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建设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道路研究

2020-12-23吴昊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0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民间慈善

近年来,我国的各类慈善组织已经在帮扶社会弱势群体、赈灾救济、调节贫富差距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公益慈善日渐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同时,高速发展背后所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也使得慈善事业蒙上了阴影,积极推动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民间慈善组织是完全由民间力量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慈善组织,与官办慈善组织相比有着许多先天的优势,这也是民间慈善组织能够持续发展的原生动力。近年来,民间公益慈善的力量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成为公民社会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天然优势,能够为民间慈善组织的深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1 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的可能性

1.1 亲近基层且了解社会需求

民间慈善组织在了解具体的社会问题和受助群体需求方面比政府更具优势,可以直接瞄准政府公共服务的空白处或者薄弱点发力,更加快捷、直接地作用于受助群体。国家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要求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习惯等往往差异较大,不可能以一刀切来解决所有社会问题,且困难群众的需求也不仅仅在于经济、物质方面,更多的还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这即是政府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失灵,因此需要作为第三部门的民间慈善组织提供有效的补充服务。

民间慈善组织对社会需求点的敏感性远高于政府部门和官办慈善组织,一个极为具体、细小的社会需求点都可以是一家民间慈善组织成立的缘起。因此,民间慈善组织凭借其在群众中的超强渗透力、对鲜活的社会需求的回应,使其能在政府所未能完全覆盖的领域有效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的短板。

1.2 组织灵活且凝聚力强

民间慈善组织受资源和能力所限,往往组织规模较小,但也因此具有很强的组织凝聚力,能灵活开展各项慈善活动。目前不少民间慈善组织都采取項目制的形式开展活动,周期短且成效好,便于执行。

1.3 更具理想主义和社会责任感

民间慈善组织的发起人、创办者多是来自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爱心人士,对公益慈善事业往往怀有极强的热情和理想。公益慈善事业天然地具有利他性和非营利性,人们参与慈善事业都是自主自愿的行为而非法律强制,因此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并能化作持久动力的人才能坚持下来。

2 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

尽管不少民间慈善组织已经获得了较好的发展,能够长期稳定地募集慈善资金,独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慈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这些民间慈善组织也面临着诸多共性的现实困境,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2.1 民间慈善组织普遍资源短缺

官办慈善组织依靠政府部门的运作方式大大挤压了民间慈善组织的生存空间,主要表现在民间慈善组织的慈善资源匮乏、资金筹集困难等方面。许多民间慈善组织因为规模小,动员能力弱,在初始资金消耗殆尽后,只能依靠少量的捐款或组织内部成员上交的会费勉强维持生存,往往容易中途夭折。只有少数的民间慈善组织能够依靠个别成员的社会人脉资源,获得长期稳定的捐款从而开展慈善活动。

同时,随着民间慈善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强,公益支出也在不断增加,这就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即使有了一定的资金保障,民间慈善组织的行政费用仍然难以落实,大多依靠组织内部成员自掏腰包来解决。

2.2 民间慈善组织专业能力不足

民间慈善事业的参与者往往是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有很多人是在业余时间做慈善。当志愿者群体规模壮大之后,由于缺乏成熟的机构型管理体制,慈善组织往往表现出专业能力、实践经验的不足。具体体现在慈善组织内部规范管理不足,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架构、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没有形成规范的项目策划、执行流程。造成慈善组织专业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专业人才的缺乏,无法吸引法律、财务、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的人员长期、专职从事慈善工作。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薪酬待遇低是造成慈善专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2.3 民间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不健全

许多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慈善组织,其成功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他们不仅有着强烈的公益使命感和较先进的公益理念,还具有一般人望尘莫及的社会资源。在组织内部,这类领导者依靠独特的领袖魅力,凝聚起了一批愿意为民间慈善组织奋斗的员工;在组织外部,又凭借广泛的社会资源为组织赢得了各方面的支持,打造良好 的外部环境。但是这种依靠领导魅力形成的组织比较容易形成权威管理。

3 发展中国民间慈善组织的建议

3.1 理顺政慈关系

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作用应该是在制度和政策上促进、规范各种慈善组织的发展,同时监督慈善组织的运作。但目前我国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功能过于强大。因此要理顺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让慈善组织自主运作。

首先要改革现行的双重管理制度。让慈善组织真正成为独立的民间机构,承担其应有的民事责任。同时,在官办慈善组织内部要淡化和消除行政化的运作风格,向市场化运作模式转变。在组织运作上,学习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预算管理、项目管理等方式来提升组织的综合实力。

其次要有法律制度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与慈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多是原则性、指导性的,对政府部门与慈善组织的边界没有明确清晰的界定。因此,需要尽快制定并完善专门针对慈善事业的法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范和监督企业、组织和个人慈善捐赠行为,推动慈善组织的健康发展。

3.2 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慈善监督体系,对于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包括慈善组织的自我监督和慈善领域内的行业监督。慈善组织应从组织的公益性、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要完善慈善组织的审批、备案、通报等工作制度,建立严格的项目评估和审核程序,加强对善款使用的监督与管理。而慈善行业内应建立起行业协会,制定共同的条约来规范各类慈善组织的行为,从而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

外部监督则包括政府部门的监督、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监督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政府部门可以设立管理公益慈善事业的专门机构,负责对各类公益组织的监督管理,既可以有效协调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又能有效监督和保护公益财产及其运作,真正向社会负责。与此同时,应逐步建立起一批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制定评估规程和评估指标,对慈善机构进行适时的评估并对结果予以公开,供民众进行慈善捐助时参考并且为慈善监管机构提供依据。在加强社会监督方面,要积极推行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制度,确保媒体和公众的监督渠道畅通。

3.3 加强慈善组织的专业化建设

慈善相关法律制度的调整或改革需要较长时间的过渡,而且可能还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对民间慈善组织来说最重要的是先修炼好内功,提升争取资源和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

首先要完善民间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要健全以组织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推行决策、执行和监督分离的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理事会、监委会制度和换届选举制度,完善民主决策程序、财务会计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等,努力向专业化运作管理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打造个性鲜明的慈善品牌,以解决慈善组织的收入问题、增强竞争力、弘扬组织价值理念并增强组织的活力。其次要进一步提升行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加强慈善组织行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开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作者简介:吴昊,1988年3月出生,女,汉,浙江宁波,经济师,硕士研究生,浙江浙能兴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企业文化、团青。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民间慈善
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促进社会向善向上
肩负使命的奶奶
慈善事业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