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问答
2020-12-23
叮叮叮……夫子答疑时间到了,如果你对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存在疑惑,可以去《小天使报》三年级投稿邮箱留言,夫子若是看到,定会第一时间给你答疑,而且你的问题还有机会在“夫子问答”栏目刊出哦! 邮箱:xtsbao33@126.com
一、我们常把一些骚扰电话或一些不想联系的人拉进“黑名单”,那“黑名单”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黑名单”一词来源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等大学。在中世纪初,这些学校规定对于犯有不端行为的学生,将其姓名、行为列案记录在黑皮书上,谁的名字上了黑皮书,即使不是终生臭名昭著,也会使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名誉扫地。学生们对学校的这一规定十分害怕,常常小心谨慎,严防越轨行为的发生。
这个方法被当时一位英国商人借用以惩戒那些时常赊欠不还、不守合同、不讲信用的顾客。英国商人把这类顾客的名字开列在黑皮书上,后来又将一些破产者和即将破产的人的名字也排在黑皮單上。事情传开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先是商人们争相仿效,继而,各行各业都兴起了黑皮书,不少工厂老板把参加工会的人的名字列在“不予雇佣”栏下。于是,黑名单便在工厂主和商店老板之间秘密地传来传去。
1950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麦卡伦法案》,同年12月,总统杜鲁门发布命令,宣布美国处于“全国紧急状态”,正式实行《麦卡伦法案》,他们编制了形形色色的黑名单,按名逮捕大批“专制”人士。黑名单的做法由此而固定下来了。
二、蛛丝马迹”中的”马”是什么马?
其实,“蛛丝马迹”中的“马”,与拉车驾辕、四蹄如飞的哺乳动物“马”没有任何关联,而是指一种活动于灶台上的小昆虫——灶马!这个成语指的是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灶马爬过留下的痕迹可以查出灶马的去向。用来比喻事情发生过程中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因为灶马与细微的蜘蛛丝一样让人难以识辨,于是人们便将二者联系起来,并称为“蛛丝马迹”。
三、为什么用“两面派”来形容表里不一、善于伪装的人?
相传元朝末年,元军和朱元璋的起义军在黄河北岸展开拉锯战。老百姓苦不堪言,谁来了都要欢迎,都要在门板上贴上红红绿绿的欢迎标语,来得勤换得也快。豫北怀庆府(今河南沁阳市)的人生活节俭,于是想出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用一块薄薄的木板,一面写着欢迎元军的“保境安民”,另一面写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这方法终是酿下大祸。一次,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率军进驻怀庆府,进城见家家门口五颜六色的木牌上满是欢迎标语,心里高兴。可是突然一阵狂风刮来,木牌翻转,反面全是欢迎元军的标语。常遇春气极之余,下令将凡是挂两面牌的人都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