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苦难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0-12-23王媛媛
摘 要:农村初中学生面临着诸多困境,不能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挫折不幸,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就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苦难意识。可以在课内选文讲解时有意渗透,课外阅读物补充时有意倾斜,也可以在观赏影视作品时摄入,借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情操,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初中语文;苦难意识;培养策略
一、苦难意识渗透的必要性
1.践行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
语文课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苦难意识的渗透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更客观地看待人和事,更深刻地体验生活,感悟生命的韧性,从而有益于培养学生坚强个性和不怕困难的心性,有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农村学生生活现状的需求
农村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生存困境: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脆弱,有的学生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对学生思想的冲击,物质生活贫乏而带来的自卑,思想眼界窄引发的困境都使学生变得脆弱,有些学生思想消极,为人处世方式方法极端。部分学生是家长的“心头肉”,过度溺爱使他们极易受伤,不能正确看待困难与挫折,如温室里的阳光,见不得风吹日晒雨淋。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苦难意识就很有必要了。
二、苦难意识培养策略
1.课内选文讲解时的有意渗透
部编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文质兼美,思想深刻,老师在讲解此类课文时应有意识地渗透苦难意识,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不仁慈和生命的暗灰色。
再如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面对盲聋哑人海伦·凯勒,我引导学生走进她的生活,感受她独特的心灵世界,最终以《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的小练笔收束全文。站在别人的苦难中仰望幸福,体会生命中贵人的可贵,让学生坚强地生活。
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孤独之旅》(九年级上册),《孔乙己》(九年级下册),《登勃朗峰》(八年级下册),《老王》《伟大的悲剧》(七年级下册),都可以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另一种美——苦难,培养学生的悲悯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更深刻地体验生活的不易,感悟残缺的生命之美,使学生活成一个负责任、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2.课外阅读物补充时的有意倾斜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对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意义重大。教师在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的时候,要有意向有苦难意识的书籍倾斜。“生活中的苦难,无法避免,一切需要自己去扛。多一份悲悯情怀,会不会多一份与苦难抗争的勇气呢?”如曹文轩的《草房子》,引导学生感悟五个少年儿童痛苦的成长历程,深入探究人物的命运:“欲洁何曾洁”悄然消失的纸月,谜一样,如同《红楼梦》中的妙玉一样;杜小康到底能否光复红红门;蒋一轮和白雀为什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等等;感受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苦难,从而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再如余华的《活着》,引领学生读懂徐富贵,领悟活着的真谛。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史铁生的《病隙碎笔》等都是不竭的精神财富。
3.观赏影视作品时的摄入
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欣赏优秀影视作品,获得心灵触动,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大有裨益。如推荐学生观看《超级演说家》节目,崔万志的《不抱怨,靠自己》,感受在厄运中拼搏奋斗的魅力,亲身体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之真谛。刘媛媛的《寒门贵子》振奋人心,寒门学子,是否也该如她所说的,当命运給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他们会不会也演义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呢?《一九四二》中饥寒交迫人性的善与恶,《红河谷》中幸存下来的三人的宿命,还有《辛德勒名单》中那刺眼的红裙子女孩。在观影中体会命运之神抛出的黑色橄榄枝,深入思考根源,借以自鉴,以便调整自己的人生航标,为过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积蓄能量。
总之,针对初中农村初中学生的诸多问题,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苦难意识是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的。期待学生如若遭受苦难痛苦,不幸厄运,也能时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走出困境而不走向极端。让学生懂得用有限的生命追求光明,成为一个能忍受任何人间疾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堂堂正正的人。
参考文献:
[1]杨峰.经典文学中的苦难意识探析[J].江汉论坛,2008(8):105-108.
[2]汪雪琴.悲悯的力量:曹文轩《草房子》赏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3):61-62.
作者简介:王媛媛(1985.10-),女,甘肃华池人,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