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中记忆歌词内容的暗示策略
2020-12-23徐杭萍
徐杭萍
摘 要: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无对抗的条件下,使其接受某种意见、观点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在教学改革中,暗示法愈来愈为大家所重视。教师利用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的歌曲、音乐指导孩子的活动,固化了各音乐所指定的规范行为,这既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提高了乐感、节奏感,又融洽、平等了师生关系。由此可见,在歌唱活动中运用暗示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暗示手段,有时应该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继续寻找并发现总结出经验,让教师可以更好地驾驭音乐课堂。
关键词:暗示法;歌唱教学;表情暗示;动作暗示;氛围暗示
“暗示”是指什么?其实暗示是我们人类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20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里戈里·洛扎诺夫将暗示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创立了“暗示教学法”。其基本原理就是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潜能,特别是无意识潜能,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达到快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当代的教学改革中,暗示法愈来愈为大家所重视。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运用了这一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老师不再提着嗓子用简单、直接的指令性语言,像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指挥孩子做这做那,孩子必须服从,而“音乐”成了老师与孩子之间半公开的秘密。只要老师轻轻地弹唱,学生都会迅速、愉快地配合教师进行各项活动。如在课前,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和乐曲,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不自觉地做好上音乐课的准备;在课中,在学生唱累的时候,可以播放一段经过教师精心选择的和课堂内容相联系的乐曲,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放松;在课末,仍然可以播放轻快乐曲或者本节课所学歌曲,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学习。这样的暗示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常规行为,更令学生身心愉悦。下面我来谈一下在实践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歌唱教学中的表情暗示
学生对老师的表情更为敏感,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带给学生一些不同的反应,所以,看来教师必要的、适当的表情暗示,会为课堂带来想不到的效果。
在一次中班歌曲《秋天》的歌唱活动中,首先我在读教材时发现这是一首两段式的歌曲,需要孩子们用不同的情感演唱,第一段是非常伤心的,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很害怕!而第二段是需要小朋友用勇敢、坚定的情绪演唱,表达小树叶春天又会回来的情感。我在组织活动时,首先让孩子们感受歌曲,先安静地听歌曲,这时老师会问:“当你听完这首歌曲时,心里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会说:“想哭,不开心,后来又开心了……”这时我又问道:“那开心的时候唱歌表情是怎样的,伤心时表情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会分别用自己的脸部表情演示给老师和同伴看。当学生再次听音乐的时候,第一段的音乐是舒缓有点伤感的,我会用自己脸部的表情告诉学生现在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伤心,而第二段音乐是坚定、自信的,我会用坚定的口气、有信心的表情、稍快的节奏来告诉孩子们表达的情感。
二、歌唱教学中的动作暗示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的思维表现,教師运用形象化的动作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比如,在一次音乐活动中学习歌曲《修鞋》,本课活动的重点是练习用不同力度演唱一两段歌曲,可学生唱来唱去都是一个样子。这时我稍稍加了些动作,当幼儿唱到“小狗用一个钉锤”时,我就用一个拳头按节奏指挥,学生很快就明白“一个钉锤”要力度轻一点;当唱到“两个钉锤”时,我就用两个拳头稍加夸张的按节奏指挥,同时我还配上适当的表情,这样一来,学生唱得可来劲了,特别是班里的男孩子,非常喜欢有力量的动作,两段音乐的力度区分得也十分准确。在这一活动中,老师发现利用动作暗示可以促进歌唱活动形式上的变化。由此可见,动作暗示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而且可行的。
三、歌唱教学中的氛围暗示
记得我曾观摩过一节音乐教学活动:走进教室,墙上挂的是雪碧瓶做的雪娃娃,桌上是孩子们自己做的小雪花,老师穿了白色的绒毛衣服,在这时,窗外也飘起了小雪花。活动开始,孩子们在《雪绒花》的音乐声中,舞动自己,感受环境、氛围带给他们的美,这正是艺术活动所要给予孩子们的享受。当时在场所有的老师都沉醉了,很想与之共舞。正是这样的一个氛围的暗示,让孩子们很快地进入活动中。
每到节日,教师都会营造一些节日的氛围。如“六一”儿童节到来的时候,孩子们都会非常兴奋,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节日。在组织歌唱活动《六一》时,教师在环境创设上,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和参与到节日中,挂彩带、做礼物、粘气球,让他们不亦乐乎,知道这是属于自己的节日,要快快乐乐地过“六一”节。有了这样的环境铺垫,氛围的暗示,在歌唱活动时,孩子们能很快理解歌词的内容,学习演唱歌曲也更加容易了。
由此可见,在歌唱活动中运用暗示法是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的,老师需要运用不同的暗示,按照孩子的需要,有时还应多种暗示手段并举,灵活运用,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继续寻找并发现总结出经验,让我们可以更好地驾驭音乐的课堂。
参考文献:
许卓娅.歌唱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2.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