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亨德尔歌剧《凯撒大帝》中重唱特征诠释

2020-12-24陈雪芬

大众文艺 2020年18期
关键词:凯撒音程声部

陈雪芬

(湖北商贸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一、关于歌剧《凯撒大帝》

《凯撒大帝》为三幕歌剧,剧中故事发生在公元前 48年的九月和公元前47年的三月,同时处于亚历山大战争期间。在希腊的法赛利亚,凯撒打败了庞培,并追击庞培来到了埃及,故事便以此作为背景展开[1]。

1.布局:剧中的主要人物及对应的声部角色如下:

凯撒—假声女中音或女中音

克利奥佩特拉—女高音

科涅莉亚(庞培遗孀)—女低音

塞斯托(科涅莉亚和庞培之子)一女中音

托勒密(埃及王)—假声女中音

阿奇拉(埃及将领)—男低音

2.剧中主要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1)科涅莉亚、塞斯托与托勒密、阿奇拉

庞培的妻子科涅莉亚是一位高贵美丽的女人,她和儿子塞斯托一起向凯撒大帝为丈夫庞培求情。他们的真诚赢得了凯撒的宽容,但却落入了一心想在埃及王托勒密面前邀功的阿奇拉的陷阱,于是科涅莉亚和塞斯托母子制定了复仇的计划。

(2)克利奥帕特拉、凯撒与托勒密、阿奇拉

埃及国王托勒密想稳固自己的国王地位,命令手下阿奇拉将庞培首级作为礼物献给了凯撒。收到这份“礼物”的凯撒十分愤怒。阿奇拉得知凯撒因此生气,于是托勒密计划除掉凯撒来稳固王位,由此引发了凯撒与托勒密的矛盾。

埃及王托勒密与妹妹克丽奥帕特拉,两人为了王位一直针锋相对。由于不满托勒密的暴力独裁和昏庸统治,克利奥帕特拉色诱凯撒与其结盟对付托勒密夺取王位。两人结盟后,矛盾冲突一致对向托勒密及其手下阿奇拉,这是一场野心争权欲望下的矛盾冲突。

二、《凯撒大帝》中的重唱

1.重唱在歌剧《凯撒大帝》中的布局:

此剧为三幕歌剧,其中重唱唱段第一首是科涅莉亚、塞斯托母子的二重唱:No.16《Son nato a sospirar,e il dolce》(我生来哭泣)(第一场的结束场景)。第二首是凯撒与克利奥帕特拉二重唱:No.39《Caro/Bella! più amabile beltà mai non》(吾爱/再美的也没有)(第三场也就是整部歌剧的结尾)。

2.歌剧《凯撒大帝》中重唱的作用:

(1)增强歌剧中的矛盾冲突

歌剧中的矛盾冲突是戏剧性的表现。在表现方式上,只有当正反两种人物同时出现,

产生对立才能产生矛盾。而在歌剧中能体现这一点的方式就是重唱。[2]在《凯撒大帝》中最能体现矛盾冲突的重唱是最后一幕最后一首凯撒与克利奥帕特拉的二重唱“Caro,più amabile beltà”(吾爱/再美的也没有),这段二重唱的剧情是战争夺取胜利,甜蜜爱情的喜悦感充斥在整个唱段中,两人的唱词与节奏欢快明朗,旋律线条优美,和弦织体生动。最后喜剧收尾,圆满结局。

(2)推动剧情发展

剧中第一场最后一幕的科涅莉亚与塞斯托的二重唱“Son nata a lagrimar”(我生来哭泣),就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此时,阿奇拉将庞培首级作为礼物献给了凯撒,母子俩看到此情此景后伤心不已,整首二重唱是一种悲痛欲绝的感情基调,这为之后科涅莉亚母子的复仇埋下了伏笔,也为之后局面的改变做下了铺垫。

三、《凯撒大帝》重唱的音乐特性

剧中第一首重唱是科涅莉亚与塞斯托的二重唱“Son nata a lagrimar”(我生来哭泣),科涅莉亚母子去找托勒密理论,与其产生了口角,托勒密随即将科涅莉亚赐婚给阿奇拉。遭遇如此困境,科涅莉亚与儿子共同唱起这首二重唱。速度为广板,8/12拍子。

A段歌词大意:“我忍受哭泣,我永远哀悼美好的欢乐。我忍受征兆,我永远哀悼美好的欢乐”。此段表现两人对过去往日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命运还抱有一丝幻想。整个A段调性变化较多,共有6次转调。

此唱段旋律线以上下波动式进行,宽广平稳的速度表现了科涅莉亚的悲痛欲绝的心情。调性为e和声小调。在13小节处,两个声部同时进入了合唱部分,科涅莉亚作为低声部伴唱,声部的旋律走向也是平稳的上下反复,通过大跳音程、连续的下行音阶以及被休止符断开的歌词“ah”,最后两个声部以八度的音程关系收尾,表述着母子二人的悲痛无奈之情。此段经过了三次转调:b和声小调-e和声小调-a和声小调。

B段歌词大意:“如果命运背叛我们,我不能再有欢乐”。

整个B乐段只有一个乐句。调性为b和声小调,整段的旋律线条非常平缓,相邻旋律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在四度以内,旋律线条以下行音阶走向为主。

第二首重唱是最后一幕最后一首凯撒与克列奥帕特拉的二重唱“Caro,più amabile beltà”(吾爱/再美的也没有),是一首极具戏剧性的男女二重唱。整首重唱愉快的氛围预示着完美的结局。此段是一个重复三段体,大致结构为A-B-A。

谱例1:《吾爱/再美的也没有》第9-13小节

A段歌词大意:“仁爱,正义。美丽和正义不再存在。”

A段(9-47小节),前两小节为4/4拍,柔板。后为12/8拍子,快板。整段调性在G大调和D大调中交叉进行。第一句克利奥帕特拉的唱词“Caro”为G大调,随后凯撒的唱词“Bella”为D大调。

谱例2:《吾爱/再美的也没有》第30-33小节

3 0小节处,男女主角开始第二次唱起“Caro”“Bella”,整个乐段通过轮唱、合唱等的形式不断重复主题,烘托欢乐的气氛。合唱部分两个声部通过平行三度六度或柱式和弦肢体节奏同步,强调音响构成的和谐感和人物情感的一致性。两声部一前一后进入或同时进入,体现一种平稳又有交错的音乐感觉。

B段歌词:“爱和忠诚在我身边照耀着,当我们在一起”。

从48小节开始为B乐段,G大调,4/4拍。歌词与旋律多为反复。无论在演唱声部还是伴奏声部上,多采用大跳音程,体现人们迎接胜利后高涨的情绪,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四、《凯撒大帝》重唱的演唱

1.《我生来哭泣》的演唱诠释

《我生来哭泣》旋律舒缓平稳,大多是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交替进行。在演唱时,不同乐段要注意对比,每个乐句都是弱起,起音要把握好开口的力度,不要太强,在演唱时要尽量保持气息的平稳与均匀,不要出现大的波动。从情感表达方面来看,是一首抒情二重唱,演唱抒情性要求更高。旋律与唱词,都在表达着科涅莉亚母子悲痛欲绝的心情。从演唱风格来看,演唱时需要把握“分寸”,既要保持声音的松弛又要收放自如,轻柔演唱,避免使用戏剧化的声音来演唱。

A乐段两个声部轮唱、合唱分别两次。12/8拍,强弱规律明显,给人一种悠远的听觉效果。在演唱弱起时要注意起音准确,在扎实的气息基础上准确唱出第一个音节“son”。

谱例3:《我生来哭泣》第13-20小节

从谱面可以看出两次大跳音程的出现,分别是第15小节科涅莉亚的唱段中,小字组的b到小字1组的b以及第19小节塞斯托的唱段中,小字1组的a到小字2组的f。由于情绪的需要,这里的大跳音程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有扎实的气息。在转换时,要注意声音的统一性,不可用喉头去够高音。在演唱时,慢速的大跳音程比快速的大跳音程难度更大,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快慢结合地进行八度大跳音程的练习。在13、14小节中的三次唱词“ah”的反复,旋律走向为上行,在演唱时速度要稳定,注意与前面不同节奏的区分。每个音符的时值要准确把握。结合其中的休止符,把握好时值的分配及气息的均匀。

2.《吾爱/再美的也没有》的演唱诠释

这首二重唱的前奏共八个小节,12/8拍,音乐风格激昂欢快,无不体现人们的喜悦之情。第九小节处,两个声部交替对话式的轮唱和合唱相结合,戏剧性极强,表现了男女间的爱慕之情。

在两小节人声进入后,拍子为4/4拍,之后就继续转为12/8拍。这里两小节4/4拍的安排,犹如“引子”一样,是男女主角对战争胜利发出的两句感叹,在演唱时应当以放松舒缓的情绪来演唱。两句感叹之后,音乐呈现一种欢快的基调,在速度上,“Allegro”提示我们在此处情绪应该有一定的变化。在演唱上,保证把握住音乐风格的前提下,声音要清透明亮,具有跳跃性。这就需要我们扎实的气息基础,注意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

五、结语

重唱是歌剧中最有利于展示角色内心世界的声乐艺术形式,它能够直接表现人物的情感,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完全展现出来。同时,它能够精简整部歌剧的篇幅,控制剧情的发展。虽然本文只分析《凯撒大帝》两首重唱作品,但通过对其重唱的音乐本体与演唱诠释两方面进行分析,以不同声部的交替、重合进行,构成了强烈和独特的戏剧冲突。我们看到,其重唱的三个重要作用:推动剧情发展、创造戏剧性冲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猜你喜欢

凯撒音程声部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程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凯撒的倒霉事
从《高卢战记》浅析凯撒其人
浅论《裘力斯凯撒》中的凯撒形象及其意义
音乐游戏玩起来
论大、小调体系中特性音程的调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