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德育主题班会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2020-12-23马小兰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农村中学德育

摘 要: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农村德育主题班会是加强德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了解农村中学德育主题班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发挥主题班会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学;德育;主题班会;策略

主题班会是德育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人的一种手段。通过主题班会来开展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善良的美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澄清是非,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因此,在农村中学开展德育主题班会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开展德育主题班会的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德育主题班会的功能

1.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德育班会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诚信做人”“传递爱心 播种善良”“我自信,我成功”“感恩有你”等,这些内容丰富的德育主题班会能够使学生学会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家长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大的环境中学会做人、学会认知,从而培养出心理健康、情趣高雅的人。

2.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判断是非的意识不强,简单的说教不能令他们心服口服,而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班会就能吸引班里的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围绕确定的主题,通过每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关键是班级里每个个体都能通过观察、思考、体验来实现自我教育。

3.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德育过程的特点之一就是认识与实践、知和行的统一,重在实践,这也是德育的目的和要求。农村留守学生人数较多,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都需要有人去引导,只讲道理收效甚微,通过具体的主题班会和典型事例去启迪,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认知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二、农村学校德育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定位不准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阶段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对学生德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德育主题班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因此转变这一观念,加强德育任重而道远。而在主题班会的具体实施上,大多数教师选择了理论说教的形式,要么是老师“一言堂”,要么是班级里优秀学生“唱主角”,其他学生被动地扮演观众。这样的现象将导致班级学生的能力出现两极化,从某种意义上,这种德育方式没有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和全面发展,教育效果不好。

2.软件和硬件的缺乏

德育主题班会对学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在农村具体实施时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主题的确立随意性很大。许多主题班会课走形式,走过场,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另外,由于大部分农村教师本身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准备主题班会的内容以及实施方案。即使教学任务不重,有时间去设计主题班会的老师,因为“无本可依”,只能根据个人一贯的学科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结合不紧

由于当前农村学校德育主题班会工作多为“封闭式”的校园内教育,缺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结合。首先,农村地区家长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家长们已形成只重视考试成绩,而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错误观念。其次,一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仍然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不利于农村学校德育主题班会的实施。最后,老师和家长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德育主题班会主题的确定、设计方案的制定都没有较好的针对性,这也是影响德育主题班会成效的主要因素。

三、农村德育主题班会实施的有效策略

1.建立健全规范的德育主题班会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对监督教学活动开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保障农村学校德育主题班会课科学有序的开展,首先要确保它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当前农村中学德育主题班会课并没有规范的評价体系。笔者认为应从德育主题班会课是否按课程设置要求开展;对德育主题班会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时代背景,贴近学生实际;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等方面建立健全德育主题班会课的评价标准。

2.提高德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德育主题班会课对任课老师自身素质的要求较高,首先,要求教师具有爱生之心;其次,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创新设计和心理辅导能力。因此,配备专业的德育教师,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质是开展德育主题班会的有力保障,学校要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深造机会,以提高德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3.充实完善教学资源

农村现代化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教师对德育课程的开发积极性不高且具有随意性。因此,为确保德育主题班会的有效实施就要求有“本”可依,即要有配套的参考教材。配套教材应根据农村学生心理成长所处阶段特征以及农村特有的教育背景分阶段分主题编写,知识点由浅入深,由理论认识到实践认知,层层提高。

总之,德育主题班会是农村中学生成长的良好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生的素养,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向英才.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工作之我见[J].教育科研,2010(2):72.

[2]张艳萍.中小学生主题班会课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211.

[3]石庆英.谈如何创设德育主题班会[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110-111.

作者简介:马小兰(1980.4—),女,甘肃省兰州市人,就职于兰州市红古区花庄学校,一级教师。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农村中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