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短片《生命线》
2020-12-23李文萱
李文萱
摘要:电影《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短片《生命线》,它以时间为命题,以生命为主题。该影片展示了一个静谧的田园村庄中发生的一个小插曲,新生儿脐带出血之后被发现,转危为安。该影片有许多符号意象,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解读空间,极富暗示性。
关键词:暗示性 符号学 电影语言 符号象征
《十分钟年华老去》由英国“10分钟年华老去”有限公司邀请了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每位导演各拍10分钟,组合成为一部150分钟的电影。西班牙导演维多·艾里斯的短片《生命线》被收录到了《十分钟年华老去》的小号篇中。短片《生命线》以黑白灰作为影片的基调,描绘了一个宛若世外桃源的田园村庄里的故事。影片用平静的叙述方式讲了一个田园村庄的大家庭里一个新生命诞生后的突发危机事件。同时,在十分钟的片子中,每一个镜头之间具有高度的暗示性和连接性,使整个影片的结构完整,充分地利用了镜头语言来暗示影片背后的意义。
本文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分别从三个方面对影片进行分析解读:一是影片中的物象的符号的象征功能,二是影片中人物符号的意义 ,三是镜头语言的符号化表述。
影片中的物象的符号的象征功能
电影中的象征符号,主要是通过具体且直观的形象来表述其背后普遍的精神。它是通过对素材的原型特征进行提取及艺術化处理手段后,寻求某种逻辑上的相似,使人看后会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对影片整体结构的构建、风格和观念的表达起到推动作用。
短片《生命线》中展现了大量生活的场景,反映出人物的真实生活。事件发生的背景是在二战,这个远离战火的小村庄中人们生活的场景富有时代的意义,一些实物以及动物的出现和行动的表现都极其富有情节暗示性。
实物形象的象征功能。在影片最后的报纸镜头显示了时间:1940年6月28日,这个镜头明确地交代了整个故事背景是发生在二战期间。影片以“时间”为命题,多次出现钟表的形象,小孩画在手上的手表、墙上的摆钟。这些实物都在提醒观众注意时间,同时暗示了时间的变化。
在影片中两次出现的摆钟,时间显示分别是三点四十和三点五十,紧扣影片“十分钟”的主题。在沙发上睡觉的大叔手中雪茄不断在燃尽、绣花的老奶奶工作的进行、干农活的村民手上的活儿不断在推进等,这些镜头不断地剪辑都暗示了整个影片时间的不断流逝,看似静止的画面中充满着以静寓动的运动感。
短片开头母亲抱着孩子的宗教意义的瓷像出现表现了导演的宗教情怀,相框和相片的出现交代了村庄里年轻男子都身赴战场,汽车的镜头和车牌的特写镜头交代了村庄位于古巴哈瓦那,母亲手部钻戒的特写表示了她和男人之间的夫妻关系。这些极具象征功能的镜头都是导演的独具匠心,暗示了整个时间的发生背景、人物关系和时代意义。
动物形象的表现。短片《生命线》的拍摄背景是一个古巴的田园村庄。最早出现的动物是鸟,在影片前半部分对于村里日常生活的场景镜头中,背景出现了鸟鸣。如诗般的田园场景中,导演利用“鸟鸣山更幽”的手法来体现村庄一片寂静安详的场景。
突然树上一个熟透的果子落地,画面中蛇入镜,蜿蜒爬过低地下的苹果。蛇在电影中一直都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动物,魔鬼撒旦的化生。苹果在西方基督教中代表着禁果,在现实生活中是丰收的象征。刚刚幽静幸福的农村场景中,观众沉浸在满足喜悦中,此时画面右边却突然悄悄溜进了一条可怕的蛇,增加了整个片子的危机感,使影片的节奏变得紧张起来,暗示了一场危机的到来。
影片中出现的实物和动物的形象,在整个情节推动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极具暗示性,是导演在设置过程中埋下的伏笔,和人物的形象交织在一块,让人回味无穷。
影片中人物符号的意义
《生命线》以一个村庄的日常生活作为影片情节表现的主要部分,在人物符号的塑造方面,具有一定的暗喻作用,具有暗示性,在整个情节的进行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演在整个影片发展过程中对于几个人物形象进行了着力的表现。
母与子。影片一开头导演用近景展现了一对母子熟睡的场景,之后镜头接到桌上放置的基督教“母与子”雕塑,边上还有一盏小烛灯。这两个镜头暗示了两人是母子关系,烛火则是人间生命的象征;小烛灯闪耀即象征了生命诞生,也暗示了后面婴孩的危险。母子形象的塑造,是整个影片的主线发展的基础。
小男孩和厨娘。从镜头11开始出现的小男孩,他用出水不畅的笔在手腕上画手表。这个镜头先用特写表现了画手表的动作,再切近景到孩子的脸。导演在影片过程中始终紧扣主题,突出表现时间,手表指示时间。画面中出现的小男孩就是导演表现“时间”这个概念的代表,也是这个主题的符号化的表达,他贯穿着整个意外事件起始、发生、结束。影片结尾处小男孩最后擦去手腕上画的手表,同时事件结束。
镜头30开始出现厨娘和面的场景,镜头在特写其手揉面的过程和近景展现她慈爱的脸之间切换。这一系列镜头暗示了厨娘的能干和她慈爱的性格,为后面她帮助孩子转危为安的情节埋下伏笔。片中有两个着重表现的特写镜头:一个是小男孩手上画手表的情节特写;第二个是在孩子的危机结束之后,厨娘抱着孩子的镜头。这两个人分别暗示了影片的两个关键词:时间和生命。小男孩是无法改变的命运和一直流逝的时间,展现了冷酷又无奈的真理;厨娘是爱与和平的象征,如同基督教中的宗教形象,象征着神对生命的保护。
电影语言的符号化表述
电影语言是电影艺术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使用各种特殊媒介和手段进行表达的方式,即电影用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传递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语言。电影语言是一种直接作用于观众视觉和听觉的感官,以直观、具体、鲜明的形象表达主题的艺术语言,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生命线》在短短十分钟的影片中,导演充分利用电影语言对影片进行表现。
色彩和照明。色彩是电影画面中最明显的视觉元素,它能作用于画面本身,是表达符号象征意义的重要媒介。《生命线》的整体色调上,导演选择了黑白灰作为影片基调,单调的色调更好地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平静祥和;同时,导演利用色彩制造了故事悬念,由于没有多余的彩色,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血印染衣服的场景,造成了观众视觉的错觉。血迹为黑色,让人一开始没有发现危机,当在危机一触即发之时,就显得更富有紧张感。这是导演利用色彩制造的一个悬念。
影片层次丰富的黑白灰色调让人更容易注意到光线的存在。片中的人和事物都在自然光的照射下,全片一直处于午后的散漫光线中,营造了真实柔和的生活气氛,让人不禁想到荷兰画家维米尔的油画,整个画面如一幅幅古典主义素描。
声音符号。电影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听盛宴,电影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声音的运用是电影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电影声音和电影画面的不同结合方式大大影响了整个影片的表现。
电影中声音包括语言、音乐与声响效果,本片声画结合得十分完美。在远景镜头中,导演加上了背景的动物声音。开头远景镜头中村中一片祥和的景色,远方传来的鸟声,更给人一种幽静和谐的感觉。第二个远景是危机发生的时候,在画外音给出“宝宝要死了”之后配上疯狂的犬吠,让整个氛围瞬间紧张起来,打破了村庄安详的氛围,危机开始。全片中新生儿的两次啼哭声,第一次就是在片名逐渐显示之时,背景的啼哭声暗示了新生儿的出生。第二次是婴儿因疼痛而啼哭,危机显现,此时影片进入高潮。这两次啼哭相互呼应,一个是事件的开端,一个是事件的高潮。
影片中的声音,是极其富有节奏的。田园生活场景的镜头中,男人有节奏的除草声与下个镜头大男孩搓绳的节奏是一致的,在后面镜头中女孩荡秋千的节奏、干农活声都是一致的。镜头自然衔接,展示了这个乡村生活的规律性,增加了一種平静安详的氛围。
镜头语言的表意意义。导演用镜头语言进行一种写作,并通过景别、摄影、画面等了解拍摄者的意图,感受导演的表意。
影片中景别的选取在事件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在影片前半部分交代整个事件的背景、时间时,以近景和特写为主,近距离的展示了这个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消除距离感。观众也成为这样环境中的一部分,亲眼见证了一次有惊无险的危机,增加紧张感、悬念感。在整个危机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以中景和全景为主,更完整地呈现了故事情节。片中仅有的两个远景镜头都展现了乡村环境,完整地呈现了外观环境,介绍了事件的发生地。
摄影机的运动方式,影响了镜头的表达效果。《生命线》中的镜头没有过多的技术,只运用了固定镜头和摇镜头两种方式,在一个镜头中几乎没有景别的变化。摇镜头的使用在于介绍环境或人,呈现了整个村庄的具体景观,暗示村庄里没有青年男子的事实。这样的表现让观众以身临现场的主观视线来打量这个平静家中的人和事物。
在《生命线》中,每一个人单独成画,站在一起就是一副更大的集体合影。在这里时间就是手中收放自如的线索,支撑了整个结构,表达了生命的主题。影片的结构像是散文一样,让看似毫不相关的人和事联系起来,联系的点就是这场危机。从片子以开头出现的血迹的镜头,穿插在整个情节之中,让人不禁感到了危机感。这也是一个悬念,推动了情节发展,并让观众参与进其中,随着导演极其富有暗示性的镜头中引发思考。
结语
生命轮回中时间不断流逝,新生儿的出现给这个村庄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个小小的危机体现了大家对于生命的守护,对时间的无奈,对和平的向往。导演利用富有暗示性的电影语言符号来表现独具匠心的形象,在短短十分钟的影片中表现了生命的主题。(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1]唐洁.电影符号学下的中国动画电影——以《大鱼海棠》为例[J].品牌研究,2018,(04):127-128.
[2]严波.电影语言、电影营销与电影商业价值的关系研究[J].出版广角,2019,(08):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