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发展
2020-12-23李星睿
李星睿
摘 要:生命教育侧重精神生命的觉醒与提升,注重生命意识的养成,而安全教育侧重自然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注重生存技能的培养。所以高校生命安全教育赋予的内容主要包括珍爱生命、逃生技能、生活安全、运动安全等方面,但是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安全教育就已经被学生牢记,如何将生命安全教育和体育教育联系起来,这将是一项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育;生命教育;融合发展
前言
生命安全教育是面向全人类的一种教育,它包含了对人们生老病死的全过程,对人们积极生活、健康成长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人们的本性与自我价值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人们通过对自身生命的管理,努力创造实现自我生命价值最大化,为自身未来适应社会与国家等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根基。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体育精神有助于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生命价值对社会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目前针对高校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认识相对缺失的现象,大多数高校已经广泛将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进行融合,使学生在体育精神中领悟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对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具有重大影响作用。
一、生命安全教育缺失制因
1、传统观念的束缚
相对于传统教育观念强大的威力,生命教育观念深入人心还需时日。首先,传统教育观念崇拜“知识就是力量”,过度追求、攫取知识是为了它所带来的物质享受忽视了人智慧的增长、精神的提升、生命的完善,生命价值成了追求物质财富的代名词,但知识只能解决“何以为生”的求生问题,却不能回答“为何而生”的意义、价值问题。其次,过分注重科学而忽视了人文资源及其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学生陷入工具化和职能化,违背了生命的生成性和自由发展。再次,一次次课改也无法摆脱教育的“泛功利化”学习成为受教育者通往富贵的工具,教育被考试、分数、名次等代替,于是就摆脱不掉作弊、近视和神经衰弱。所以,不克服传统教育观念的阻力,生命教育就难以茁壮成长。
2、人文教育的缺失
科学与人文之争是高等教育史上永恒的话题,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曾在很长时间内占主导地位。而目前,科学技术教育己经盛行,并且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现在过度强调科学技术教育后,目前的学校大批量地培养各种实用的人才输送给市场,大学成了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效的工具,高等教育领域内盛行“工具论”的教育价值观,许多大学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开设了许多“短平快”的实用科目,这也成为许多学生填报志愿时首选的“热门专业”。在“重理轻文”、“重实用轻理论”的观念的影响下,大学理论里本来应该具有的人文理想逐渐为实用主义、技术主义所取代,按照统一的规格成批量地培养标准“人才”的大学于是越来越像是“教育工厂”。大学人文精神在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地位,实用性的教育目的己取代了精神教化的育人目标。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批评现在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人文素质越来越差。即认为现在的大学己经不是曾经神圣的精神殿堂,现在的大学生也己经丧失了原本在大学里应该受到的精神熏陶,而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们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的同时,逐渐迷失了自己的理性,大学工具性价值得到了彰显,从大学里出来的毕业生似乎也成了一种服务于社会的工具。
二、体育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原则
1、明确教育理念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施生命教育,明确教育理念的深层擅变和科学创新是生命教育实施的关键和前提。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的,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因此关注生命,秉承教育的最高诉求,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确立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教育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专家”,而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在创造中体现生命的价值与尊严。然而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与“人”渐行渐远,脱离了人文关怀精神,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就是为了改变当今教育理念的错位,主张教育要直面人的生命、生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关注人类的未来。
2、整合资源
大学生命教育既要理论结合实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首先通过整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使之相互协调渗透,形成合力;其次要求在各个方面的教育目标与方向上必须保持相互一致,同时把握各个教育的核心内容与突出特点;最后做到既不重复,更不矛盾。
3、联系实际
首先,正确把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让大学生在认识、实践与体验的过程实践活动中,应用正确的理论来体验生命的价值,从而养成珍爱生命,成全生命的意识和素养;从当前实际出发,学习西方国家有关生命教育的先进经验,面对当前形势出现的新问题,认真总结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科学体系,探索和研究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
三、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策略
1、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相结合
当前,我国的许多高校存在着以安全管理代替安全教育的现象。要改进高校的安全教育,就必须使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相结合。首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都是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是保证学校秩序与安全的基本的、必需的手段。在安全问题上,学生既需要教育与引导,也需要管理与约束。其次,安全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教育。安全教育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而管理也具有同样的目的。因此,高校应加强教育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如安全教育课程辩论赛、校园网、广播、板报、消防演练等,把各种安全知识、规章制度转化为大学生头脑中的安全观念。没有安全教育,管理难以实行。
2、加强高校安全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保卫干部和大学生辅导员是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要加强安全教育干部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鼓励团队教学;聘请各方面專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要高度重视新形势下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正视高校社会化带来的种种影响,不断补充人员,提升能力和素质,研究工作方法,有效应对新的局面。面对互联网的挑战,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特别是大学生辅导员应主动应对,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和网上行为的自律能力。
3、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注重校园安全环境的营造和学校安全文化的建设。环境氛围和文化熏陶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影响力是深入持久的。在安全教育中要把潜移默化的环境文化熏陶与直接活跃的教育活动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努力形成一个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关心安全、人人自觉维护校园秩序的优良安全文化氛围。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才能创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慧萍.中小学安全教育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 赵茵茵.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