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战略下国家物流枢纽及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机遇研究

2020-12-23李芏巍杨倩甘盖凡薛战雷

供应链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枢纽基础设施供应链

李芏巍 杨倩 甘盖凡 薛战雷

摘 要:文章对新基建国家战略理论框架进行更加系统的辩证解读,从全球视野前瞻性地探究新基建国家战略,得出这是构成"国家物流枢纽及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一大机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文章梳理相关概念及理论,在国家战略依据下进一步研究理论,得出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和观念,揭示一些新特征,为国家物流枢纽带动城市与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提供更多的指导意见,这对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发展与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新基建;国家物流枢纽;重要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与供应链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934(2020)10-0099-17

一、引言

在当前新基建国家战略大背景下,以“国家物流枢纽”为载体的重要物流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参与塑造全球供应链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崛起和突破发展的可行之路。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物流”第一次纳入了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范畴[1];2017年11月1日笔者发表《国际供应链枢纽城市,是广州未来发展最匹配的战略定位》[2];2018年8月20日笔者发表《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对城市发展升级转型是重大机遇》[3];2018年10月3日笔者发表《〈国家物流与供应链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出台在金秋……》[4];2018年12月21日我国《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出台[5],规划127座城市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到2035年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基本形成;2019年9月11日,公布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6],有23个城市榜上有名;2020年3月12日,启动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7],2020年5月22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2020年8月7日,交通运输部颁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8]。2020年8月21日,国家发改委经贸司介绍近期推动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工作要点[9],一是深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降低制度成本、要素成本、税费成本、信息成本、联运成本、综合成本;二是加快构建国家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第1批23个;三是布局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首批17个;四是促进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五是开展物流园区示范工作;2020年年底前总共选出100家物流示范园区;六是研究编制《十四五物流发展规划》。2020年10月28日国家部委颁布《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经贸﹝2020﹞1607号,共有22个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新基建是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充電、城际高铁、特高压七大方向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产业链的建设,“信息网”“能源网”和“交通物流网”三大数字化基础设施模块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国家物流枢纽及重要物流基础设施是集平台数字化、智慧物流、智能物流、智慧供应链于一体的产业载体,是新基建在物流行业最接地气的落地场景。

5G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AI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开启了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进入了数字化互联网时代。AI技术融入生产制造迅速释放要素资源的潜能,将重塑物流与供应链。新技术带来经济与产业的飞跃,驱动物流构建领先地位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智能从“物流”到“仓库”到“园区”,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应用,影响着物流行业。智能化技术集成一体化,能够模仿人的智慧能力,并判断或解决物流运作中的痛点问题。根据物流运作中的实际水平和客户需求,从“智能物流”到“智能物流园区”到“智能物流信息化”,不仅是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向新基建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新基建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

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乘数效应”,能够倍增放大投资的效能,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有利于提升居民收入、促进就业、推动产业发展、拉动国内生产总值、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应运而生的新基建,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核心,也会对全球供应链体系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枢纽经济,实现产业数据化、智能化,必须要有坚实的“地基”,而新基建就是在构筑地基。地基是否牢固,不仅关系到物流产业的未来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未来发展的成败,因此说,新基建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

(一)新基建的概念、领域范围、内涵、特征和原则

新基建即将带来的经济、商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将影响每一个中国人,每个企业或个人都需要为此做好准备。2020年4月20日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明确了新基建的内涵和范围,笔者由此归纳出七大领域、三大内涵、五新特征、六项原则,形成“7356”稳增长的方针政策(如图2所示)。

1.新基建的概念

新基建的概念指高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七大领域,统称“新基建”,七大领域包括5G、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基建狭义的概念指“重创新”的新基建。新基建广义的概念指“补短板”的新基建。

2.新基建的领域范围

新基建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主要包括七大领域,是我国未来经济工作的重点。“广义新基建”不仅包括了“狭义新基建”,还包括存量规模或国家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未来发展空间增量较大的领域。其中包括127座城市212个国家物流枢纽,通过这项重大的物流领域新型基础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升级转型,抓住“新基建”国家战略机遇,成为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巨大动能。

近年来,我国出台相关政策支撑新基建发展,如表1所示。

3.新基建的内涵。

新基建主要包括以下3大设施:①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通信网络”、“新技术”和“算力”三大重要基础设施,5G被定调为“经济发展新动能”。②

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新技术,助力有效控制硬件成本,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虚拟化和硬件的紧密集成,形成一个综合的功能体系统,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③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为创新活动提供便利的基本条件,支撑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如图3所示。

新技术减弱了传统企业对城市传统基础设施的依赖,增加了信息化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发挥数字化对经济社会建设的带动作用;同时,国家政策扶持,市场需求牵引,营商环境提升,融资环境改善,无论行业、企业或者个人都更容易获得快速高质量发展的机会,这不仅将是经济未来发展的内在逻辑,也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前行的路径。新技术基础设施的代表如图4所示。

新基建的双驱动力源。创新驱动力的释放,必须要有新的或成熟的基础设施作为强大的支撑。基于此,以“通信网络”和“新技术”的基础设施形成的新基建双驱动力源应运而生。其中以5G、物联网、卫星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等为代表,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链变革生成“新技术”基础设施,则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字产业等为代表。新基建的双驱动力源外延调整与内涵不断深化,将随着创新驱动的持续深入而变得更加精细化和柔性化。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代表如图5所示。

4.新基建的特征

新基建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突出代表“新”的含义,称之为“五新”(如图6所示)。

(1)新领域。补齐铁路、公路、机场、水路、港口、口岸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数字化、智慧化的新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深化创新稳经济增长。

(2)新体系。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与传统基建大不相同,会产生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自然也会涌现新技术更广泛的应用,催生新的生态体系和生态圈的形成。

(3)新方向。新基建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数字化、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都是大势所趋。无论是新应用场景的产生,还是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如果产业缺乏顶层设计和战略策划,则可能会迷失发展方向。

(4)新动力。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和新技术基础设施形成的新基建双驱动力源给中国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信心,现在无论行业还是企业,都希望投入新基建,并积极布局,争取搭上国家新基建战略下发展的快车,享受新基建国家战略下产业变革的红利。

(5)新方式。新基建投资方式上要规范推动,避免明股实债,引进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来源。发挥好资本市场的作用,让项目能够直接融资获取发展资金,扩大投资主体,进一步放开领域的市场准入,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

5.新基建的原則

新基建的推进需要遵循以下六大原则(如图7所示)。

(1)政府引导的原则。政府引导的原则是将公共政策精准到位,以环境建设和区域特色吸引生产要素资源,注重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规律,激活市场一切动力资源。

(2)市场主导的原则。技术跟着市场走,市场本身具有巨大的、长期的需求。中国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工业总产值相当于美德日三国的总和,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拉动走向。创新基础上来捕捉市场的需求,市场主导引领效应持续释放“需求最大化”,借助市场的力量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持续深化。

(3)跨界融合的原则。通过“跨界”方式进行革新,跨越两个以上的领域分界,实现资源的融合,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新的框架,跨界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空间,以创新为灵魂,以质量为关键,跨行业融合向新的方向发展。

(4)协调联动的原则。协调联动遵循“相互协作”。工作中要有侧重点,并能有效发挥协调联动作用,在大型项目开展中,涉及具体部门可自行沟通联系,自动联动协调;如涉及内容较为复杂,可由上一级授权,相应工作的单位部门统一协调,进行联动。

(5)积极稳妥的原则。为实现物流跨越式发展,遵循“一是要积极,二是要稳妥”推进产业创新,促进事业繁荣发展,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循序渐进地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升级转型。

(6)远近结合的原则。新基建在各个领域涉及面广且领域细化精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谨慎施策。探索实施中,一方面要满足近期加快发展之需,另外一方面未雨绸缪,要长远规划指导发展,因此要按照“远近结合”来推进。

(二)新基建是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及重要物流基础设施的新支点和新引擎

数字化技术向各个领域加速渗透并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各行各业追求的目标,只有把这些方面做好了,数字化才能真正发展起来。而新基建正是着眼于这些方面,可以说,新基建就是数字化时代技术性超车的重要抓手。

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布局过程中,传统重要物流基础设施被归属于整合转型、提升枢纽的重要内容。而新基建,不仅是作为国家物流枢纽及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新支点,更是国家物流枢纽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中国新经济、政策及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新基建对新业态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而新业态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将不断促进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催生新的业态。另外,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式,企业更容易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为客户创造新的需求,从而形成规模,产生新的业态。可见,新基建既有利于突破产业服务化加速,又可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开辟新空间,并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驱动力。

新基建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家发展的“破局之举”,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新的投资与财富聚集的“风口”。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企业和个人,新基建都是非常重要的机遇。从某种角度来说,抓住新基建就等于抓住了未来。新基建来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轰鸣,国家物流枢纽与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在未来数字经济重构的新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是物流行业或物流企业都应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三、国家物流枢纽与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升级转型向新基建方向

(一)基础设施发展模式类型

基础设施发展模式是指,为实现经济发展总目标,在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从战略策划的角度,计划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优先次序的过程。

目前主流的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型(如图8所示)。①超前型。主要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直接生产活动提前一个时期的发展模式。英国是这种发展模式的代表国家。②同步型。主要指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生产消费节奏基本相同,基础设施与直接生产活动的形成和扩大大体上是同步发展的。这种发展模式代表国家有美国、瑞典、加拿大。③滞后型。主要指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是滞后于直接生产活动。这种发展模式代表国家和地區有东欧、前苏联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④共建共享型。主要指基础设施在策划布局下,确定网状互联,遵循共建共享、适度超前原则,引导项目开发建设,为新型发展构建强有力的现代化平台。这种发展模式代表国家有中国。

(二)“新五同”建设

一是“信息同享”。建成布局合理融合的信息同享平台,构建安全可靠的信息体系。二是“交通同网”。利用高效的现代化交通物流网络,形成支撑全球供应链的大网络。三是“能源同体”。探索区域基础设施共建、能源同体、共享共管模式。四是“环境同治”。环境共同治理体系和完备的应急设施体系。五是“生态同建”。共同建设绿色生态圈,从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到国家物流枢纽,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一带一路沿线建设正是探索这种国内外合作共赢的创新模式。

(三)现代供应链及其“基础设施”给全球带来巨大变化

领土的意义在变化。人类对财富的终极占有,无不反映在对领土无止境地追求,人类对财富的终极表现是对领土占有后的终极形式,莫不以对领土占有和占有后的展示形态暗示着经济力量和文化力量的存在与强大。

领土代表着生存资源和人口,决定着国家实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领土不再是实力的象征,在当今供应链统治的世界中,重要的是谁在使用领土上的资源,谁在把领土上的资源整合到全球供应链中。领土征服的时代已经过去,重要的是国家之间的互相联结,互联程度最好的国家会脱颖而出。由于基础设施是区域互联互通的关键前提和基础,所以基础设施成为重要的全球化发展的基础。中国在建设和提供基础设施方面处在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都是在努力建立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

城市需要重新策划发展战略。城市是最具深度的基础设施,人口超过千万成为超级大城市。人口、财富、信息、人才都在不断向城市聚集。未来,全球供应链枢纽重要中心城市和现代供应链对人类的重要性,将会超过国家的重要性。例如,粤港澳大湾区从物流和资金的吞吐量来说都排名世界前列,但是粤港澳大湾区不是国家首都所在区域。

“链世界”的基础设施。在当今万物互联的世界中,传统的国家竞争理念已转变,基础设施处在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位置,打造产业链的价值链是“链世界”关键。基础设施正在成为比军事和领土更重要的要事、大事、好事,国家物流枢纽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新策划发展过程中也是件要事、大事。

(四)新基建与国家物流枢纽和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双管齐下更有效

新基建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对于新基建与国家物流枢纽和重要物流基础设施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不能“喜新厌旧”,也不能绝对地认为新基建好、国家物流枢纽好而否定传统的重要物流基础设施。

从互补相融看新基建与国家物流枢纽和重要物流基础设施的关系。互补相融而不是互斥对立的。随着传统的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场景逐渐增多。未来,新基建与国家物流枢纽和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必然会深度融合,产业界限会逐渐模糊,共同服务于经济高质量的持续发展。

新基建与国家物流枢纽和重要物流基础设施相辅相成。发展现代物流业就是助力中国经济“血脉通畅”。新基建下国家物流枢纽和传统的重要物流基础设施要双管齐下,互有侧重点,相辅相成,这样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才最有效果。传统物流基础设施仍有很大潜力着眼未来,新基建与国家物流枢纽当然比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国家经济更为重要,但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通过5G智能化转型升级很重要,具有很大的潜力与发展空间。

四、协调推进新基建与国家物流枢纽和传统的重要物流基础设施

(一)新基建蕴含商机同时避免产能过剩的错误

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新基建应用深度和广度的持续拓展,不局限于当前的热点,而忽视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的物流领域;重点领域要加快进程精准发力,又要打好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基础,将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向数字化发展攻坚,提升现代供应链效率和质量,支撑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

不能浪费资源。目前被例为承载城市计划开始投资国家物流枢纽,虽然不少城市规划做好了,但却疏于其正落地,不能真正对接市场需求,最后演变成低效率高投入的项目,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在推动这些工作当中都不是拍脑门、不顾一切地往上冲,而是要根据市场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推动基础设施持续健康的建设。

不能与产业脱节。国家物流枢纽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资源要素、产业配套、上下游产业和基础设施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新基建协调推进才能支撑起物流枢纽经济发展,才能支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与环境。如果资源要素、产业配套、上下游产业和基础设施应用跟不上,空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名而不能真正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之承载作用。

总之,新基建与国家物流枢纽和传统交通物流基础设施虽然都是基建,但又完全不同,需要结合自身产业发展情况来实施。

(二)国家物流枢纽是新基建的重要成员之一

国家物流枢纽的布局与建设将高效整合新基建的内容及发展方向,并实现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大方向为核心的产业联动,推动“信息及交通物流网”在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家物流枢纽将成为产业集聚要素平台,成为基于新基建的应用示范。笔者曾在文章《国际供应链枢纽将是未来财富聚焦点》一文中提出,2020—2025年是物流与供应链枢纽建设大爆发阶段,物流与供应链枢纽建设将会是我国财富聚集点[10]。未来规划有127座城市规划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若按投资建设估算,2020—2035年,国家枢纽城市建设投资在全国范围将达到或超过30万亿元规模,带动市场规模达到或超过150万亿元。

(三)重要物流基础设施转型也是新基建的重要功能之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界定新基建的范围和内容时,明确“融合基础设施”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重要途径。也就是说,新基建与重要物流基础设施融合协调,是新基建的重要功能之一。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扩功能、提效能、增动能为导向,以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推动建设物流领域新型基础设施。

(四)新技术应用在重要物流基础设施领域

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深度赋能交通物流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心服务、精细管理的能力全面提升,支撑重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我国利用感知设施、北斗时空信息服务、先进传输网络在交通物流領域的覆盖和应用,建立行业数据中心和网络安全体系,这些新技术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列车、无人驾驶载重汽车、无人仓储、智能船舶中广泛应用。新技术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新技术应用在物流领域位居世界前列水平。

(五)新基建助力物流领域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上“补短板”

长期以来,我国物流领域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上存在短板。而新基建能更好地助力发挥补短板、促创新的作用。传统意义上的“补短板”,更多是面向过去,补传统物流基础设施的不足和弱项,主要目标是补齐发展的短腿。而新基建则主要是面向未来,补产业基础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和新兴产业的短板,更多侧重前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物流与供应链变革的机遇,主要目标是支撑和引领未来物流与供应链升级。新基建与传统物流基础设施一起发力,协调推进,能形成合力,加快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

五、国家物流枢纽与物流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是指在物流与供应链的服务功能环节上,组织与管理集结综合性或者单一性的不动产功能场所。国家物流枢纽的布局涵盖了物流领域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物流仓储配送基地、分拨配载货运站场、交通运输网络等功能载体建设,形成“互联互通”物流网络。科技创新实力,借助5G、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物流要素的数据化变革实现了物流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的转型升级,形成了智慧物流网络生态圈。伴随着重要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技术升级,交通物流融合发展进程加深,物流产业正在加速融合发展。

(一)国家物流枢纽的概念、特征、内涵

国家物流枢纽的概念。通过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建设水平,大数据等技术融入智慧物流,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关键物流节点,完善枢纽集散中转功能,优化转运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建设立体化的物流服务通道,提升供应链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实现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具备多功能于一体的促进协调区域乃至全球的互通互融的供应链枢纽。[10]

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特征。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是在国际物流大通道网络和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中心城市。同时,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也在全球范围产业合作以及在区域协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占据重要地位。[11]

国家物流枢纽的内涵。集中实现货物集散、整理、存储、分拨、运输、配送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企业聚集,具有完备的区域性组织中心功能的活动场所,是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因此,具有区域性组织中心职能作用,是全球供应链网络中的重要中心或枢纽。[12]

物流枢纽与物流节点的特征区分。物流节点城市是指主要在国内物流大通道网络中和在国内供应链体系中能发挥重要功能作用的节点城市,在区域范围内可以起着区域枢纽作用,但在更大范围只能作为一个重要节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是指在国际物流大通道网络和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并能够发挥关键作用的中心城市或枢纽城市。

(二)物流枢纽经济的特征

物流枢纽经济具有以下四大特征(如图9所示)。

(1)完善服务体系。完善公—铁—水—空等多式联运为一体的现代供应链服务体系,交通运输方式呈现多样并且物流基础设施比较发达的城市,地上或地下轨道运输、地下管道运输、长途汽车客运、高速公路休息站网络等相应配套设施完善,从长远发展看有条件可以纳入或接驳快递、配送、专项运输,提升与完善服务体系。

(2)优化布局功能。优化物流枢纽交通和物流枢纽与物流节点的布局、空间设计、规划和建设,不断强化和完善基本功能,积极营造“链”环境,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做文章,有效释放枢纽经济和物流枢纽的新动能。

(3)放大服务功能。加强物流枢纽整体运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以建设物流枢纽综合服务平台为契机,吸引外向型生产制造、国际商贸和物流产业的集聚,以提升和放大服务功能为根本,推动物流枢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4)构建运行体系。构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运行体系,打造要素完备、基础设施完备、制度健全、通道顺畅、网络环境优化的物流运行体系,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实现建设“物流强国”。对物流枢纽城市来说,在区域乃至全国供应链体系中既要有竞争能力,又要有合作意识,并敢于承担重要角色。

(三)物流园区的本质

狭义物流园区概念认为:“是用于物流产业的房产和地产,是物流企业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园区一般概念认为:“根据物流市场需求,选择合适位置,利用专业技能开发、建设、运营与管理用物流设施设备,与制造商、零售商、物流公司等客户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合适的现代物流设施和相应物流服务功能”。物流园区广义概念认为:“物流园区是能够充分利用物流产业的物业或区域土地,特别强调物流服务、物流信息、物流金融等集成的物流资源平台等资源,通过策划规划来实现物流产业价值最大化的整合体”。[13-15]

物流园区本质是物流基础设施服务和物流服务一体化相互结合的产物。物流园区涵盖物流本身服务和物流基础设施服务,形成一体化的产物。通过地产促进物流,服务对地产补充,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物流园区是工业地产、产业地产价值链的裂变和延伸,多方面融入价值创造体系,有利于长期稳定的战略发展,整合优化物流服务与资源,形成新技术发展下的核心竞争力。

六、新基建风口下国家物流枢纽及智能物流园区探索新技术落地

在新基建“风口”下,保持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要围绕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及智能物流园区创新,从枢纽经济和城市全面走向数字化的大趋势中找到最大确定性。

(一)“5G”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影响

作为5G技术研发应用的先行者、践行者的国家,5G国家物流枢纽已经踏上征程,国家物流枢纽期待5G进入。目前,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模式上则将加强区域内整合优化,势必让新技术得以拓展和普及,可以预见,正在布局规划中的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将会率先应用5G,在每一个独立的枢纽平台搭建,5G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5G技术为国家“十纵十横”交通运输通道和物流大通道发挥重要保障作用。

智能物流发展迎来新基建的国家战略机遇。万物互联不再遥不可及,畅享5G通信只有一步之遥,智能物流在5G时代中变革创新,将实现物流更加智能的应用、更快的反应速率、更多更大的可能性。5G无人驾驶技术亮相,体验5G交通只是弹指之间,5G智慧物流也着手筹建,打造先进的枢纽基地不再是空中楼阁。

智能化推动物流业发展的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扑面而来,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和新一代技术产业链的普遍应用,从替代人的体力劳动到部分地替代人的脑力劳动,使制造形态发生非常大的变革,出现了智能生态系统、智能物流、智能园区、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仓储与作业等。

5G智慧将突破传统物流园区。传统物流园区高差不齐的增长,导致传统物流的模式同质化且竞争严重。而智慧物流上线将产生颠覆传统效果,5G智慧物流园区自动化、无人化或少人化发挥到淋漓尽致,调动管理全程可控。智能化新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更加紧密融合,以物流链全环节的智能化推动技术创新,落地到国家物流枢纽集群化建设带动经济圈和枢纽承载城市的发展。

(二)新基建是驱动枢纽及园区集成智能化技术应用的载体

国家物流枢纽及智能物流园区分担着政府的部门职能,承担社会的基础功能。枢纽及园区是以产业集聚为中心,通过全球物资的产地、销地、集散地来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信息化和智能化、无人化和少人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用新技术的手段来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数字化,除了园区管理的数字化,还包括每一件货物、每一个设备的数字化。绿色物流是另一个明显的趋势。自用、送货、服务的车辆都用电动车,引导上下游企业也应用电动车,有园区利用太阳能自建光伏电站。可见,新基建是驱动国家物流枢纽及智能物流园区集成智能化技术应用的载体。

新基建驱动运用新技术的智能机理。依托5G通信技术集成智能化新技术、智能物流设施与装备和产品融合应用,打造智能化、一体化的枢纽及园区。无论国家物流枢纽还是智能物流园区,具备智能化、一体化,主要体现对新技术的智能获取、智能传递、智能处理、智能运用的智能机理,并具有柔性化、层次化、社会化的特点。

新基建驱动集成智能化技术。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模式变革,推进建设智能物流模式生态系统运用到的核心技术,具有更为广阔视野的新技术集成运用,根据需求来灵活调节物流流程与技术工艺。从智能“物流”到“无人仓”到“无人驾驶载重汽车”,新技术水平应用内容与应用范畴不断扩大,在物流的每一个环节中实现智能服务。新基建驱动集成智能化技术是实施大数据战略的重要手段,提供全程高效服务,逐步影响整个物流行业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利用集成数据,智能化处理解决目前物流各种瓶颈,产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是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的一个新方向和发展路径。

新基建驱动运用新技术的特征。新基建驱动新技术运用的特征体现在:仓储管理向自动化、人工智能化发展成为热点。典形的实例是仓储中的无人仓规划设计,作为智能化技术,仓储大脑和机器人无缝衔接、智能物流设施与装备和产品融合应用的一个重要场景,可以实现智能感知、智能整理、智能分析、智能优化、智能链接、智能修正、智能反馈、智能跟踪定位等。5G技术和数字化将发挥重要作用,实现所有人、机、车、物一体交互互联。实现自动化的全方位调度、监察、控制、预警和智能管理。

新基建驱动枢纽构建数据交换功能。新基建驱动相关枢纽及园区、仓储、检验等系统管理部门实现信息及业务电子化作业,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智能化新模式管理功能有:对数据交换、存证管理、单证转存、用户管理、统计管理等支持功能;对数据交换功能转换为存证管理功能。

新基建驱动构建领先地位的模式与特色。5G时代管理智能化新模式,重审大数据技术在枢纽及园区运作与管理中的应用新模式。以“平台构建网络化、园区管理人性化、物流服务智能化、经济效益优质化”提升竞争力,集成智能技術感知需求,做出更好决策,确定先进性指标来支持并不断完善的集成性服务,进而推动智能化技术、电子商务、软件、系统应用、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面向全业链,通过新技术集成推动整个物流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三)新基建驱动智能化新模式管理功能

新基建驱动下的智能化新模式管理功能主要由九大模块实现(如图10所示)。

智能管理与智能集成模块。智能管理与智能集成模块是利用智能物流系统的智能机理,即运用智能技术,“八个强调”,即强调数据集成化,强调网络协同化,强调决策智慧化,强调运筹智能化,强调物流环节一体化,强调系统的层次化,强调灵活调节柔性化,强调促进经济和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化。

智能数据模块。智能数据模块是利用数据系统获取综合物流管理平台的基础数据源,通过从系统获取物品到货信息,从物流配送、线路、停车和客服的服务全程智能管理。

智能分拣、包装和配送全过程管理模块。该模块系统总体功能分为综合物流管理平台和智能仓库部分,提供智能运营配送及运输状态跟踪信息。从整体架构上满足仓储、检测、出入库等应用功能,并与仓储自动化设备、物品检测、系统进行融合;同时,仓储管理系统可实现智能分拣、智能包装,智能仓库实现仓储自动化设备的业务驱动,包括仓储自动化设备,与管理平台无缝对接;实现物品设备包括到货接收、物品检测、物品仓储、物品配送在内的全过程管理。

2.菜鳥全球智能物流骨干网[18]

菜鸟建立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加快在中国实现24小时任何地方能达,72小时在全球范围运货必达。升级全球化,线下建设的基础核心枢纽节点和覆盖度要求更智能、更快捷、更灵活。菜鸟裹的寄件用户已经破2亿,物流网络这项基础设施将继续拓展国际寄件、智能寄件等新智能场景。此外发起从消费供应链到产业供应链的升级,目标直指产业带集群,希望培育出10个产值百亿元和1000家过亿元的企业。菜鸟用七年时间变身“物流新四大”,一直坚持业内协同,采用大数据数字化的商业模式,打造菜鸟全球智能物流骨干网。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8)[2020-09-15].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2]李芏巍,物流策划公众号.国际供应链枢纽城市,是广州未来发展最匹配的战略定位[EB/OL].(2017-11-01)[2020-09-15].https://mp.weixin.qq.com.

[3]李芏巍,物流策划公众号.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对城市发展升级转型是重大机遇[EB/OL].(2018-08-20)[2020-09-15].https://mp.weixin.qq.com.

[4]56策划师,物流策划公众号.《国家物流与供应链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出台在金秋……. [EB/OL].(2018-10-02)[2020-09-15].https://mp.weixin.qq.com.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两部门关于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的通知[EB/OL].(2018-12-25)[2020-09-15].http://www.gov.cn/xinwen/2018-12/25/content_5351874.htm.

[6]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EB/OL].(2019-09-11)[2020-09-15].https://www.ndrc.gov.cn/fggz/jjmy/ltyfz/201909/t20190911_1195573.html.

[7]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启动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EB/OL].(2020-03-12)[2020-09-15].https://www.ndrc.gov.cn/fzggw/jgsj/jms/sjdt/202003/t20200312_1224843.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20-08-06)[2020-09-15].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8/06/content_5532842.htm.

[9]张江波.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全国物流产学研会上》讲话,介绍近期推动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工作要点[Z].满州里:(第十三届)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2020.

[10]李芏巍.国家物流枢纽将会是未来财富聚集点[J].大陆桥视野,2019(2):62-65.

[11]李芏巍,杨倩,许行,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概念、特征及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J].供应链管理,2020(3):92-106.

[12]孙燕,李芏巍.基于构建国际供应链枢纽城市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4):314-316.

[13]李芏巍.国际供应链枢纽城市的新角色[N].现代物流报,2018-03-28(007).

[14]李芏巍.物流地产─中国工业地产一个耀眼的聚集[Z].上海:第三届中国工业地产高层峰会,2009.

[15]李芏巍.物流地产[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

[16]陈红梅,李芏巍,杨倩,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概念、特征及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J].供应链管理,2020(9):62-73.

[17]人民日报海外网.国内首个!京东物流率先建设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EB/OL].(2019-03-18)[2020-09-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8340485706181040&wfr=spider&for=pc.

[18]李立,中国经营报.菜鸟变身“新四大”阿里新基建再扩张[EB/OL].(2020-06-26)[2020-09-15].http://finance.sina.com.cn/videonews/2020-06-26/doc-iirczymk9017293.shtml.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National Logistics Hubs and Important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under 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trategyy

LI Du-wei1, YANG Qian2, GAN Gai-fan2, XUE Zhan-lei2

(1. Chinese Logistics Scheming (Beij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85;

2.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05)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more systematic and dialec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trategy,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y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is i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logistics hubs and important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combs relevant concepts and theories, further studies the theories on the basis of the strategy, obtains some valuable ideas and concepts, and reveals some new featur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national logistics hubs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mportant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Keywords: new infrastructure; national logistics hub; important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system

作者簡介:李芏巍(1953—),男,贵州贵阳人,中物策(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大学建筑设计院新基建与物流学科牵头负责人,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城市发展、物流与供应链、产业互联网、数字产业与新基建项目规划、产业园区、物流地产、物流与供应链枢纽规划;

杨倩(1989—),女,广东湛江人,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物流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物流学会会员,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产业互联网、数字产业与新基建项目规划、产业园区物流与供应链枢纽规划;

甘盖凡(1985—),男,湖南岳阳人,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注册规划师,中国物流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产业互联网、城市发展规划、新基建与数字产业项目规划、产业园区规划、物流与供应链枢纽规划;

薛战雷(1988—),男,河北衡水人,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注册规划师,中国物流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产业互联网、城市发展规划、新基建与数字产业项目规划、产业园区规划、物流与供应链枢纽规划。

猜你喜欢

枢纽基础设施供应链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济南、青岛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枢纽偏好型产业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中国枢纽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