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路径

2020-12-23刘剑

乡村科技 2020年30期
关键词:农村电商品牌物流

刘剑

[摘 要]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为经济社會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无限可能。目前,电商发展重点集中于城市,农村缺乏一定的发展基础。由于城乡两元化结构差异大,有必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电商发展路径的研究,同时制定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对策,以促进农村商品与现代工业产品实现互通。

[关键词] 农村电商;人才;物流;品牌

[中图分类号] F724.6;F323.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0-43-2

1 农村电商的定义

农村电商全称为农村电子商务,指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县、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农村电商平台配合密集的乡村连锁网点,以数字化、信息化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的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构筑紧凑而有序的商业联合体,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商业领域,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获利者,使商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

2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市场随之崛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电商用户规模达到8.29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提升3.8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农村电商蓬勃发展。201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由2∶1一跃上升为2019年的2.7∶1.0,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为农村电商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使得城乡二元化结构差异不断缩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农村线上购物消费的潜力不断得到释放。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平均消费支出相关数据来看,二者消费增速差远大于二者收入增速差,表明农村电商发展潜力得到快速释放。

商务部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已达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 305亿元,同比增长33.8%。农村电商业务日益增加,农村总体网民规模稳步增长,但是仍存在产品单向流动、配送服务不能到村到户、农村电商从业人员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农村电商进一步发展。

3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专业人才缺乏

一支能力强、优秀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石。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在大部分偏远地区仍然是新鲜事物,导致农业电子商务研究与从业人员严重短缺,农村一些电商方面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而且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现代技术理解和掌握不足,特别是偏远地区不仅人才匮乏,而且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农村大部分人员对电子商务本身了解不足,特别是农村电商,仅仅停留在买东西阶段。

3.2 农村物流发展滞后

物流是电商的基础,但大部分农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一般运费在8元/kg左右,物流成为农副产品上行的最大障碍。近年来,我国农村总体经济发展形势较好,相关农业优惠政策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现代工厂产品相比,农产品具有易腐烂变质、不易保存等特性。农产品大多是季节性和周期性的自然产品,正是由于农产品自然特性,对其整个生产运作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员素质不高,物流发展十分滞后。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从业人员物流意识淡薄、学习能力不足、重视度不够等有密切联系。而且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技术装备落后,物流运营成本高等;我国农村物流政策供给不足,部分省市区处于未充分发力状态;农村物流操作难以科学规范,农村物流需求者对农村物流加盟商缺乏有效信任,农村物流外包的结果更加难以预测,物流合同难以获得有效保障,导致农村物流的发展短期内难以适应当前新农村发展。

3.3 缺乏持续规模化经营条件

很多地方农产品生产未形成规模,与工业生产相比,农业生产存在盲目性、低端化、分散化等问题,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并不能保证持续运营状态。所以,大多农产品没有标准、没有品牌,部分初加工农产品产量小、包装差,达不到网货标准。网络销售农产品不成规模,导致无法开通冷链物流,这也是农产品网销面临的很大障碍。

4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路径

全国各省区市陆续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措施,在快递物流加盟、农村电商规范发展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和农村电商专项资金补助,农村电商发展迎来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红利。为促进我国农村电商进一步发展,在国家相关配套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应积极完善农村电商发展路径。

4.1 完善农村人才培养路径

利用电商平台组织实际操作培训,让更多创业人才、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加入振兴农村电商的人才队伍。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培训资源,加强网络销售技巧、网红带货等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培训。由村干部、农业企业等带队调研经营较好的地区与品牌,提升农民的农产品产业链整体化思维。并且针对发展过程中的困难,邀请专家学者给予发展建议,不断提高农民的农产品运营思维。

4.2 建立覆盖省市区(县)三级的农村电商体系

打造采购、营销、日常生活、金融服务和青年创业“五不出村”的农村全流程服务体系,实现生产生活用品、当地农产品双向流通;构建区县镇村全覆盖的农村电商服务和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利用农村物流体系平台开展新型农村电商日常销售、代购代销农民自产商品、农村便民缴费等功能和服务,并实现有效覆盖县乡村,从而为完善农村快递物流发展建立平台与服务保障,帮助更多电商物流与农村电商创业人才全身心投入农村的广阔市场。

4.3 加强品牌建设

现在市场上同质化竞争激烈,要想在市场上一枝独秀,必须要有与其他产品不一样的地方。这就需要运营团队挖掘产品内在的故事,赋予产品不一样的含义,在互联网平台上讲好产品的故事,讲好产品背后人的故事,特别是本地的草根创业者,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平台进行宣传。要把这些草根创业者作为典型在互联网平台上宣传,顺势而为,借势营销。

另外,各省市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农产品,不断发挥农业产业的品牌优势,从而探索建立农副产品标准及可追溯体系,积极引导农业合作社、农村自主创业人才等建立自己的营销品牌,从而不断完善农副产品的生产制作标准,完善生产制作流程追溯体系,让农村农副特色产品真正发展为地区农业商品。

4.4 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

鼓励农村自家小作坊式生产制作向正规企业化转型发展,鼓励农村企业加强当地优势农产品深加工。当地政府应鼓励优秀农业企业到农村办厂,探索企业+农户的创新发展模式;对于发展态势较好的农户小作坊,给予政策扶持;充分发掘本地优势农产品资源,建立旅游休闲餐饮于一体的农户庄园模式。

4.5 创建当地优势农产品所需的物流体系

阿里巴巴农村战略的4种业务结构公布后,各种电子商务平台推出的农村电子商务业务基本上都是4种,即代收代付服务、代购服务、代销服务、人员培训和支持。当前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创新度不高、创新潜力欠缺,需要用系统性思维进行整体的物流资本运营,加强冷链快递以及大件大批物流体系发展,保障鲜果蔬菜正常运输,最小化减少损失。

4.6 加强理论研究与农村实际相结合

农村电商分析存在通信、物流等软肋造成的基本弱点,当电商发展趋势是仅保障农民购买,不帮助农民销售,那么农民会产生不满,因此要重视理论研究与农村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应鼓励从业人员大胆地摸着石头过河,另一方面要加强理论总结与顶层设计并重。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出现了可喜的探索和典型案例,如何从当前的实践中找出规律,为农村电子商务提供更为可靠的路线图,是当前广大专家学者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4.7 增强农村企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化、区域化发展

随着全国各省区市各大农村电商平台的市场拓展,加之当地政府扶持农村电子商务政策的颁布实施,各地市应鼓励第三方平台服务提供商,采取创新性举措不断推出质优价廉的服务产品,鼓励广大农村企业、相关开发加盟商提供面向农村电子商务急迫需求的定制化产品与服务,帮助农村电商从业者降低运营与营销等成本,促进农村网络运营服务平台进一步平等化、公开化、透明化,实现在平台上建设共享信息、知识和业务的“社区”,从而为业务“链”的拓展提供农村电商发展所需的技术支撑与经验支持。

猜你喜欢

农村电商品牌物流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激活农村电商生态,创新农村综合服务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旅游经济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