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档案文化传播的探索

2020-12-23许越鸥

兰台内外 2020年24期
关键词:档案文化传播新媒体

许越鸥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的应用,对高校档案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新媒体特性以及对档案文化传播的影响为突破口,分析了我国高校在新媒体时代的档案文化传播的实践探索。明确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校史馆建设、多元平台档案文化传播与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是未来新媒体时代高校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实践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档案文化;传播;实践

档案是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而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能够被传承、发展、创造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合。由此可见,档案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重要载体并同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新媒体时代借助数字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等传播平台可以使高校档案文化更广泛更有效的传播出去。我们高校的档案人应当迎接这个挑战并抓住这个机遇让档案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发挥档案文化的价值。

一、新媒体对高校档案文化传播的影响

1.新媒体特性概述

新媒体顾名思义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学界众多学者都同意新媒体是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双重结果。究其内涵,张朱博认为新媒体是在20世纪后期科技发展推动下,在信息传播领域内通过广泛运用数字技术,实现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交互传播信息的新兴媒体。其特征主要体现在技术领域的“数字化”与文化传播的“交互性”上。根据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0亿,全国互联网普及率67%毋庸置疑,中国已经进入了新媒体的时代。

首先,新媒体依托于网络技术,而互联网是一个虚拟平台不受地域限制,因而信息的传播域广阔。其次,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的发行或播出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前期编辑审查才能让读者和观众看到,这样一套流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而新媒体环境下通过手机移动端和互联网信息平台每个“读者”又都可以成为“记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发布资讯,大大的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再者,借助新媒体平台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使得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媒体之间、乃至媒体与媒体之间都能形成有效的互动交流,更好的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深度。

2.高校档案文化传播意义

对于档案文化的定义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与讨论,虽并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但在王英玮的《档案文化论》中提出档案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分支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档案文化一般仅指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记录与反映的档案信息及其载体,即档案实体文化;广义的档案文化,则除了档案实体文化之外、还包括人类有效管理和利用这种实体文化成果而采取的活动方式及其创造出来的档案事业文化。本文主要讨论广义档案文化的传播,档案文化是档案的延伸,是通过对档案信息的解读、再创造的传播而产生的。如今大部分高校都经过了几十年的办学历史,高校的职能逐渐从单一的教学育人的机构向多元文化传播机构转化,高校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价值与理想的责任。档案作为高校文化资源的宝库,只有通过有效传播,得到人们认可、理解和吸收,才能使档案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积累、沉淀并发扬光大。

3.新媒体对高校档案文化传播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文化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传统的文化传播媒介已经不能满足如今传播的需求了。针对高校档案文化传播来说,主要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档案文化传播媒介的转变,传统媒介中档案文化一般通过档案文献边沿、档案刊物出版、档案实物展览以及档案文化讲座等形式,这种传统的传播形式受众面窄、传播速度慢且形式单一难以受到目前受新媒体影响的新一代的欢迎。另一方面是档案文化传播资源的数字化转变,为了适应新媒体、网络时代的需求,传统的纸质档案资源必须转换成数字形式才能实现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这对档案资源的数字化转换技术有一定的要求。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档案文化传播的挑战

1.当前高校档案文化传播现状

首先,高校档案文化传播依然主要以传统媒介为主。传播方式主要是以传统方式为主,例如:年鉴、档案数据编研、校史、校史馆展览等。即使现在大部分高校档案部门都开设了专门的档案网站,却由于信息更新不及时、内容枯燥无法吸引高校師生校友等档案文化传播受众的欢迎。其次,高校档案文化传播者对于新媒体知识和技能掌握不足,虽然大部分档案工作者对于新媒体平台都不陌生,但是对于新媒体技术仅仅是在简单应用阶段,对于新媒体平台的最新技术、传播特征、受众人群、应用领域等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很难做到有效的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档案文化。最后,优秀的、能满足广大师生需求的高校档案文化产品较少,新媒体时代新的不仅仅是传播方式也是传播内容的形式,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档案文化产品内容单一、形式乏味、缺乏新颖的创意,难以吸引受众。深入挖掘高校档案资源并高效传播档案文化需要高校档案工作者从广大师生、校友的需求出发,强化自身的技能,创造出更符合新媒体时代的具有传播性、可读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的多元化的档案文化信息产品。

2.新媒体时代高校档案文化传播特点

文化的传播在各个时代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文字还不普及的古代文化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的、在文字时代文化通过文字、绘画等方式记录并传播、到了如今新媒体时代文化的传播方式变得多种多样,文化的传播范围也愈加广泛。面临新时期档案文化传播的挑战,档案信息要根据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文化传播特点,将馆藏档案文化资源转换成符合时代特征、唤起受众兴趣、易传播、有价值的档案文化信息。

(1)档案数字化

新媒体时代高校档案文化传播是以网络为传播媒介所以其档案的数字化是关键。通过技术手段将实际的纸质档案、照片、实物等转换成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数字形式是档案文化传播的基础。然数字化的档案资源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稳定性和真实性较差,如何在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同时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与真实是当前档案文化传播的重点。

(2)档案内容碎片化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与生活的繁忙往往导致时间的碎片化,因而人们对于资讯的获取也从以前的整体获取转化为碎片获取。为了适应现代人这种碎片化的资讯获取方式,高校档案文化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以往长篇大论式的档案文化传播形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文化传播特性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从而无法实现档案文化的有效传播。档案文化内容的碎片化,需要对原始档案资料进行深度挖掘并精简提炼出其中最有价值并具有快速阅读效果的内容,这需要档案工作者加深对馆藏档案的认识与解读。

(3)档案形式多样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档案用户对于档案文化的需求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档案文化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受众的需求,档案形式由单一向多元化的转变逐渐成为档案学界的关注点。新媒体时代的资讯内容从一般的文字内容向图片、音频、视频、实物等方向转化,相比较于文字图像化的信息更有趣并更加容易理解。为了适应受众的需求变化,档案资源的形式也在逐步走向多样化,在每年新增档案资源结构中图片、视频、音频等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的档案资源数量逐步上升,这同时促使档案信息传播形态的多元化发展。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档案文化传播探索

1.新媒体时代高校档案文化传播途径探索

文化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彰显其价值,高校档案是承载高校办学历史、教育理念、师生理想的物质载体,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将这些存在档案馆中的物质文化载体转换成大众能接受的文化传播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档案文化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如何选择适合的传播平台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微博平台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信息的广播式平台。在中国有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国外有Twitter等平台,它的特点是一条信息只能发布140个文字和9张图片或一个视频。微博平台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与交互性,受众可以在信息条目下留言发表评论、转发、点赞等。

(2)微信平台

微信是一个为智能移动设备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而微信公众号就是微信平台下一个以订阅机制推送文章的互动分享信息平台,微信平台近年来在信息传播领域应用甚广,它的特点是可以通过订阅接收信息,信息的字数和图片没有限制,可以发布信息完整内容详实的资讯。

(3)网站平台

网站是最常见的新媒体平台,是以展示特定内容、发布相关资讯的网页所集合而成的网络交互平台。受众可以通过网址访问网站以获取信息,网站的特点就是信息含量不受限制、单独页面可以展示大量不同的信息,并且有完整的筛选机制,可以让用户进行自由选择。

2.新媒體时代高校档案文化传播实践

在新媒体时代,各个高校都在进行多元化全方位的档案文化传播实践,通过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展示传播档案文化。 其主要成果集中在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校史馆建设、多元平台档案文化传播和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几个方面。

(1)数字档案馆建设

2010年6月国家档案局发布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标志着政府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档案信息化是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近几年,国内外的高校图书馆也在进行数字档案馆建设并初见成效。数字档案馆建设主要是将传统纸质资源数字化,并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对资源进行整合与管理,将繁杂、分散的档案资源重新组合,更利于档案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

台湾国立中山大学数位档案馆的网站主页上有一句话:“透过服务,档案可以创造无限可能”。在这个数位档案馆网页中,不仅可以对部分档案目录进行查询,还专题的档案展示以及档案应用专栏,通过网页文章的形式全方位的展示了馆藏档案精粹。--这种具有交互模式的数字网站建设能让更多的受众参与到档案文化传播事业中来,也便于积极的拓展档案文化资源的来源。

(2)数字校史馆建设

校史馆是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大本营,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建立了校史馆。在各高校校史馆的档案中有十分重要的藏品,但是由于校史馆受到地域空间的限制对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因此,近几年各大高校为更好的传播档案文化纷纷进行了数字化校史馆的建设,通过虚拟技术与新媒体平台将校史馆的珍藏放到网络中,并开设校史相关的专题展览供广大师生校友参观。

(3)多元平台高校档案文化传播

如今的高校档案文化传播途径已经是多种多样了,通过微博、微信、网页等多元平台的交流传播已经被主流学界所认可。然而真正在实践中应用多元化平台的高校却并不多,经笔者粗略统计全国116所“211工程”大学档案馆中,几乎全部开通了档案馆独立网站,却仅有10所大学开通了微博、微信。究其原因,首先是如今高校档案工作人员配置不足,很多高校档案馆只有几名工作人员却管理着十几万卷的馆藏档案同时还要兼顾档案收集与查询,其次是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对于新媒体传播知识和技术的缺乏导致的。

(4)档案文化创意产品

通过文化创意产品来传播档案文化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档案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对馆藏档案资源的深度解读与再创造,运用设计学的实践方法把虚幻的档案文化与实际的设计创意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档案创意产品的开发最初是在博物馆、艺术馆开始的,而后延伸到档案馆,例如著名的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朕知道了胶带”和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朝珠耳机”就是比较典型的案例,再如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独立宣言复制件”。台湾大学的档案馆就率先开始了档案创意工作,提出了“又绿 又新 又老 又多变”的档案创意理念,并对创意衍生产品提出了“旧瓶新装”、“素材转换”、“跨单位合作”、“加入档案素材”等七项具体的档案文化创意设计理念,同时在台湾大学档案馆网站开设专门店进行创意产品的展示与售卖。就国内高校而言,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于馆藏资源的深入挖掘和与艺术设计、文化创意等学科的交流合作都还有待发展。

四、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为高校档案文化传播创造了一个自由、创新、高效的环境,也对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各个高校已经在新媒体档案文化传播的探索与实践中初见成效:树立新媒体档案观、建立数字档案馆(校史馆)、加强多平台档案文化传播以及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这些新媒体时代下档案文化传播的实践为高校档案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也为高校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档案工作者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档案文化传播观念、适应大众文化需求,深入挖掘档案文化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档案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打造一支能驾驭新媒体技术的综合素质强的档案管理队伍,从而全方位的提高高校档案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海静.我国近二十年来档案文化研究成果综述[J].档案学通讯,2011

[2]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张小兰.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策略及途径探析[J].山东档案,2015

[4]CNNIC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网际时政,2017

[5]王英玮.档案文化论[J].档案学通讯,2003

[6]王 芳.数字档案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猜你喜欢

档案文化传播新媒体
促进档案文化创新增强校园文化活力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高校档案文化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13年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结构特征与热点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