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跨国分析量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政策效果研究

2020-12-23胡芯绮

西部论丛 2020年16期

胡芯绮

摘 要: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起,美储联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该政策对市场注入流动性,在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以再平衡机制和组合效应,有效地缓解经济下跌的状况。本文将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考察分析各个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

关键词:量化宽松;央行资产负债表;再平衡;组合效应

在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经济形势的突发状况,美国提出的货币政策整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11月,在美储联系统下开启量化宽松和“零利率”政策;第二阶段,2014年10月,在第一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成果之下,美国货币政策正逐步走上正轨;第三阶段,美储联再次推出新的货币政策,开启无限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对量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的而分析,可以反映出量化货币政策的实践效果和政策取向。

一、量化貨币政策的实施

1.1量化货币宽松政策的首次实施。1936年,英国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流动性陷阱”理论。当央行利率为零时,增大量化货币和使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的手段,确实能够起到减缓经济衰退的效果。

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以及推动经济市场的流动性,开始购买长期国债、股票和担保证券,使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保持低利率的状态。在第一次的“零利率”货币政策中,日本经济保持平稳状态,但是在2001年,日本经济再次衰退,日本央行决定重新实施零利率政策,启动了金融史上第一次量化货币宽松政策。

1.2第二次量化货币宽松政策。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2007年次贷经济危机中,银行间融资市场尤其是短期融资市场面临着严峻的资金紧张问题。为了解决短期融资市场的资金流动性,美储联在2007年12月份推出了28天短期标售工具;为了缓解一级交易商面临的短期资金匮乏的压力,美储联在2008年3月推出了定期证券借贷工具,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改善和好转;面对金融市场快速增长的压力,美储联推出了一级商信用工具,有了政府的加入,增大了融资者面对证券市场的信心,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

在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美储联以扩大资产负债表,购买房地产抵押支持债券、机构债券等手段,缓和了金融市场中出现的资金紧缺的状况,增大了经济市场的资金流动性,促使实体经济市场消费增长。

二、量化货币的央行资产负债表的传导机制

2.1再平衡机制。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市场上投入的基础货币增多,使经济市场的流动性增大。为了提高企业的信贷可得性,美储联直接向市场注资,向实体经济注资,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也增大,直接缓解了投资资金不足的状况。

在中央银行的流动性体系框架中,中央银行可通过再贴现和借贷便利等为银行提供贷款,调节准备金的供求,使自身处于贷款方,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但由于准备金受到管理和限制,只有超额准备金才是可自由支配的资金,由此而决定了银行信贷的扩张能力和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了对国债的购买,量化货币宽松政策可以通过购买国债来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达到通货预期,减缓通货紧缩的现象。

2.2组合效应机制。美联储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在量化货币宽松政策下,从2008年至2014年,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总资产规模从2008年初的0.92万亿美元扩大到2015年初的4.53万亿美元;2014年10月至2017年的12月,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逐渐处于平稳状;2017年10月后,央行资产负债表开始缩减,国债与MBS都开始大规模收缩,直至2019年10月,美储联每月买入600亿美元短期国债以管理资产流动性,使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

该机制通过控制央行购入金融资产来改变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以调节整体的经济形势,增大了公民对经济市场的消费,使投资和消费行为得到极大的增长,实体经济由此开始逐步复苏。

三、量化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研究

3.1美储联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房地产持续处于低迷状态,而美储联这时却依旧加大利益。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标志着美国经济金融全面失控,陷入金融危机。此时美国政府处于长期财政赤字的状况,无法有效实施财政政策,于是推出了量化货币宽松政策。但在第一轮量化货币宽松政策之后,金融体系内存在较强的借贷心理,实体经济无法得到信贷支持。2012年3月,美国再次实施量化货币宽松政策。美储联开始对经济状况实时监控,加大对就业率的关注。2012年12月,美储联开启了MBS购买计划,以抛售短期国债,不断买入长期国债的举措,维持美储联利率处于几乎零利率的水平,恢复劳动力,改善就业市场,刺激经济增长。2014年后,两者资产占比趋于稳定,此时央行资产负债表也趋于稳定,美联储推出量化货币宽松政策。

3.2日本央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时期,日本的市场利率在零利率的政策下持续降低。2001年,日本开始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向金融机构购买长期国债的方式,向经济市场注入流动性,使市场再次鲜活。2008年日本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同年日本央行的利率降低至0.1%,日本重回零利率时代。2010年,日本经济再度萎缩,日本创立基金购买各类资产,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短期汇票作为操作标,对外汇市场进行干扰。在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日本央行采取了保持低利率的措施,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以推动经济市场的流动性。但是资产购买计划的市场流动性部分被截入金融系统内,致使实体经济依旧处于衰退的状态,无法促使经济增长复苏,在长期没有出现很好的效果。

3.3英国央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2008年之后,英国财政状况持续低迷,连续出现财政赤字,为此英国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资产购买计划”。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状况,英格兰一北航货币委员会决定缩减利率,而在一年后,利率已近零利率状态。由此,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宣布通过大量购买私人资产的措施,向经济市场大量注入货币刺激消费支出,达到市场经济通货的目标。第二阶段为“融资-贷款计划”。自2012年8月起,在增加贷款规模的前提下,英格兰银行进行了改善特定金融市场的活动,大量购入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通过再平衡机制和组合效应传导机制,改善经济市场的流动性。该政策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融资行为,在刺激市场消费之下,使实体经济逐步复苏。

四、结语

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出台新的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衰退的局势,通过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对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研究分析,发现央行资产负债表与国家经济市场的流动性息息相关。在对美储联、英格兰银行和日本央行的政策效果分析中,能得知美储联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更具有“主动性”,资产负债表的变动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政策变化地全部过程。

参与文献

[1] 陈静.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政策效果研究——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跨国分析.[J].货币理论与政策,2013.

[2] 张欣.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与流动性管理.[J]. 新金融.2020,(03),17-21.

[3] 张芮.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对中国的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4] 路煦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