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探究小学思政高效课堂的创建
2020-12-23王江红
王江红
摘 要:思政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下的小学思政教学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其教学方式无法保证课堂的高效性,不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思政的热情和积极性,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对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思政高效课堂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教学;思政;高效课堂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思政的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针对国内的一部分小学来说,教师对于小学思政的教学方法还存在一些偏差。虽然一些老师能够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按时教授学生,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时,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只能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教授学生,或从互联网上直接下载教学视频供学生观看。教学方法没有反映学科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显然不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事实上,小学思政课程(目前使用的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书)是与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一些教师长期采用封闭式教学模式无法形成高效的学习课堂。
(二)小学思政的教学素材相对缺乏
在当前的小学思政教学中,教材内容的不足,或者教材内容太过陈旧,也是这门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现在的学生都是新一代的学生,学生和老师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不同,一些老师觉得有价值的教材内容,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过时,甚至有些教材的案例是杜撰的或离学生生活情境较远的,这也就不能真正起到高效教学的效果。而且过去的教材内容往往与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脱节,一些教材中提到的事物和逻辑思维放到现今社会都是过时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良好的带入感,也就无法对思政的学习产生特别高的兴趣。
二、新课改背景下创建小学思政高效课堂的建议
(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在对小学学生教授思政课程时,为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然后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合适有效的教学引导,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这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就不再是过去只为应付考试的传统教学。
以学生为教学主导,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并尊重每位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成长经历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师在教授思政课程时的重要参考,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班级内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也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不断上升。
因为小学正是学生逐步形成自己个性的年龄段,大部分学生都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此时的学生才开始初步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时,教师的义务不再只是教授学生教材上死板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拓展传统文化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其中有关于礼仪的传统文化、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传统文化、关于民族忧患意识的传统文化,还有关于团结和谐的人际交往理念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等的传统文化。这些影响在小学德育中十分重要,将这些内容扩充到小学思政高效课堂中,能够很好地丰富教材的内容,让学生收获更多的德育知識,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此外,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扩充到小学思政教学中,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的思政教育中,首先,必须在小学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建议小学思政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形成合理的认识,充分发挥优良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能力;其次,应以教学内容的形式进行相应的创新性修改和创造性整合。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思政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作为各科老师都大力推广的一种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又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所以,教师在教学思政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学习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同班学生之间的合作。
(四)注重生活化教学,与知识产生共鸣感
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程时,之所以觉得这门课程非常枯燥,主要原因是学生觉得教材内的知识过于理论化,不能做到感同身受,对课本上的知识点不能产生共鸣,也就无法对课程有带入感。这样学生就会认为这门课程学起来既枯燥就没有什么用处,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多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积极思考。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授学生思政的相关知识时,一定不要一味地讲解教材中枯燥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只会机械地学习,而不会深入地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深层含义。通过构建高效的思政课堂,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更好地培养自己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清现实中的善与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真正成为一名有道德情操、有法治观念、有思辨精神、有创造能力的新时代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杨威.小学思政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5):41—42.
[2] 秦红霞.小学思政地域性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8):5.
[3] 秦瑞芬.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思政情境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