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长成为局内人
2020-12-23胡文婷
胡文婷
摘 要:家长应该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而不是幼儿园教育的局外人。如何加大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力度呢?分三步走:问题聚焦、深度汇谈、反思探讨,层层递进、有始有终地组织家长参与课程建设。
关键词:课程建设;家园共育;家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践行这一点,不应停留在鼓励家长搜集与课程相关的物质资源上,也不应理解为让家长陪伴幼儿完成课后任务,应加大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参与力度。教师如何有效有序组织家长参与呢?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问题聚焦
邀请家长共同观摩,请家长利用网络平台提出自己对教育活动的建议、感受。从而实现同教师及其他家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然后再由教师提炼出家长最感兴趣的、并一致希望能在幼儿园教学中解决的共性问题作为教研重点。这种利用网络平台展开虚拟教研的形式不受时空和人群的限制,节省了家长的时间,能实现信息的即时传递和分享,代表着教研活动载体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有助于实现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质性参与,促进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与多方理解。
案例:
“本学期的园本自构主题开设什么内容呢?我们想听听您的意见和孩子的心声。”教师在QQ群里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家长积极地参与了讨论。
有的说:“我最担心宝宝在幼儿园的自我服务能力差,希望可以开展一个关于生活习惯培养的主题。”
有的说:“我家宝宝喜欢恐龙,开展恐龙主题!”
“我希望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开展一个绘本阅读的主题!”
“生活中的垃圾!”
……
30位家长提出了12个不同的主题,到底选哪一个?这个问题教师以“(1)主題具备探究价值;(2)主题具备可操作性;(3)幼儿感兴趣;(4)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交给家长在群内探讨,最终经过投票,确定了开展《呀!垃圾》主题。这一主题具体分哪几个版块?达成什么目标?预设哪些内容?将由教师和家长在QQ群中继续探讨……
第二步:深度汇谈
通过前期的问题汇总和初步的讨论与分析,收集三类信息:一是幼儿想探知的问题。二是教师自身视角下的教学问题。三是来自家长的育儿困惑和他们作为“局外人”所发现的教学问题。教师积极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进入深度汇谈的阶段。
案例:
在园本自构主题《呀!垃圾》中,教师将主题开展前期多方搜集的诸多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发现关于垃圾这一主题,幼儿最想探知的问题是“垃圾晚上去哪了?为什么白天还满满的,第二天早上就空了?”以家长的视角出发最想让幼儿探究的问题是“如何为垃圾分类?”在教师自身视角下想解决的问题是“随着垃圾分类时代的来临,如何让幼儿与时俱进,具备分类意识,将环保意识从小根植于心?”幼儿、家长、教师最想探知的问题各不一样,又都具备探究价值。如何实现三方的需求呢?经过深度的汇谈,我们发现三个问题的关系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层层递进的。幼儿只有在探知他最想知道的问题“垃圾晚上去哪了?”的过程中,才会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产生垃圾分类的意识,才愿意自觉地将垃圾分类付诸行动。这样家长最想探知的问题“如何为垃圾分类?”就顺其自然地实施起来了。一个行为反复多次便能逐渐养成习惯,教师想解决的问题“如何让幼儿与时俱进,具备分类意识,将环保意识从小根植于心?”也就得到了解决。
第三步:反思探讨
在家长从他们的视角提出共性问题时,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力求将自身的切身体验和相关的理论依据相结合,对家长进行有效回复。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教师也在不断地检视自身持有的假设和理念。而家长也会在参与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实现育儿方式方法的再教育。
案例:
如在“晒衣服”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帮助家长晾晒衣物。不久,教师就收到了来自多名家长的反馈:“最近,我家宝宝帮我晾衣服时一定要我将衣服反过来晾晒!”教师回应道:“宝宝们将两件相同衣服一正一反放在阳光下晾晒,经过长期观察和对比,宝宝们发现正面晾晒的衣服更容易褪色,因为衣服中的颜料会因光照而分解,分解后就逐渐褪色了。宝宝这是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应用于生活之中呢!”家长又问:“啊!这个道理很浅显易懂,用一句就能解释清楚,为什么还让孩子长期观察和对比得出结论呢?”教师答:“动手操作是幼儿获取直接经验最有效的方式,我们培养的是一种自我探究的精神,不是熟记一个科学结论!”家长听了后,十分赞同,并表示会在家庭生活中为幼儿多多提供一些自主探究的机会。而教师也能通过这件事更加注重甄别幼儿一日活动中探究活动的价值。
问题聚焦、深度汇谈、反思探讨这三个步骤能层层递进、有始有终地支持家长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能让其真正成为教育的局内人。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