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线上教学环境下提升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2020-12-23倪震祥
摘 要:随着线上教学快速发展,广大教师与学生积极参加了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入手,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分析经典教学设计各流程在当前主流线上教学环境下的变化,尝试在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境与资源设计、教学评价设计这些阶段分别提出提升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线上教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策略
“停课不停学”促使线上教学爆发式发展,以钉钉、腾讯课堂为代表的线上直播、录播平台成为主流,在将线下课程迁移到线上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明显准备不足,面对各自角色的转变,授课环境的重大调整,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不适应。实际教学中,除了依赖教师的专业素养之外,教学设计能够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起到了为教学活动拟定蓝图的作用,能够有效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可惜的是,多数教师将线下课程的教学设计生搬硬套用于线上教学,由于缺乏对线上教学行为的深入思考,教学效果打了折扣。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设计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在教与学的具体情境中,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
一、线上教学设计理论分析
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它以系统的方法为其核心思维方式,其目的是设计一个有效的教与学的系统。建构主义认为教学目标是知识的建构,同时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情景学习。以上理论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为教师所熟知与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数字化学习引发了教育教学范式的嬗变。随着网络在线学习的日趋成熟,这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一般意义上的在线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网络教育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我们这里探讨的线上教学,更多的是指借助以钉钉、腾讯课堂为代表的线上直播、录播平台进行教学活动。多数情况下,单一平台的功能并不完备,线上教学更多是多种平台与工具相互配合的过程。
二、线上教学设计流程分析与有效性策略
线上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分析学习内容;创设网络在线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网络在线教学活动;设计网络在线学习评价。
(一)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与内容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一般使用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由于线上课程多数采用了班级授课的管理形式,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限制,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就需要将这些不利因素考虑进去,适当降低教学预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
从学习者角度考察,参加同一课程线上教学的学生通常来自本班级或同年级,一般特征比较接近,而个性特征有很大出入,通过预测、编制专门的在线测试题或与学生在线交流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分析出学生的起点能力。线上教学的新鲜感能够在初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线上教学的兴趣下降,学习动机会逐步减弱,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激励学生,使其产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引发内部动机,这才是线上教学持久有效的手段。
多数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结构进行设计时,基本遵循教材的章节顺序。教师在线上教学的适应期,在符合学生认知先后顺序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如生物学科,将理论性的内容适当前移,涉及计算较多、相对复杂的内容后置,給教师与学生熟悉线上教学系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留下缓冲区。从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来看,除了体现知识递进关系的线性结构、网状结构更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外,网络环境下,教师在内容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媒体超链接、思维导图等工具组织规划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
(二)教学环境与网络资源设计
网络教学环境是传统课程教学环境的一种延伸,教学平台是开展线上教学的主要载体,网络资源丰富多样,教师在教学设计开始前需要充分考虑线上教学环境与资源的特点。
1.合理规划数字化软件的使用
(1)基本能力:教师熟练掌握线上平台的基础设置方法;直播录播的各项操作;教学中音频、视频的简单制作;熟悉各类可以在网络教学中使用的工具软件:文字处理软件(如WPS或Office)、录屏软件(如“嗨,格式”“微课通”)、视频编辑软件(如爱剪辑、Sony Vegas)。(2)进阶工具:对于那些有大量演算的学科,需要配备数码板或者手写屏幕,方便教师将屏幕变成黑板,教师书写演算的过程,能显示解题的思维过程。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配备这类设备的教师,也可以通过手机拍摄纸笔书写演算视频来实现。(3)软件组合: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多种软件与工具组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PDF文件就具有很多优点,它可以将文字、字型、图形图像、超链接、声音和动态影像等封装在一个文件中;教学中将PDF文件用Win10自带的Edge浏览器打开,借助其手写功能,使用数码笔等工具,可以实现Word、PPT这类主流教学文档的流畅标记,授课结束后还可以方便地生成教学课堂笔记,共享给学生。
2.充分利用多样化数字资源
(1)开发网络课程资源:教师借助共享网盘、群文件等方式,分发教学相关资源:授课课件、音视频资源、文本资源、导学案、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反馈问卷;(2)快速及时分享教学资源:直播课程可以在数分钟后回看直播视频,教师也可以用录屏软件录制课程,连同课堂中的数字化笔记及时上传分享;(3)自主开发网络课程,主要形式有:Webquest、Moodle(如:超星选修课)、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等;(4)充分利用免费开放的网络资源:教育部精品视频课、中国大学MOOC、我要自学网、TED等。
(三)设计线上教学活动
对于“双师”线上课堂这种组织形式,学生主要通过直播形式听取主讲教师的视频课程,任课教师则承担教学班教学计划、组织、管理任务,完成教学实施过程的具体工作。
1.主讲教师线上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主讲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需要具备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以及所涉及的全部资源。学生观看传统教学视频时连续专注时间不会太长,一般认为不会超过15分钟,而为了方便组织安排,每次直播课一般的时长在30~40分钟,这种情况下,主讲教师如何提升学生认知成效,调控信息传递节奏,讲授策略就显得非常重要。
(1)讲授过程适当划分,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环节,每个环节安排非讲授活动。
(2)采取更为灵活的授课策略:如采用更为生动的语言、启发式的提问、设问—点评—总结的方式自问自答,增强学生的临场感,最大限度弥补主讲教师直播单向传播带来的不足。
(3)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调整直播教学的教学节奏,采用复述、举例、回顾等方式加深学生印象。
(5)讲授内容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展现,以结构化、可视化形式呈现。
2.任课教师线上活动设计策略
任课教师需要首先完成教學实施过程的一系列工作,还要承担教学计划、组织、管理任务,面临巨大的挑战。
(1)线上教学活动呈现方式多样,可以选择实时活动:线上直播课、同步互动(视频会议);也可以选择非实时活动:线上自主学习、视频教学;还可以两者兼顾辅以其他教学活动:线上讨论、线上辅导答疑、线上测试等。实践中,优化组合使用多种线上活动,往往可以改善线上教学效果。
(2)线上教学过程受网络设备的影响较大,教师调整课堂的弹性较弱,对网络故障、教学中突发问题要有预案。
(3)由于师生在时间与空间上分离,任课教师要设计高质量资源与信息,使信息传达清晰简明。
(4)重视教学中的互动,如头脑风暴、线上问答与讨论、线上练习、学生作品分享等,在增强线上教学吸引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互动是有一定成本的。
(5)任课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第一时间做出的反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提问答疑、作业批改、练习测试甚至问卷调查活动,自动收集整理数据,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用于之后的教学。
(6)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适当关注学生在直播教学中产生的无助、茫然情绪,增加互动、交流、讨论的环节。
如果是常见的单个教师线上直播、录播课程,对教师个人的在线教学活动的设计挑战就更大,不仅要以主讲教师身份设计课程,还要兼顾任课教师的职责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并在两者间协调。
(四)设计线上教学评价
作为线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够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还能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设计全面的线上教学评价需要教师对教学行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1.基于网络的线上教学评价方式多样:评价量规表、电子作品、数字化作业、思维导图。
2.线上教学评价依托的工具各有特点。全面强大的问卷星,操作方便的“表单大师”,腾讯文档、钉钉的表单、各类共享文档等多数工具都具有数据分析功能,操作很方便。
3.传统形式的作业也可以使用网络工具进行提交,教师借助腾讯作业、微信小程序“作业登记簿”或钉钉的作业本实现教师线上批阅,部分实现了作业批改的功能。教学中的需求推动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规模线上测试、考试也成为新的热点,线下考试的诸多需求均可线上完成。
4.教学评价不能局限于对学生成就的评价,应该扩展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式、自我认知能力等方面。
三、线上教学设计未来展望
纵观教学设计的发展变化,学习理论、系统理论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发展的核心动力。本轮线上教学呈现爆发式发展,并不是教育与技术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线上教学实践,必将有力推动线上教学的发展。教学设计领域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变革,网络学习环境深刻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思维方式;借助大数据分析,能够更加细微深入地考察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下的持续的、可追踪、可挖掘的学习数据,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加准确的设计依据。线上教学设计的发展也将促进学习工具的迭代更新,从几款主流的线上教学软件的变化可以看到,未来的线上教学平台将更加强大、更加易用,同时也具有更多的人性化因素。
参考文献:
[1]谢幼如,柯清超,尹睿.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9.
[2]叶增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关键特征之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3):64-66.
[3]杨卓.网络教学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倪震祥(1977—),男,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硕士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研究。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