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文物建筑防火改造的对策探索

2020-12-23周学平

今日消防 2020年11期

周学平

摘要:中国文物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重大的历史纪念意义和研究意义。然而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在我国的传统建筑中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文物建筑火灾存在蔓延速度快的特性,加上防火距离不够,导致一旦出现文物建筑火灾,将会使得文物风格严重受损甚至不可修复。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文物建筑火灾,本文从文物建筑火灾风险分析入手,探讨如何有效完善文物防火设施、加强文物建筑火灾风险防控的策略,为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和技术保障,最终实现文物建筑的有效防火,有效维护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

关键词:文物建筑;防火改造;对策探索

1 文物建筑火灾事故发生情况分析

从巴黎圣母院的火灾,到日本首里城火灾,近年来全球各地的文物建筑火灾不断发生,令人深感遗憾。人类文明的宝藏被火灾摧毁殆尽,已经发生的损失再也无法挽回。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这是无尽的悲伤和悲哀。中国的祖先留下了无数不能估价的文化财富,它们以古城、古建筑的形式保存下来。如果建筑文物有任何损失,那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不仅危及到建筑本身,也会导致内部的文物、人员产生生命财产安全。基于中国的古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的现实考虑,这种结构更容易发生火灾。与现代的混凝体结构建筑比较,现代建筑的火灾荷载为0.03m3/m2,但是砖木结构的建筑个别能达到1.1m3/m2,而数据显示,仅从2009年到2014年,中国各地的文物古建筑就发生了1343起火災。火灾会给古建筑造成不可估量和不可挽回的损失,而对于中国古建筑来说,防火工作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工作[1]。

2 文物建筑失火原因及火灾风险分析

文物建筑容易产生火灾风险,造成其容易失火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

2.1区域因素

2.1.1建筑物所处地理位置隐蔽

有些古建筑远离城市,建在山腰或山顶,所以消防车很难通过。一旦发生火灾,火只能自救,导致建筑火势无法控制的情况非常常见。如果是在市区的文物建筑,此类建筑基本上是在老城区内部。老城区人员构成复杂,消防设施不完善,加上抢险道路狭窄,交通复杂,一旦出现消防事故,也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火灾损失。

2.1.2建筑物自身的架构存在易燃特点

以寺庙建筑为例,在2017年绵竹发生了九龙寺大火,其因为殿堂开阔四面迎风,加上自身全部是木结构,也非常容易导致火灾的蔓延,火势难以控制,而文物建筑大多采取的都是这种结构,一旦出现火灾事故,架空的木梁结构会成为“干柴”,导致文物建筑有充分的燃烧条件。而这次事故也造成了“亚洲第一高”的木结构高塔被损坏殆尽[2]。

2.1.3文物建筑本身具有较多的消防隐患

无论是独立的古建筑结构,还是集群坐落的古建筑群,其结构大多数都是砖木结构或纯木结构,耐火性能差一般为3-4级,而由柏树、松树、樟脑和其他高含油量的优质木材制成的特点,木材中有机物含量非常高容易燃烧,燃点低,在200℃到300℃之间,比大多数材料更容易点燃。而在实际的建筑消防设施设置上,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也不会采取很多的消防设施改造,这也就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2.2人为因素

导致文物建筑存在火灾的因素,人类的正常活动也占有很大的部分,其中少部分是人为恶意纵火,如1995年少林寺大雄宝殿纵火,大部分是因为群众行为对文物建筑的人为活动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在:

2.2.1不文明游览的现象

游客或者景区的工作人员在景区或者建筑内部吸烟,或者不文明祭拜等,导致在古建筑内部遗留下了火种和烟头,如不慎引燃了建筑物的主体结构,那么就会造成火灾。

2.2.2居民的居住占用

在中国很多文物建筑仍然具有居住的功能,在上海市该现象非常常见,一般情况下很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物房,依然被用于居民居住,该房多为砖木结构,没有煤卫设施只能采用明火做饭,这就加剧了文物建筑的火灾风险。

2.2.3文物保护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除了游客和居民的活动会影响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文物保护相关单位没有落实相关的文物保护举措,例如,在文物的修缮过程中,没有做好文物的是保护,导致电气焊火花落在文物表面引发火灾;若是照明或者展览馆中,也存在电灯长期通电但没有及时更换检查出现电路燃烧的问题[3]。

3 文物建筑的火灾防范与防火改造

3.1加强消防立法优化法律架构,严格落实文物的依法保护

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建筑的产权人、使用人,以及文物建筑的用途的不同,不断完善文物建筑消防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提升消防相关法律法规的严密性和严格性。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当坚持以文物保护为主体,尤其是一些具有经营性和居住性的文物建筑,更要在落实建筑保护的基础上开展各项活动,对文物建筑的盈利,所有人进行严格的规范,如果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出现消防安全责任事故,则需要追究相应的责任,而相关部门也要对自己部门的员工行为以及居民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倡导文明游览文明居住,严格保证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

3.2落实消防安全的主体责任,明确岗位消防安全责任

实际的文物建筑消防保护过程中,应当落实消防工作的部门责任和个人责任,对文物建筑的产权人,管理人和相关单位进行严格的责任划分,严格保障每个环节全都有人管,哪项工作都有人落实,并通过及时的监督整改不断优化实际的管理工作,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作为消防安全责任主体的产权人和使用人,应当落实日常的消防安全保护工作,并定期检查火灾隐患,组织防火巡查,对个人的行为做到有效的界定,保证消防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缜密性[4]。如果该文物建筑内部需要开展大型的庙会、集会活动,则需要进行完善的消防自查,并购置齐全的消防设施。同时,为了保证活动的安全举办,还要向相关消防机关公安机关进行报备,审核通过以后才可以开展相关的大型活动。

3.3加强教育培训,落实文物建筑消防工作培训

文物建筑的产权单位或者管理人、使用人应当设置专门的消防机构,机构内部应有专职(或兼职)的消防管理人员,全面实施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日常的防火管理中,应当依法建立专职或者义务的消防队,并根据实际情况有效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消防灭火器材,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和灭火训练,让管理人、使用人了解并熟悉消防设施的使用,并能在火灾发生的初期阶段通过合理有效的消防管理,做到有效落实和恰当处理。

3.4优化器材设施,因地制宜设置消防器材和报警装置

根据消防安全的实际需要,坚持落实防火安全设备设施的建设,并根据文物建筑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有效的防火设施,根据防火需要和实际情况,做好风险预警,开辟消防通道并建设消防水源。确定消防车通道,一般情况下消防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4米,并定期检查整改,清除消防通道路障,还要配置必要的消防给水系统,保证消防用水管道中水流畅通,另外,为了保证建筑物内部的人员安全,在明显的位置应该标识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并保持防火距离。

3.5严格电气施工和线路改造审批,强化电路改造验收

文物建筑本身具有老旧的问题,也要落实文物建筑的电气维修整改工作,尤其是在电路改造的过程中,更要坚持优化,坚持提升文物线路改造单位的准入机制。一般情况下为了提升文物建筑的保护有效性,应当尽可能少使用电气设备,但基于一些文物建筑存在居住功能和展览功能,必须要使用到大量的电力,在实际的消防防范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文物建筑电气施工和线路改造的管理。文物建筑应将低压弱电电源和冷光源照明作为主要的电源和照明装置。一般情况下,在文物建筑内不允许使用电热器具和“热得快”、电暖风等大功率电器,严禁煤气罐进建筑。如有必要,應采取全面的安全保护措施。文物建筑内如有大型配电设备和电器,应符合有关规定和防火要求,并配备相应的电气防火控制装置。未经允许,严禁拉接电路。室内和室外电路应通过金属管进行保护。如有实际需要进行电路改造,必须对有效管理工程验收,必须是相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电路改造,以加强电路改造的可靠性[5]。

3.6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民对文物消防的深刻认识

吸取火灾事故教训,消防机关和文物建筑管理方应当联合开展加强文物建筑消防防控的宣传工作,增强全民的文物管理场所消防安全意识,积极开展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常识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海报宣传和消防安全提醒等一系列方式宣传消防信息,向群众强调防火的重要性。要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消防理念,形成文明游览的习惯,积极宣传古建筑吸烟的危害、遗留火种的危害和自身的责任认定。我们还应做好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讲解火灾时如何报警,如何寻找疏散通道,如何自救,如何使用灭火器扑灭初期火灾等等,保证落实消防常识的宣传和推广。

4 结语

总而言之,文物建筑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凝结,是中国儿女文化内涵的积淀,确保文物安全,把关文物建筑的有效保护,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道义,也是我们消防管理和文物保护人员的职责所在。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当严明纪律、落实责任、优化配置、确保实施,坚持落实安全责任制度,提升文物建筑保护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文物保护过程中优化管理提升效能,避免因为小小的失职导致百年千年积淀下的伟大财富,在大火中毁于一旦,这不仅是我国人民的损失,也是全世界的损失。痛定思痛,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升防火意识,做好建筑防火改造的工作需要不断改进,才能与时俱进提升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1] 肖兴东.对做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的几点思考[J].今日消防,2019,4(08):46-47,49.

[2] 李思禹.文物建筑火灾蔓延分析及抗火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3] 万灏,肖泽南.文物建筑的防火改造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38(01):98-100.

[4] 宋尧.传统村落中文物古建筑群的保护利用导则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

[5] 次仁旺久.西藏文物建筑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分析——以大昭寺为例[J].武警学院学报,2015,31(10):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