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语文性和人文性,建构有效语文课堂

2020-12-23冯永兰

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人文性小学语文

冯永兰

【摘 要】 生活化教育概念的提出,使得语文学科逐渐脱离语文特色,语文课堂原本的魅力渐渐消失。为了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的价值,教师应当深入解构教材上的元素,为学生创建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凸显课堂语文性和人文性的过程中逐步建构有效课堂。

【关键词】 语文性;人文性;小学语文

语文学科是一门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解读教材上的文章,让学生在“填鸭式”的教育结构中对语文知识进行建构。显然,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科的学习特色,也无法透过课堂学习的过程实现人文素养的发展。为了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彰显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教师有必要从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挖掘其中的人文元素,让学生在語文课堂上感受到本学科的独特魅力,促进课程语文性和文学性的整合统一。

一、深入解构教材元素,细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但是与其他学科直接将教材上的内容讲解给学生不同,语文教材上常常会安排一些文章,而由这些文章上衍生出的生字词、写作方法以及情感等才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这既是语文学科的教育特点,也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所以,在实际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应当深入解构教材上的元素,细化语文学科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人文品格。

比如,在《白鹭》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对教材上的文章进行分析,指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鹭、嫌、喙”等生字,包含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对文章进行通读,引导学生挑选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随后,学生可以采用查字典等方式,认识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从而理解整篇文章的基本意思。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等句子的含义,体会出作者暗藏在文字之下的情感。

基于上述流程可以看出,教师指导学生较有条理地对一篇文章进行解构和分析,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学习一篇文章的流程,从而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会语文知识的同时,感知语文课程中的语文性和人文性。

二、抓住文章深厚情感,增强人文情怀

每位作者在进行文章的创作时都会渗透一定的情感,而这些暗含在文字之下的情感就体现出了语文学科的特性,也指出了语文课堂的人文性。然而,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解读能力较弱,当教师直接让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进行分析时,学生很难找准方向,无法有效地体现出语文课堂的语文性和人文性。因此,在对学生讲述语文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情感走向设定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中逐步明晰文章的情感元素,认识文章中的人文情怀。

例如,《慈母情深》一课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慈祥、善良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和崇敬之情。为了让学生更有方向地对文章中的情感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文章中所说的“龟裂”是什么意思呢?你有过鼻子一酸的时候吗?在阅读文章时,是否会让你有这种感觉呢?如果有,是哪部分呢?……之后,学生以上述问题为指南,对文章中的细节和情感进行分析,以便在头脑中建立母亲慈祥和善良的形象,体会到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母子亲情。随后,基于学生对文章中情感的体会,教师再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和父母之间有过什么难忘的事情吗?”让学生从文章出发过渡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从而进一步加强情感感受效果,引导学生感恩自己的父母,体谅父母的不易。

显而易见,教师利用问题指引学生对文章中的情感进行思考,能够让学生透过文章认识到人世间的深厚情感,并且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提高情感感知的能力。

三、营造现代直观情境,迸发真实情感

学生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有限,很难透过抽象的文字体会到文章的美感,也无法穿越文字感知其中的深厚人文气息,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对抽象文字进行可视化的处理,为学生呈现出动态、具象的画面。为了更好地体现出语言文字的美感,让学生感知到语文课程的独特魅力,同时增添语文学科的人文色彩,教师可以使用媒体技术优化传统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迸发出最真实的感情。

以《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作者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盛况,但是学生的想象空间是有限的,无法单纯地依靠自身的思维构筑圆明园的初始样貌。对此,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将网络中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透过动态的视频想象圆明园当时的盛景。之后,教师再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当下圆明园的景观图,使得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认识到列强的肆意和残暴,从而生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由此可见,教师使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出直观的场景,有效地激起学生的痛心和仇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对我国乃至全世界艺术史造成的伤害,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让学生从小就树立伟大的使命。

四、打造差异学习活动,满足个性需要

教师在为学生讲述语文知识时可以发现,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经验以及生活经历会直接地影响学生的文学素养发展情况,如果教师一直沿用同样的手段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不仅不能让学生获得个性成长,甚至会削弱语文学科的特色,使得语文课堂丧失语文性。所以,教师不妨结合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细心关怀中体验到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以《丁香结》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使学生在与自身文学素养相匹配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文章的解读,教师可以先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统整,从而评判出哪些学生的文学素养稍逊于他人,哪些学生的文学素养较强等。之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进行学习任务的差异化设计,如对于文学素养较强的学生,教师设定问题:自主分析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从几个方面对丁香进行描写?作者写了哪里的丁香?学生可以在原有文学素养基础上进一步摸索出阅读的技巧;而对于文学素养稍弱的学生,教师则设定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对文章语言进行分析的任务,使得学生可以在集体的力量中抓住阅读的规律。这样,具有不同文学素养的学生都可以在对应的学习方式下完成对文章的剖析,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

可以看出,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学生安排差异性的学习方式,能够体现出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增强语文课堂上的人文性,使学生感知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在肯定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继续保持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总而言之,作为人文教育的关键环节,语文学科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主动地彰显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增添语文课堂的人文元素,在实现两者统一的过程中,将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真正建造高品质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胡政丽.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9):57.

[2]杨永波,罗娅娜.学语文、充满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微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8.

[3]宋燕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0(24):146+148.

猜你喜欢

人文性小学语文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