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技法略谈
2020-12-23董衍利
董衍利
“不学诗,无以言。”古诗不仅语言精练,结构严谨、意蕴深远,还包含着许多古典文化常识,代表了文字表达运用的最高境界。
但是,由于古诗词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不断积累进化而来的,其表达艺术、遣词造句形式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时空差别很大。教好古诗,就需要一定的方法策略。
一、古诗是用来吟诵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的教学要求:第一学段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第二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第三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可见“诵读”是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对古诗文的诵读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落实呢?首先,要正确、流利,要落实普通话的要求。其次,要读出古诗文的韵律来,无论是诗词、古文,都要突出和重视句子中的停顿和重音的问题。要“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三,加强背诵、积累。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积累,是我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最后,感知诗意,体味诗韵。诵读过程要恰当地运用一些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才能使整个诵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二、穿越时代与作者对话
古诗词是语言文字积累进化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气息。不同时代的人,其认识事物的广度和深度肯定不一样,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是不一样的;同一时代不同的人,其观察问题的侧重点、关注度不同,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也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其经历也不会一样,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也可能不一样。教学时,教师如果不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就照本宣科地讲解古诗词,学生就很难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相当于找到了打开古诗词殿堂大门的钥匙,由此学会欣赏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就显得有路可循,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解读古诗词的内容,体会古诗词的意境。
三、在“诗眼”上下功夫
在古诗词教学中,理解诗意的关键就在于把握诗中的关键字——诗眼。有的诗歌,诗眼在题目上,初读时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如:《夜宿山寺》的“高”字,《枫桥夜泊》的“愁”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喜”字,《示儿》的“悲”字等。教学古诗时,引导学生紧扣“诗眼”加以体会,能使其更好地进入诗境,感受诗的无穷魅力。通过自读、范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全诗后,引导学生理解诗眼。
四、整体把握知大意
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对这种言简意丰的文体不甚了解,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有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教师若不顾学情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斤斤于诗歌的字、词、句的解释、翻译。把整首诗拆碎了逐字逐句串讲,犹如拆碎七宝玲珑塔。不仅破坏了诗歌浑然一体的意境,使诗味荡然无存,而且限制了学生想象空间,不利于思维发展、对古诗整体意境的感悟,更不利于今后对古诗的鉴赏。整体感知,把握大意,强调的是学生对古诗整体意境的感悟。教师需要讲解的并不是字词的表面意思,这些学生通过查字典就能解决。而应是字词在特定语境下内在意蕴,字词为作品的表情达意起到了什么作用?产生了什么艺术效果?这些在字典上是查不到的。这正是需要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的地方。
五、体会诗的画面美
一般说来,古诗词都是文人墨客对奇山异水、名胜古迹、良辰美景的热情讴歌,都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一首好诗即是一幅精美的图画,一幅精美的圖画也即是一首好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有形的诗”。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符合小学生形象直观的思维特征。学生借助联想与想象,将诗的语言文字转化,还原为生动具体的形象,自己动手画出一幅优美的画。通过图画再现出诗的内容,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形象变的具体可见,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将会容易得多。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挥联想,把诗中没有写出的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诗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加深了对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