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2020-12-23吕银录
吕银录
摘 要:从分层教学的含义出发,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分层四个维度分析分层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而探究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提升分层教学应用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學;教学实践;应用策略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若干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以实现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分层教学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指导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教师兼顾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进步的台阶,以挖掘其数学学习潜能;有利于打破应试教育背景下对成绩的过分推崇,能够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做出科学评判,构建更加开放、有效的教学环境。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应依托课程改革精神,对分层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究。
一、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学生分层
学生是教学主体,因此,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契合度,通过学生的不同层次落实课程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对学生层次的划分不应片面依靠数学成绩,而应综合考量,为相同层次学生找到更多的共同之处,以保证后续教学方案与学生的契合度。在学生分层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学习潜能等,从高到低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并深入分析不同层次学生主体特征,确定针对性管理方案,明确层次流动标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层次的积极性。
(二)目标分层
目标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展开自主学习的指引,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整齐划一的目标要求,根据每一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目标,让学生“抬抬脚就能够到”,从而激发学生实现目标的动力。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从低到高设计了“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三个层次目标,每一个目标中又包含了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目标;在分层教学中要求学生从低到高进行选择,并完成相关习题,落实目标,提高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激励学生敢于突破目标层次,实现自我发展。
(三)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应体现出对学生需求的尊重与满足。例如,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针对C层次学生知识基础不扎实,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课堂参与度不高的特点,创设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引导,吸引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针对B层次学生课堂“存在感”不高的特点,组织其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让学生的观点与想法能够展现在课堂之上;针对A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设置自主探究任务,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拓展思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深化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把握与应用。
(四)评价分层
评价分层是建立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与教学分层基础之上的,在初中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以及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的发展情况设计评价标准;兼顾每一个层次学生发展的过程与结果,注重横向分析与纵向对比,让学生既能看到自我成长,又能看到层次之间的差距,为学生提供突破层次的发展动力,同时也指明其发展方向;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中,将自我反思与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形成更加中肯、客观的评价与反馈,为分层教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分层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成果已经初步显现。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指导为学生的因材施教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方式和手段,使得不同层次学生能够以自身的发展为原点不断挑战、突破,完成个性化发展目标。但是,在分层教学中,为确保应用与实践效果,教师还应注意夯实“双基”,对学生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做出明确要求,进而完善层次化教学培养目标,提高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基础素养;警惕两极分化,适当做出调整方案,明确层次划分的标准,及时检验并调整学生层次,确保学生在流动中共同提升;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干预,针对自卑、焦躁、自大冷漠,自尊心受到挫伤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避免学生因分层产生心理障碍,将分层转化为学生自我提升的动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主体的关注与培养,契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教师应深入分析分层教学理论,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做好层次构建与指导,满足不同层次的差异化学习需求,达到因材施教的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关乾相.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9(30):91.
[2]肖玉娥.试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110.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