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探索
2020-12-23许佳
许佳
摘 要: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人能够胜任职场岗位的全面素质。作为培养职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体承担者,职业院校首当其冲地承担起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责任。公共基础课承担了职业院校大部分教学任务,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应该而且能够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做出有益的贡献。英语课程作为其中的一门,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精选和设计,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等探索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路径,为其他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综合职业能力英语教学
一、综合职业能力概述
顾名思义,综合职业能力指的是一个人能够胜任自身工作岗位的全方位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观念不只是聚焦在一个岗位,一个行业,一段时间,而是放眼于整个社会职场和人生整个阶段,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具持续性。因此职业院校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够真正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能够真正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全面而坚实的基础。
对于综合职业能力,世界各国都有相关的看法。德国提出了Key qualifications(关键资格),key competencies(关键能力),新加坡提出essential skills(必要技能),英国提出core skills(核心能力),key skills(关键技能),美国提出basic skills(基本能力),necessary skills(必要能力),澳大利亚提出key competencies(关键能力),employability skills(就业技能),可见世界各国对综合职业能力的看法都无一例外地包含了“关键”、“能力”、“必要”、“核心”等关键词。国内对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主要在于对其所做的分解,其中钱景舫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为岗位职业能力、群集职业能力和一般能力,蒋乃平则分解为从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唐艳萍作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分解等。所有这些分解虽不尽相同,但却有着相同的精髓,即综合职业能力绝不仅仅停留在某个专业的技能或者知识,而是包括了专业方面能力以及专业方面能力之外的自我发展能力。
基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综合职业能力的相关看法,综合职业能力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胜任其职业岗位所需具备的一种全面素质,与岗位匹配的专业能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一个人必须要具备专业能力之外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才能真正駕驭好自己的岗位,同时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综合职业能力应该包括了专业知识、水平、技能等,同时还有思维、习惯、与人相处的能力等等。
职业院校的学生终究也会踏入社会,如若真要在职场中打拼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势必也要具有较好的综合职业能力。而且,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技术变革迅猛发展,职业院校向社会输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只有具备全面综合的职业能力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早已不能只停留于简单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直至娴熟,而是要对标“可持续”、“思考”、“变化”甚至是“创新”等一些关键词来谋求真正的育人之道。与时代同步的这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学校里的每一个教育者,教学者都不可能置身事外。换句话说,只要是承担了教育教学工作,就担负了新时代技能人才的培养。而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公共基础课老师也不例外。下面将以英语课程为例来进行公共基础课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尝试和探索。
二、职业院校中的英语教学现状
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别于普通教育院校,决定了职业院校必须探索和践行自己的发展道路。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定位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之初都会走上技能型岗位,这种特点在很长一个时期,在很大的范围内,在很多的职业院校都被解读为职业教育重在技能培养,甚至只重视技能培养,因此其他方面被理所当然地忽视。结果是实际工作岗位上出现了大量在初级岗位上日复一日做着简单机械劳动,没有思考,没有创新,没有晋升的劳动者,有些甚至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意识以及对行业基本规范的了解。这些现象都清楚地揭示了一个问题:培养技能型人才并不是重在培养技能或只在培养技能。企业和行业当事人也明确发声:行业技能任何时候都可以培养,进了企业,走上岗位,只需要很短时间,便能很快培养起来,企业行业需要的不是纯技能型人才,而是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英语这门学科在我国各级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甚至是“尴尬”、“窘境”等等,在职业院校中尤其明显,主要表现在其被认知的地位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等。
1.职业院校中英语学科的地位
职业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也是在学生的专业技能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是现在大部分学校坚持认为,专业课是核心,也是全部,公共基础课只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英语是一门外国语言,跟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基本不想关,甚至更是一个多余的课程,因为学生就业用到外语的几率小之又小,而且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可行性。这些短浅且消极认识的滋生,导致了职业院校绝大部分学生产出质量不高,发展后进不足,进入职场后提升空间小等问题。
然而,这到底是不是英语学科在职业院校中应有的定位呢?英语学科到底是不是应该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被边缘化呢?英语是不是就真的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不值一提,毫无用武之地呢?其实不然。现在的时代是一个越来越开放的时代,是一个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时代,是一个越来越需要对话的时代,所有这些时代特征都不能被任何人阻挡或是抹杀。当我们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具备较好的英语交流能力,能够从国外文化和世界文化中吸收更多更好的思想,难道对于我们的技术发展不是一件益事吗?同时,当我们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备了较好的英语交流能力,自信地对世界展示我们的自主技术技能和大国工匠风貌,对于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又何尝不是一种助推力呢?
因此,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无论是对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对民族复兴,英语学科的作用都不可小觑。
2.职业院校中英语教学对象的特点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职业院校的学生主体还是经过中考或者高考分化而来,常常被视为九年义务教育或者十二年基础教育的“淘汰者”或者“失败者”。他们的薄弱环节表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基础知识、思维习惯、学习方法等等。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在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阶段遭受了失败,他们也许就不会出现在职业院校的校园里。因此,大多数学生在语数外等基础学科上尽是一穷二白,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职业院校教学的困难。
而再具体到英语学科,职业院校的学生更是苦恼不堪,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前期学习阶段中,由于各种原因,英语方面大多没有基础可言,有些学生甚至连26个字母都不能写完整,就更别说在此基础上的单词、句型等等;第二,大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很多时候都是在被动而盲目地听课,不能有效地将课堂上接触的内容进行转化和应用;第三,英语基础差和英语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合理引发英语学习兴趣丧失甚至是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抵触。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职业院校中英语学科的地位还是教学对象的特点来看,英语教学实在是举步维艰。但是,新的时代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新的需求,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也应该随之转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迫在眉睫。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公共基础课程具备了新发展的契机,英语学科也不例外。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也应该进行积极的思考怎样在技能人才发展的新时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開拓自己的一片天地。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促发英语课程自身的教学改革,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英语教学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在综合职业能力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重要性凸显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也呼之欲出,英语教学中探索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必将为英语教学和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英语课程可以日常化和职业化为目标,围绕日常交际和职场场景,整合现有教材内容,设计出符合贴近日常生活或者契合职场交际的主题模块,并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逐步形成顺畅交际能力的同时养成一定的做事有计划、思辨有逻辑、凡事先谋划再实践的习惯,同时也贯穿相关的职场礼仪和文明习惯。考虑到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英语教学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来进行探索。
1.精选和设计英语教学内容
公共基础课程所采用的传统的,同时也是大多数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都是“忠实”地跟随着教材,甚至没有取舍,没有调整。就英语教学的普遍内容而言,就是每个单元依次由文化导引开始,然后到听说训练,而后到读写部分,最后再到复习。这样的教学思路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惯性思维,对于学生而言,往往也会催生视觉和听觉等感官上的疲劳感。基于教学对象以及职业教育本身特点,可以结合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在英语教学上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首先,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未来职场形成话题模块,打造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的课堂氛围。对于跟日常生活相关的模块,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学习时会联想到自己在超市,在餐厅,在地铁站等场所看到的英语片段,而在课外又能把课堂所讨论的内容进行运用,当学习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学习就有了魅力,这也是学习该有的意义;对于跟未来职场相关的模块,学生会考虑到课堂上的探讨会对自己将来就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学习。这种日常生活化以及未来职场化的英语主题模块本质上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大社会中,建立社会能力意识。
第二,在话题模块形成的基础上,在遵循课程标准主旨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不再拘泥于教材中知识的呈现顺序,当然也不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比如“购物”话题是英语教学中一个常见且热门的话题,由这个话题可以拓展出买房和卖方的对话从而囊括服务业以及人际交往的一些基本用语,再到物品描述的表达包括颜色、大小等,还有询问对方购物意愿的表达等等。
第三,在话题模块内容中加入思政元素,比如在谈到“用餐”话题时,自然拓展到饮食的分类,涉及到中餐和西餐,从而谈及中餐和西餐背后的文化元素,甚至可以讨论中餐馆和西餐馆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元素,建立包容而又自信的文化意识,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在谈及“自我介绍中的性格”时,开展关于用人单位对招聘员工的考察讨论等,培养学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改革和创新英语教学方式
精选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必然要通过适宜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因此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也非同小可,可从以下方面做出一些探索:第一,从教师主导讲授的教学转变为学生主体的教学,大胆地摒弃教师全程教读,学生跟读,教师全程讲授的传统做法,教师通过问题导向和任务导向等方式触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始终站在一个观察者和点拨者的位置,随机应变地引领学生在话题前提下进行正面而积极的探索。比如给出一个话题,鼓励学生以大树形状的思维导图形式画出这个话题下能够想到的分支,再在这个基础上拓展再拓展,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话题内容进行充实,而后进行归纳总结,再形成枝繁叶茂的大树。经过这种长期反复的训练,学生归纳和演绎的思维习惯悄然养成,能够影响到其他学科乃至将来的终身学习;第二,参照职场任务的完成过程设计英语课堂任务的完成,发挥团队力量,从信息搜集,到根据任务进行信息处理,到做出任务行动的计划,讨论修订行动计划,再实施,再调整,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方案,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引入学习准备的习惯,个人状态的调整,倾听并做好笔记的习惯等,有意识地为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职场打下基础。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方式、良好习惯以及协作能力都能够进行很好地养成和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也能水到渠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在英语课程中的思考和尝试,职业院校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得以实现,即在英语生活化和职业化的目标指引下,从多方面入手来进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内容的精选和设计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的意识,探索自我解决问题的问题,与人相处的能力,在社会中全面发展的能力,同时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达到个人健康正面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培养个人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团队的协作能力;这些复合型的能力共同构成综合职业能力,不仅能够推动学生自我培养起强大的综合素质,辐射其他方面,其他学科的自我学习和思考能力,还能够推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从而为职场适应和提升打下全面而坚实的基础,真正向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里有灵魂,有信仰,有热情,有冲劲的劳动者甚至是朝气蓬勃的大国工匠一步步靠近。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 T.胡森(Torsten Husen),T.N.波斯尔斯韦特(T.Neville Postlethwaite)主编:张斌贤等译.教育大百科全书:第4卷,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梁忠义.职业技术教育手册[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4] 唐以志.关键能力与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0.
[5] 唐艳萍.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
[6] 庞世俊.美、英、德、澳四国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注:本论文为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课题“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在公共基础课中的培养研究”(课题编号为交教研1802-29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