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空间尊重体验提升素养
2020-12-23金建春
金建春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重课程的拓展,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应用空间,并且在整个学习的环境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充满主动性与参与性,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關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体验;教学思考
随着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教育逐渐施行校本化的课程拓展,这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了许多多元化的方式。教育主旨中加强了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空间拓展,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素养为目标,贯彻着全新的课程体系。
一、教学的应用空间拓展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学的应用空间拓展最为注重的就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以致用。教师要在较为灵活的应用空间下,拓展并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概念和理解思维。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复杂和抽象化的课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的意志力过于薄弱,如果教师在数学的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没有注重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概念的认识,就会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出现一些困境。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应用空间,并开拓思维,将应用空间的拓展重点放在学以致用的思想上。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当中“观察物体”一课为例,在认识正方体以及长方体时,学生会有意识地了解到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随即教师提问:“同学们,既然大家都知道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你们知道这些点线面的特征是什么?具有什么意义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该阶段的学生却未必了解。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应用空间拓展,利用一些教学片段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数学应用空间,并开拓学生的思维,活跃学生运转的大脑。
例如,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将这个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的6个面全部涂成黑色,然后沿着事先画好的白线切开。紧接着,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3面黑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吗?动动你们的大脑,想一想这些方块的位置有什么特点?而2面黑色的正方体又有几块呢?”问题抛出后,学生通过对黑色正方体的观察,得出答案。在答案获取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将学生带入思维拓展的空间。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在与同学的交流中不断活跃思维,全面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空间。
二、教学的游戏课程安排
数学学科具有复杂且抽象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兴趣和意识不强,在数学课程的思维理解上存在意识薄弱的现象。因此,数学教学应当安排一些游戏课程,通过游戏课程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也会在这种数学游戏的课程安排下,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个人的知识素养。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当中“分一分与除法”一课为例,该课程当中包括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分香蕉、飞行表演、小熊开店、运动会、快乐的动物、文具店、花园整理与复习等内容。从教材的标题来看就极具游戏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抓住这一游戏趣味性,找一些实物,准备一些桃子、苹果、糖果、香蕉,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一些小组是三个人,一些小组是四个人,还有一些小组是五个人,将这些实物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将手中的东西平均分发给小组当中的每个成员,将学生带入到分一分的游戏情境中。
“同学们,除了平均分,我们也可以将手中的水果糖果进行交换分,比如一块糖果等于两个桃子,两个苹果……这样应该怎么平均分呢?”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游戏活动当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学生有了分一分的概念,就会在实际的数学题目当中获得更多的解题思路,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三、教学的数学导读设计
有人会想到阅读也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么?提到阅读,人们会理解为只有在语文的课程学习当中才会应用到阅读,其实不然,在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阅读也是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这种阅读与语文的阅读有着一定的区别,在数学教材当中,会有很多题目和引导性的文本,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或者是在教师的导读陪同下,有效地熟记数学教材当中所讲述的知识结构。数学的阅读教学也可以作为数学拓展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导读是必不可缺的重要课程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结构,有效启发数学学习。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生活中的数”一课为例,这一课中包括数铅笔、数豆子、动物餐厅、小小养殖场等内容,教学的主题是让学生在生活当中领会数字的概念,教材给出了许多关于数字的概念和对于数字的理解,教师需要展开导读,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教材当中的例子和知识点。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引导的形式更加熟悉数学知识的结构,开拓自身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视野,增长自身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
四、教学的数学实践效果
想要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结构当中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就需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来体验数学的奥秘。这种教学实践效果的体验也是学生在自我探究学习过程当中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感受及感悟体会知识,发展自身对于数学知识的能力。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当中“购物”一课为例,教师在放学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同学们,放学后,与父母一起到文具店用十元钱买一支一元钱的笔,最后记录一下文具店的老板找给了你多少元钱。”随后,教师在微信家长群跟家长沟通此项作业,让家长也加入到作业的监督中。放学手,大部分学生都记得这个作业,第一时间和家长一起去超市完成此项作业。少数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见此作业,在家长的监督下也完成了。
在第二天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询问了学生在文具店购物的经历,一名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我拿了一张10元钱买了一支笔花了1元钱,文具店的阿姨找给了我一张5元和四张1元。”另一个学生说:“我给了10元,买了一支1元钱的笔,营业员找给我9个一元硬币。”
文具店购物的过程蕴含着数学知识,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探寻着文具店购物过程的数学知识。而很多低年级的学生都是第一次自己去购买文具,付钱后,文具店的老板会找给学生剩余的钱,这正是一种学生在数学实践过程当中的体验效果,绝大多数学生对购物当中所存在的数学知识没有过多的认知,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了购买文具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这样的方法比课堂当中教师反复督促更有意义。并且,家长的加入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加分。此次作业,让很多家长意识到原来数学并不是只有在课堂上才可以学习,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知识。基于此,家长会有意识地带着孩子去购物,并让孩子买单,促进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综上所述,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空间作为拓展的核心,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的体验效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1]肖正德.“减负”背景下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04).
[2]罗龙英.小学数学应构建互动体验式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