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12-23冯丽萍
摘 要:推动新高考改革之后核心素养的培养备受关注,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为教育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都有所调整,在以学生为主的前提之下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以语文课堂为分析对象,了解新高考背景之下以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学科教学模式,为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高考;核心素养;立德树人;课堂教学
语文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之中的基础性学科,这一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比较明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结合个人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进行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了解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技巧和要求,从而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听说读写能力。核心素养、以德树人教育教学理念的贯彻和落实尤为关键,这两大理念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存在诸多细节要素,老师需要明确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引导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保障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技巧和核心要求。
一、深入推进责任教育及文化建设
为了实现立德树人以及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老师需要关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思想的变动,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更好地践行素质教学,保障学生能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掌握语文这门学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学中责任文化理念的打造尤为重要,老师要注重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導,不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保证学生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树立良好的主人翁意识。学校要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基本实践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在主动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对语文有一个客观的认知,从而利用个人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相关问题。老师只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保障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向,尽量避免学生出现错误和偏差,这一点对提升学生的综合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完成主体课堂教学环节之后,老师还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积极创造责任文化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端正个人的言行举止,主动接受老师的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提高个人学习能力和行为水平。教育者还需要分析教育功能的现实条件,关注校园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分析不同教育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二、深入推进责任教育活动
不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间既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又有所区别,老师需要了解责任教育活动开展的现实条件,积极体现立德树人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其中教师活动的多元性以及多样性尤为关键。老师需要分析研究不同环节的践行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创造幸福课堂,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同时老师不能忽视责任教育活动开展所取得的效果,在具体操作时需要将自主体验以及小组探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独立思考和学习时意识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以及帮助,从而主动接受老师的建议和意见,积极挑选不同的学习项目,在自主参与和学习实践的过程之中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综合提升。在完成主体课堂教学之后,老师还需要针对责任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积极构建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这一教学策略的人性化价值。
三、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管是素质教育改革还是新课程改革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为中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对这门学科有一个不同的认知,提高个人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更好地体现新高考背景下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和要求。其中语文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诸多的细节,老师需要了解前期的教学目标,分析语文课堂教学的细节要素,关注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及具体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为目标,加强不同教育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实现个人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
四、结语
在新高考背景之下,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科老师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核心。
参考文献:
[1]闻歌.紧盯立德树人目标聚焦核心素养考查:2018年普通高考全国语文Ⅰ卷评价与答卷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2018(9).
[2]杨杰.浅谈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7(79).
[3]何云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J]. 教育科学论坛,2018,448(34):27-28.
作者简介:冯丽萍,女,一级教师,甘肃省白银市人,就职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编辑 李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