战争。

在任何危机或冲突中,对手想要威胁己方太空系统都要综合计算其行为所引发的风险和带来的效益。计算结果会随着冲突级别、攻击目标、攻击手段等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不同卫星遭受攻击的威胁级别示意图

由于非破坏性攻击的溯源比较困难,造成的攻击效果可逆,一个尚未与己方形成常规敌对状态的对手也可能会考虑对己方的情报、监视和侦察(ISR)卫星及通信卫星发动可逆攻击,以此降低己方的危机反应能力;危机开始时期,出于对己方发动空袭的担心,对手可能会干扰指控节点和其他重要设施附近的定位导航信号,以降低己方精确制导武器的精确度;战争开始以后,由于担心摧毁己方卫星会造成冲突升级,对手会继续倾向采用可逆攻击手段来获得相对较高利益/风险比。

当地面冲突升级达到一定的临界点,使得对太空系统发动破坏性攻击所带来的利益大过其风险,此时,侦察和海洋监视卫星等高价值、低密度装备可能会成为级别相对较低冲突中的攻击目标,也包括己方专用的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对于战略侦察和预警系统来说,因为它们也支持着搜寻和摧毁机动常规导弹发射装置的功能,所以对手也会在较低级别的冲突中甘冒风险攻击此类卫星。

对商业通信卫星发动破坏性攻击的政治风险和冲突升级风险很大,一般情况下,它们不会成为攻击目标;气象卫星也不太可能受到攻击,攻击这些支持高度全球化气象系统的设施会带来严重的政治风险,且收益有限;定位导航卫星由于较为分散、冗余度较高,对手很难一击奏效,一般也不会成为攻击目标;常规战争爆发初期,对手也不太可能破坏己方的早期预警卫星系统,以避免无意识触及核战争临界点从而造成战事升级,除非升级不可避免或者敌人有意先发制人发动核战。

2 太空威慑的核心机制

在冲突升级、战争不可避免时,单一的威慑手段难以让对手放弃攻击卫星的企图,需要构建一个复杂、多面性的战略来综合多种惩罚措施,利用多种机制让对手相信攻击己方太空系统不会带来他们所预期的利益,却要付出不可避免的代价。太空威慑的核心是建立可靠的惩罚、拒止或两者兼具的威慑机制。惩罚式威慑,利用充分的惩罚措施,包括外交、经济、军事等手段,让对手相信攻击己方太空系统需要付出的代价将远远大于其所获得的利益;拒止式威慑,通过增强系统防护能力、提高系统弹性等方法,让对手相信他们的攻击将不会获得预期的收益,从而让对方慎重考虑攻击所需付出的代价。

3 美国太空威慑样式

惩罚式威慑的样式

美国某些卫星系统已经足够完善,难以成为攻击目标;而对那些既脆弱又对美国军事行动非常重要的系统,需要寻找办法来通过影响对手的风险和利益计算,提高他们对惩罚性打击的担心,从而提高威慑失效临界点。

(1)公开发布国家太空政策

特朗普执政后,先后发布《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和《国防太空战略》,强调大国竞争,美国必须将威慑扩展到包括太空在内的所有疆域,美国的核心利益是自由进出太空,以及在太空自由行动。对于以美国太空资产为目标、直接影响美国核心利益的干扰和攻击,美国将予以还击。

美国通过发布太空政策,表明任何有意干扰美国太空系统的行为将被视为侵犯主权,美国将会对其予以严厉惩罚,加强美国会在地面域或太空域对攻击者实施报复的可信度,试图对潜在对手形成常态威慑,同时为惩罚报复建立法理依据,缺点是威慑的可信度不高,当地区冲突升级时,不能有效摄止对手的攻击行为。

(2)提高攻击溯源能力

对于美军的侦察、预警、导航等天基系统,其自身具备定位能力,可对干扰源进行溯源定位;对卫星通信干扰的溯源定位,美军主要是利用“快速攻击识别探测报告系统”(RAIDRS)来实现,该系统可探测美国军用和民用通信卫星受到的干扰并确定干扰源的位置,提供攻击告警、威胁识别、快速评估等方面的信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正在研发星间激光链路,并期望将其部署在“星链”(Starlink)二期计划,该技术将显著增强低轨轨道武器的攻击溯源能力。

提高攻击溯源能力可以通过增加报复的可能性和可信性来阻止潜在攻击者对美国太空系统的行动升级;缺点是攻击溯源技术难度高。卫星在几百至几万千米的轨道上保持高速飞行,地面很难进行有效的物理检查和跟踪,难以及时发现卫星意外故障,同时攻击可能并非单一来源,且某些攻击很容易与意外故障相混淆,导致攻击追溯会很困难。

“龙”飞船飞行示意图

(3)展示太空实力

美军正在加紧研发“下一代过顶持续红外”(Next-Gen OPIR)系统,加强对新兴导弹的探测能力,重点增强导弹预警卫星系统的战略生存能力;SpaceX 公司研制的猎鹰-9(Falcon-9)系列火箭实现了火箭多次回收,重复利用;“龙”(Dragon)飞船实现低地球轨道(LEO)货物运输,首次实现了从“国际空间站”返回物品;“星链”计划成为迄今为止人类提出的最宏伟的星座项目,计划在LEO 轨道部署42000 颗卫星。

通过展示美国态势感知、导弹预警、航天发射、天基操控、卫星对抗等能力,将可信的威慑信息传递给潜在对手。太空力量展示属于低强度的战略威慑行动,通常配合政治、外交行动进行;缺点是没有对竞争对手进行直接威慑。

(4)开展太空军事演习

美军“施里弗-2019”探讨太空系统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审查在未来太空战中各个太空系统与提供服务的相关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太空旗”(SF19-3)首次在演习中纳入盟国伙伴,旨在在太空能力降级或受损情况下确保太空作业,提升美军在强对抗生存环境下保持太空优势的能力,在冲突升级至太空领域时开展太空作战、慑止太空冲突等。

通过组织“施里弗”“太空旗”“全球哨兵”(GS)等演习,在准实战化条件下开展训练,可以有效地对潜在对手进行威慑。

(5)继续研发攻击对手卫星的技术

美军已经构筑了完备的动能反卫星拦截系统,地基拦截器(GBI)可以拦截中低轨道的卫星;标准-3(SM-3)导弹可以用于地基或海基低轨道卫星的拦截;空基反卫星系统主要分为F-106 反卫星系统和F-15 反卫星系统;同时,微波反卫星、定向能反卫星、天基轨道武器反卫星技术也日趋成熟;天基方面,美军目前现有的4 颗“地球同步轨道空间态势感知计划”(GSSAP)、2 颗“微卫星技术实验”(MiTEx)、1 颗“老鹰”(EAGLE)等多颗卫星具备机动变轨、环绕伴飞、尾随跟踪、抵近侦察等功能;现有2 架X-37B 轨道试验飞行器,可长期驻留太空并重复使用,搭载成像传感器、干扰器、机械臂等载荷,实施抵近监视、电子干扰和在轨捕获行动。

通过反卫星技术进行太空威慑,让对手相信,攻击美国太空系统将会招致严厉惩罚,其信息支持、态势感知、定位导航、卫星通信等能力将会瓦解,损失将远大于其收益。但反卫星技术进行太空威慑的可信度较低。考虑到美国作战能力比其他对手要更加依赖太空技术支持,所以摧毁对手的卫星系统作为报复手段,很有可能造成太空冲突快速升级。

拒止式威慑的样式

通过研发太空系统防御技术、提高系统弹性、寻找替代产品等,可以有效降低对手攻击效果预期,提高太空威慑的失效临界点。

世界观测-1 卫星示意图

(1)研发太空系统被动防御技术

美军试图给所有重要的军事和情报卫星配置被动防御措施,在锁眼-12-5/6/7(KH-12-5/6/7)等光学侦查卫星上安装“眼睑”,以对抗激光致盲武器;在“顾问”(Mentor)、“军号”(Trumpet)等电子侦查卫星上安装过滤装置和防干扰装置,以对抗微波武器和电子干扰等武器;在“世界观测”(WorldView)、“白云”(White Cloud)等商用系统上配置某些军用功能;努力提高推进系统和燃料容量来增强卫星的机动能力;提高卫星监测、评估和反应能力,以便及时躲避威胁。

通过研发太空被动防御技术,美国希望像在其他领域那样有力地保护自己的太空系统。但卫星天生脆弱,提高卫星的机动能力来躲避攻击需要提高卫星的推进系统,受轨道力学的限制,实现卫星轨道机动需要耗费很大的能量;即使是拥有机动能力的卫星,也会因为预警时间短而难于躲避垂直式反卫星系统的攻击,很难实现快速观察、适应、决定和行动(OODA)反应;定向能和微波武器由于攻击速度极快,更加难以预知和有效防范。

(2)构建综合反导体系

美军致力于构建防空反导一体化防御体系,在全球部署了44 枚地基拦截弹、7 套“萨德”(THAAD)系统和60 套爱国者-3(PAC-3)系统,有38 艘具备反导能力的“宙斯盾”(Aegis)舰,具备分段多层导弹拦截能力。除了传统的地基反导拦截系统,美国国防部正在论证发展天基传感器层和天基助推拦截器层,旨在在导弹助推段从太空实施反导拦截。

构建综合反导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对手动能打击卫星的成功率,削弱其打击的决心,该样式不适用于定向能和微波武器。

(3)提升太空系统弹性

FIA-1 卫星示意图

美国战略司令部先后与17 个国家、2 个政府间组织和70 多家商业航天公司签署“空间态势感知和数据共享协议”,通过共享数据,构建太空作战联盟,捆绑国际利益,降低成本与风险,提高对手太空攻击行为的代价;美军的GPS 系统、“卫星数据系统”(SDS)等星座,利用多数量平台将各种服务分散化,并在轨道上设置冗余能力。

美军正积极利用地基能力弥补或替代太空能力,努力让自己的太空系统更加灵活,降低美国对太空系统的依赖;但美军一些价值高、密度低的太空资产,如“未来成像体系”(FIA)、“长曲棍球”(Lacrosse)、“锁眼”等很难找到同等的替代产品。

4 启示

特朗普政府将太空定性为战场,其太空(安全)战略目标是:慑战并举,在太空领域保持“美国优先”的战略优势。更加突出以军事实力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强调在对抗环境下增强太空力量的整体作战能力,以针对高价值目标的不对称报复性攻击相威胁,增加对手发动太空攻击行为的预期成本(即“惩罚式威慑”),同时通过研发太空系统主动和被动防御技术,提高系统弹性等方法,降低对手攻击效果的预期(即“拒止式威慑”),构建一个有效的威慑体系,提高美军太空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源源不断地从太空域获得战略支持。

猜你喜欢

己方威慑冲突
红黄蓝大作战
基于合作博弈的多机冲突解脱算法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冲突水平的变化诱发冲突适应*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情绪式表达让爱很受伤
基于语料库的日语授受表现的研究
美丽与威慑
趣谈汉字的另类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