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
2020-12-23侯文哲
侯文哲
摘 要: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在此双重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出供给大于需求的趋势。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状况入手,以会计专业为例,分析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冠疫情 就业 供需状况 困境 职业胜任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11(b)-022-03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由于新冠病毒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因此对新冠疫情的防控将是一个长期的常规化工作。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已经凸显,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工作岗位数量的萎缩,致使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
1 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状况
1.1 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给状况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大学生就业人数总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加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曾指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问题主要体现在“就业总量压力不减”和“结构性矛盾凸显”。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874万,加上回国的留学生,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学生就业市场供给不断增加,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2020年,毕业生求职找工作、签订就业合同的通道因受疫情的影响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大学生毕业求职的窗口期被压缩,导致积攒的求职压力集中释放,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供给增加,从而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本已供大于求的状况更加严峻,致使更多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
1.2 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
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方面来看,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受疫情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首先,疫情使国内部分行业和经营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停止或缩减,或被迫改变经营方式,由线下经营转为线上经营或线上、线下共同经营,致使大学生正常就业市场需求缩减;其次,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和持续,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出口和国外订单受到影响,特别是一大批中小微型企业遭受了严重冲击,有些无法继续维持经营的企业被迫退出市场。企业受损必将影响大学生就业,很多原本可提供就业的岗位随之消失。可见,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有所下降,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严重低于供给,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 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差异及困境分析
2.1 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差异分析
新冠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各有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也有所不同。
首先,从行业和专业角度看,以线上经营为主的行业,如在线游戏、视频网站、电商、在线教育培训、金融、IT等依附互联网的行业,受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较小,对与此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比较有利。反之,集中线下经营活动较多的行业,如旅游、餐饮、劳动密集型加工、线下零售等行业受新冠疫情的冲击较大,对与此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就业较为不利。
其次,从大学生个体素质和能力角度看,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能否顺利找到心仪岗位,已经成为检验大学生个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试金石。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仍能够顺利找到理想工作岗位的学生,不仅心理素质过硬、专业课程成绩优异,而且平时非常注重培养自己顺应时代发展的综合能力,较好地掌握了网络信息技术,具备较强的云办公和网络沟通协调能力。反之,对于仅满足于应付日常课程学习和专业考试、顺利拿到毕业证便万事大吉、缺乏相应的沟通能力和网络工作能力的学生,在疫情期间防疫调控严格、就业岗位紧缺的情况下,想顺利就业则是难上加难。
2.2 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
2.2.1 外界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困境
首先,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减少。从国内大学生就业市场情况看,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显而易见。特别是对流通性较强的服务业和劳动密集的制造业影响更是巨大,而这两大行业是吸纳大量大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工作岗位数量的大量减少;从国际情况看,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和持续,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等以往可以吸纳留学生就业的国家,经济发展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留学生就业难度加大,迫使大量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进一步挤压了国内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空间愈加狭小,大学生就业难度提升。
其次,大学生求职找工作渠道发生变化。以往年度,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和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往往都是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互动,如各高校组织现场招聘会,增进了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大学生应聘的工作岗位。但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用人单位发出的招聘邀请、毕业生发出的求職信息和简历大多由线下转到了线上,妨碍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如果毕业生对网络招聘和线上签约的情况不熟悉,往往容易错过求职时间,影响求职成功率。
2.2.2 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导致就业困境
受新冠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缺少必要的实验设备或材料,毕业论文缺乏导师的当面指导,与毕业相关的毕业实习不能如期进行,学校不能如期举行现场招聘会,毕业生本人也不能实地考察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加上招聘岗位减少和求职人数增加等这一切随疫情而来的突发情况,严重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加重了毕业生的心理负担,导致有一些毕业生产生焦虑、迷茫、恐慌等情绪,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另外,疫情期间毕业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5后”,这一群体成长生活的条件普遍较好,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抗挫折和抗打击能力较差,择业心态比较浮躁。如果对新冠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进行及时和正确的疏导,势必会对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就业成功的概率。
2.2.3 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欠缺导致就业困境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关键能力指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的能力,一般包含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也称为职业核心能力或职业胜任能力,它是任何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具有普遍适应性的特征。随着环境和要求的不断变化,职业胜任能力的具体表现也随之发生变化。当今社会,互联网发展异常迅速,“互联网+”模式应用于各行各业。这就要求就业者既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同时也要学会综合使用各种云办公软件,如腾讯会议、钉钉、Zoom等,要精通其各种功能并熟练运用。在新冠疫情下,如果毕业生不具备相应的云办公、网络沟通协调等能力,其就业机会就有可能受到较大限制。
以会计专业为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催生了会计行业的变革,传统意义上做账、记账、算账的低层次会计人员已经饱和,既掌握财务会计知识、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技能,又能将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综合到一起的高端会计人才紧缺。如果是真正具备专业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的高端人才,即便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也可以进行云办公、通过网络有效沟通协调,各大企业也会争相聘用。然而在疫情期间,虽然也感受到了就业竞争压力,但很多学生忧患意识不强,并没有意识到云办公、网络协调沟通等能力的重要性。很多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大多只注重学习专业技能、考取专业证书,忽略了对自动化设备应用的学习、云办公和网络沟通协调能力的提升。职业胜任能力的欠缺,导致在新冠疫情下,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其他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形也大致如此。
2.2.4 大学生就业预期不符合实际情况导致就业困境
待遇优厚、条件优良的高端就业岗位对于就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然而,当前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5后”或“00后”,他们从小到大的成长生活环境优良,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普遍过高,部分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普遍存在。更有一些学生从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进入大学后仍然沿袭中学时期的学习习惯,虽然考试成绩优异,但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欠缺,无法胜任就业岗位的要求,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自视较高、竞争力却较差,在受疫情影响就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就业预期严重与实际情况脱节,导致就业困难。
3 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境的解决对策
3.1 政府政策扶持层面
政府应尽快出台新业态、新领域就业的优惠政策,积极挖掘大学生就业岗位,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首先,应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给予相应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催生大量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扩大大学生的就业规模;其次,针对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我国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社区管理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短缺问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关领域的人才短缺情况,发掘就业机会,给予到这些地区和领域就业的大学生相应的安家和职位提升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需要的地区和领域就业。
3.2 高校对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和就业帮扶层面
3.2.1 加强对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
职业胜任能力是指从事某项职业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即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特定的标准,承担具体工作角色所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为使毕业生能够具备较强的职业胜任能力,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意识。学校应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能力培养,重视提高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意识。以会计专业为例,在人工智能背景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在不断变化的企业发展和市场环境中,会计行业所要求的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不仅包括财务会计核算能力、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涉税事务处理能力,还包括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数据分析能力、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等。那么,对于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来说,不仅要重视学生对会计基本知识运用能力、财务问题分析能力和涉税事项处理能力的培养,更要加大对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深层次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运用互联网云办公能力的培养,从而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
其次,完善课程体系,增加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力度。高校的课程设置应服务于职业胜任能力培养。一是各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前,应先行进行走访和调研,了解适合本专业学生求职就业的相关用人单位的需求,明确相关岗位的职业胜任能力需求标准。在此基础上,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课程设置结构,使课程设置能够与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相匹配,增加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课程数量。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课程设置时,在合理设置基础课程、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应根据学情特点和学生兴趣,尽可能多地开设能够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个人特质的公选课程,给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沟通协作能力和运用新技术工具开展工作的能力,提升大学生在各种情况下的求职就业能力。
最后,加强实践环节训练,提升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效果。实践环节训练的内容要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情况息息相关。一方面,高校应该注重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切身体验职场感受,提升自主学习、沟通交流和组织控制等职业胜任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为学生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就业实践机会。如果学生在实习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用人单位建立起良好关系,就不会因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而错失就业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