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2020-12-23韩秀芬
摘 要: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亲子教育的基础,只有在关系和谐的状态下,子女才会接受父母的教育。结合当前家庭教育出现的不和谐状态给家长提供四个解决问题的小妙招:微笑面对孩子、改变语言模式、尊重理解孩子和有效陪伴孩子,帮助家长轻松解决日常教育孩子的困惑。
关键词:亲子关系;微笑面对;尊重陪伴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优秀孩子的背后一定站着优秀的父母!”确实如此。在我所教的学生中,凡是品学兼优的学生都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那些让老师感到头疼的孩子在家同样令父母束手无措。这些家长从不反思自己的行为,他们跟老师反馈最多的就是孩子在家不听话,教育常常陷入僵局。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今天我围绕“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谈点自己的看法。
亲子关系,顾名思义,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从诸多优秀教育案例得知,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基础,当父母和孩子之间保持信任、互助、依赖的关系时,父母说什么,孩子都很容易接受,当父母和孩子处在漠视、仇恨状态时,即使父母说的是真理,孩子也会置若罔闻。因此,我們必须重视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关系中,朝着你期望的目标进行良性发展。
反观现在的家庭,亲子关系比较融洽的阶段是孩子上小学前。这段时间,孩子不用每天写作业,也没有考试成绩,家庭关系其乐融融。相反,当孩子上了学,家长开始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进行比较,一旦发现成绩跟不上,家庭就会上演一场“闹剧”。
那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呢?我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给大家分享以下四个小妙招:微笑面对孩子,改变语言模式,尊重理解孩子,有效陪伴孩子。
第一招:微笑面对孩子
微笑是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方面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父母下班回家,脸上表情严肃,给家庭笼罩上了一层阴云。敏感的孩子此时会猜测家长的心理,做事小心翼翼。写作业也担心出错会受到父母的严厉批评。相反,如果你面带微笑回到家里,家庭中就充满着一种愉悦的氛围,孩子心情随之放松,做事效率自然就高。
有的家长认为:我家孩子本来就调皮,谁都不怕,家长如果再不严肃点儿,孩子不就更无法无天了吗?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家长的微笑并不等同于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微笑其实有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力量。孩子犯了错误时,你可以面带微笑地去指出,当孩子提出不正当要求时你面带微笑地去拒绝,这样的教育就如绵绵细雨般滋润孩子的心田,达到令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招:改变语言模式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语言对人的身心成长多么重要。语言模式分为积极语言和消极语言。积极的语言是关爱、积极的,是有亲和力的。消极的语言是消沉、否定的,是伤害人的。我们来看这几个句子:“怎么又看电视了?”“学习一点儿都不主动,难道非要妈妈看着才行?”“不准看漫画!”这就是消极语言,这样的语言带着对孩子的不尊重和不信任,孩子听到后情绪消沉,做事情就无精打采。再看这样的语言:“今天的作业写得比昨天有很大的进步!”“妈妈没在家,小明知道照顾奶奶了,真棒!”“最近一段时间,妈妈发现你写完作业主动读书,真是一个好习惯呀!”这就是尊重孩子的积极语言,会让孩子身心愉快,充满阳光地去做事情。由此可见,不同的语言模式带来的效果大不相同。
第三招:尊重理解孩子
尊重孩子是指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像对待朋友那样尊重孩子的观点和看法。有些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很多事情不征求孩子的意见,擅自做主,还美其名曰:我这都是为了你好!这样强行为孩子做决定的做法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家长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结果是花了不少钱,孩子的成绩却没有很大的提高。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做决定之前,先征询孩子的意见,如果感到孩子的想法有不对之处,能心平气和地耐心说服孩子,当孩子受到家长的尊重时,自然也会尊重别人,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第四招:有效陪伴孩子
有效陪伴孩子,就是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培养孩子美好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爱。儿童心理专家认为,父母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爱,能帮助儿童身心发育健全,养成乐观向上的性格。可现代社会中,父母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关爱,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长和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待在一起,这正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大好时机。家长放下手机,多陪伴一下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读书,做做游戏,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新闻,给孩子讲讲充满正能量的家国情怀,激发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是一个大的教育话题,家长除了从以上几个方面尝试努力外,还可以探索其他渠道,让和谐的亲子关系为教育插上理想的翅膀,到达胜利的彼岸。
参考文献:
[1]马莉莹.基于提升和谐亲子关系的家庭教育模式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2):109.
[2]顾婵.班主任对和谐亲子关系的指导实践[J].江苏教育,2019(39):68-70.
作者简介:韩秀芬(1971—),女,汉,山东青岛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