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2020-12-23陈琳
陈琳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游戏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在儿童不同阶段应该对应不同的游戏活动方式的主张。课堂游戏就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一、课堂游戏的定义
课堂游戏,顾名思义,就是课堂使用的游戏,是承载一定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课堂游戏是教师设计的、有特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课堂活动。学生可以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边做游戏边学习语言,在游戏中熟练掌握语言规律,并学会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可以说,课堂游戏是教师寓知识于游戏中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课堂游戏的特点
在选取和设计课堂游戏时,把握课堂游戏的特点,能最大效应地发挥课堂游戏的作用。
1.目的性
汉语课堂游戏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操练和运用目的语,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目的语并习得目的语的目的。因此,教师设计的课堂游戏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多多提供学生开口说话和表达的机会。当游戏完成时,必须保证学习者通过游戏达到了理解或能运用某语言点的目的。
2.趣味性
游戏的趣味性特征能调节单调乏味的语言学习,因此,汉语课堂语言游戏的设计必须体现其趣味性特征。一个游戏是否有趣,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游戏时的表现得以验证,如果学生是充满热情积极参与,那么此游戏的运用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反之则收效甚微。
3.竞争性
语言游戏的最终结果必然呈现一定的状态,即做完游戏后大家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是引发学习者相互竞争的动力。竞争性既是游戏本来的特征,也是运用游戏开展教学的原因之一,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斗志,每个人都不甘人后,这种学习竞争的心理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4.情景性
游戏可以提供一个场景,其仿真性可以让学生如同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大家共同营造学习目的语的小环境,在这个小环境中大家都说目的语,每个人都被赋予一定的角色,学生置身于此情景中,可以发挥自己的语言潜能。
5.交际性
对于语言课上使用的游戏来说,交际性是其本质特征,因为游戏参与者主要是通过运用语言而不是借助其他手段如眼神、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来完成游戏的。毋庸置疑,汉语课堂游戏必须有语言贯穿于其中,需要双方或者多方的互动配合才能完成游戏。
三、教学的实践案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为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学情,将课堂游戏在实际汉语教学中进行运用的案例。
整堂课进行了几个游戏,其中有一個游戏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一上课,将男女生分为两组。了解到当前孩子普遍喜欢动画片,我选取其中的两个角色,我采用的是喜羊羊和美羊羊的角色,分别将角色给予男女生,形成竞争形式,离角色头顶上方一段距离处各有一个苹果,要吃到苹果,需要大家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上课的导入环节,我根据题目及课文内容,设计了猜谜语的游戏,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起到自然过渡作用,二是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小学生们都急于表现自己,并且还有追苹果游戏的驱使,他们更急于得到发言的机会,因此还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生词操练采用游戏“变变变”。我先给每组学生发一叠小字卡,字卡上有黑板上刚学过的字词,我在黑板上指示,学生两人一组为一个单位,我指到哪个字,他们就需要找出相应汉字的卡片。玩过一轮后,第二轮要求学生不仅要找出字卡,还要读出这个字来,并组词。这个游戏涵盖黑板上的所有生词,学生找相应字卡的过程,能强化其对字形的辨认能力,听指令读出读音可以锻炼学生的辨音能力,组词又可以加深对生字的认知能力。
经过实践,按我们小时候上语文课的样子,教他们写汉字,领他们读课文,跟他们做练习等,和用课堂游戏将孩子拉到学习上来,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在游戏中学习,既能让孩子们开心,又在快乐中进步,可谓是寓教于乐。
一个小小的课堂游戏,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可以增长孩子的知识,可谓是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们的最有趣、最好的礼物。在儿童不同阶段给予他们不同的游戏活动方式,我愿为孩子们去努力,去探索,只为那课堂中一张张绽开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