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防救援行业院校精神文化培育探索

2020-12-23程显峰张军伟刘晋军

今日消防 2020年11期
关键词:消防救援精神文化培育

程显峰 张军伟 刘晋军

摘要:培育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本文從分析消防救援行业院校主要特征入手,认为其精神文化的共性内容应是训词精神、大学精神、战斗精神三个维度有机融合的结构体系,并从确立凝练鲜明的文化主题、形成与时俱进的内容体系、构建和谐共振的规章制度、营造特色浓郁的环境氛围四个方面,提出了精神文化培育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消防救援;行业院校;精神文化;培育

消防救援行业院校是根据国家国防和军队改革部署,2018年底开始从公安、武警类院校转制,专门培养消防救援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着眼院校特征,培育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是特色大学精神培育的具体实践,是消防救援行业院校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院校传承优良传统、更新文化理念、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消防救援行业院校的特征

消防救援行业院校是以纪律部队标准建设,面向消防救援队伍培养人才的新型高等教育院校,它兼具军事院校和普通高校属性,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在办学定位上,服务应急管理体系,发展消防救援学科专业,行业性、职业性、专业性鲜明;在育人目标上,培养的是“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消防救援指挥和技术人才,学生必须具备严格的纪律意识,深厚的爱民情怀,强烈的牺牲奉献精神和专业的抢险救援本领;在管理模式上,实行“两严两准”,师生学习、生活、言行举止都依照“条令条例”进行规范,师生必须有更强的政治性、组织性、纪律性。特殊的办学定位、育人目标、科研方向、教学管理模式,呼唤和催生消防救援行业院校建立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当前,消防救援行业院校正处于从武警院校向普通高等教育转型建设的历史时期,不追风、不趋同,找准定位,保持个性,培育体现院校特色的精神文化,是消防救援行业院校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建设的基本要求。

2 消防救援行业院校精神文化的共性内容

大学精神文化存在共性内容和个性特征两个层面。消防救援行业院校精神文化的共性内容,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训词精神为指引,传承军校优良传统,吸收先进大学精神,融合消防救援队伍特色精神,形成有机统一的结构整体。其构成应包含三个主要维度。

2.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消防救援队伍的“训词精神”

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致训词时指出,“国家消防救援队伍要‘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奋斗”[1]。总书记训词精神,是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发展的旗帜和方向,凝聚着队伍的发展动力,标示着队伍的建设形象,是消防救援系统最根本、最核心的价值追求。消防救援行业院校作为消防系统的组成部分,精神文化体系中,“训词精神”应处于统领和核心地位,其内容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忠诚,忠诚是纪律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定位,对党、国家、人民高度忠诚是消防救援队伍应确立的根本信仰和精神追求,也是队伍长期的、一以贯之的建设重点;二是有为,当前,消防救援队伍和院校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在党和人民的嘱托和期盼中,队伍建设全面强化,救援能力快速提升,重大任务完成出色,必须也一直在努力践行着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的使命担当;三是为民,消防救援队伍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人民“守夜”,保人民平安,必须把服务人民、为民奉献作为根本价值追求[2]。

2.2高等教育共同追求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之为“大”的本质反映和重要支撑,是大学应该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生动诠释。笔者认为,新时代大学精神可集中梳理为以下几个要素。一是以“追求真理”为核心的科学精神。大学是知识传播和创造的场所,科学精神是知识传播和创造的根本要求,学术自由、求真求是、批判创新、民主独立、兼容并包等精神追求都是科学精神的延伸和体现。二是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陶冶品格、塑造人格、引导道德,尊重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以“复兴中华”为核心的使命精神。中国知识分子自古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新时代中国大学精神与民族精神同频共振,体现出了忠诚担当的家国情怀和“四个服务”的责任使命[3]。

2.3森林和消防队伍一脉相承的“战斗精神”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主体由原武警森林部队和消防部队转制而来。两支队伍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行业精神,集中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传承自军队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两支队伍在长期的灭火战斗中,形成的“不怕困苦、不畏艰险、赴汤蹈火”的火场精神,是两支队伍在特殊战场上战斗精神的另类体现。二是以服务人民为核心的奉献精神。消防队伍始终坚持忠诚为民、敢于牺牲、热情服务、无怨无悔,森林队伍大多扎根山区林海,默默奉献,不为人知。由两支部队改编的消防救援队伍,奉献精神已融入血脉。三是以维护生态安全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森林队伍长期生活、战斗在林海深处,在维护森林安全的过程中,逐渐与森林融合,形成了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态情怀和精神追求[4]。

3 消防救援行业院校精神文化的培育路径

精神文化培育有其自身规律。依据精神文化形成规律,有意识、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培育工作,可促使主题鲜明、特色浓郁的精神文化加快形成。

3.1确立凝练鲜明的文化主题

精神文化主题是凝结院校历史使命和传统,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的总领性语言,它体现着院校的特色和灵魂,在精神文化培育中处于首要地位,越是鲜明凝练,越容易被人们识别和牢记,越容易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20世纪初国家危难之际,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等一批教育家高举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精神旗帜,或体现学术精神之本质,或植根传统文化之厚土,或反映人才培养之追求,主旨鲜明凝练,铸就了三校各具特色的办学风格和办学成就,本质反映了精神文化培育树立主题的重要意义和内在规律。

一是要成立专门组织进行研究。如西南聯大为确立精神文化主题,聘请了当时的一代大家冯友兰、朱自清、罗常培、罗庸、闻一多等人组成校歌校训编制委员会,专门研究编制校歌校训,体现了对院校精神文化主题确立的极度重视。二是要深刻反映院校追求和时代精神。如西南联大校训“刚毅坚卓”,是在校歌校训编制委员会最初提议“刚健笃实”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而成,一方面深刻体现抗战时期学校教育图强、文化救国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民族危难之际国民不屈不挠、坚强抗战的时代精神,极具感召和激励作用[5].

3.2形成与时俱进的内容体系

消防救援行业院校精神文化的内容亦包含共性要求和个性特征两个层面。共性要求方面,笔者认为,消防救援行业院校精神文化内容体系主要包含习主席“训词精神”、高等教育“大学精神”、消防救援队伍“战斗精神”三个维度。个性特征层面,则主要是各院校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特色追求,既包含着对精神文化共性内容的个性诠释,也蕴含院校独有的内容要素。精神文化的内容体系要注重共性要求和个性特征的有机统一。

一方面,共性内容要历久弥新。“训词精神”指引着消防救援行业的信仰和追求,“大学精神”诠释着教育的本质和要求,“战斗精神”体现着队伍的属性和灵魂,这些共性的内容要素,是院校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始终坚守的精神阵地。另一方面,个性特征要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各院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应总结本校历史文化传统和特色核心理念,结合院校地域文化、办学层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及师生价值诉求等方面情况,并吸收时代精神和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凝练院校独特的精神特征。

3.3营造特色浓郁的环境氛围

环境是精神文化培育的物质载体。校园建筑、规章制度、学术文化活动等可见载体,时刻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发挥着隐性教育的功能,对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环境氛围,要树立系统理念,调动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等多种要素。

要让物质环境“活”起来。围绕精神文化主题为学院建筑、道路命名,有计划地建设景观园区,张贴、悬挂英雄、科学家、思想家肖像和格言,将体现校训精神的语录印刷在自编教材、信纸上等,让院校精神追求与物质环境融为一体。要让规章制度“动”起来。在通过宣传、督查落实制度的同时,开展演讲、辩论等活动使师生主动认识了解制度,在校园网、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板块讨论制度,引导师生主动选择和利用制度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要让文化活动有“灵魂”。有计划、有目的地创作富有思想内涵的文化作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体育活动、课余兴趣活动,使师生在活动中认识得到感知领悟、精神得到感染熏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强调  对党忠诚  纪律严明  赴汤蹈火  竭诚为民  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英勇奋斗[J].中国应急管理,2018(11):4.

[2] 黄明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动员大会上强调坚决扛起光荣旗帜  忠实践行训词精神  全面锻造新时代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  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英勇奋斗[J].中国应急管理,2018(11):5-6.

[3] 吴朝晖.新时代中国一流大学精神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14-19.

[4] 丛德龙.武警森林部队特色文化建设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

[5] 封海清.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消防救援学院2020年度院级课题《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学员队精神文化建设探索》中期成果。

作者简介:

程显峰(1970-),男,辽宁本溪人,硕士学历,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干部培训大队政治委员。

张军伟(1981-),男,河南安阳人,硕士学历,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学员十四队队长。

刘晋军(1975-),男,山西长治人,本科学历,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基础部讲师,技术8级。

猜你喜欢

消防救援精神文化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基于WIFI定位的消防救援系统软件设计
浅谈火灾事故及预防策略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卫星通信在消防应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