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庆阳五中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2020-12-23杨君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2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校本课程

杨君

摘 要:庆阳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享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庆阳五中以此为资源,开发实践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

关键词:庆阳五中;红色文化;校本课程

一、实践内容

(一)校本课程教学

通过在红色文化教室依照自编教材《红色南梁》教学,立足庆阳红色革命文化遗迹和历史,以时间和重大事件为主线,以王孝锡、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事迹为主题,共编为《“娃娃主席”习仲勋》《红军长征过庆阳》等16个教学主题,通过具体事件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发生在庆阳的红色历史,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

(二)校本教材与国家教材的资源整合

在学生掌握国家历史教材之外,课堂上渗透庆阳红色文化,使乡土历史与国家课程完美整合。例如:王孝锡建立的甘肃省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同中国共产党成立相融合,中央红军过庆阳与红军长征融合等等。

(三)社會实践探究

社会实践部分共编为《苏维埃红旗擎陇原》等8个社会实践探究主题活动。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查找资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走访、询问、拍照、查找文献等方式培养学生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在实践探究中感受相关历史情感。

(四)活动育人

利用大课间在国家重要节假日期间举行小型活动,比如:国旗下演讲《铭记国耻,不忘初心》的“九一八”纪念活动;清明节《缅怀英烈,铭记历史》的悼念活动等。使学生了解庆阳红色革命历史,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和坚实社会担当的品格。

二、实践效果

(一)学生带动家庭

开展《我的家乡是庆阳》红色历史手绘大赛,在家长配合下孩子通过拍照、录像、走访、调查的形式收集素材,制作精美生动的手绘作品,加深学生对红色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校本建设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校本教材编写和课程开设,使历史组老师也开始学习了解庆阳红色文化,历史教师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2.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红色南梁校本课程由历史组共同承担,制定团队轮岗制度,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有针对的研讨,完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3.促进学校校本课程建设

因红色南梁课程开设,学校建成周祖农耕文化馆、地理教室、“STEM创客谷”“模拟联合国”等几十门校本课程,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

(三)带动社会影响

1.“魂园”落成典礼暨烈士纪念日等活动,被庆阳电视台、掌中庆阳等新闻媒体报道,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应。

2.红色南梁校本课程已经形成了“有教室”“有教师”“有教材”“有课程”和“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四有三进”新模式,获得庆阳市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3.通过一系列活动,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学校先后涌现出了“助人为乐好少年”贺一轩,“拾金不昧好少年”杨国圳等优秀学生代表,学校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结出了丰硕果实。

三、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以及策略探究

(一)教学形式单一,需要在制度完善中调动教师积极性

红色南梁课程还处于探索阶段,老师依然采用讲授形式,缺乏师生互动和情景创设。由于学校师资有限,校本课程由一线教师担任,加重了工作量。学校应从自身制度建设方面统筹健全工作量与奖励相挂钩的校本课程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从制度上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二)教材整合缺乏艺术性,需要在教研切磋中改进教学模式

国家教材课堂本身容量就大,再加入红色乡土历史,课堂会越发臃肿,所以两种教材的融合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缺乏艺术性。原因在于校本团队缺乏相关教研形式,为达到校本教学目标,必须要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相关教研活动,转变教学模式,从“师—生”变为“生—师—生”课堂模式。

(三)社会实践效果参差不齐,需要利用学校平台加强宣传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和必要补充。红色南梁校本课程的社会实践部分开设了八个单元的探究活动。由于时间原因,活动只能放在寒暑假,需要家校联动进行。然而部分家长借口工作繁忙或者学生假期补课,使得部分学生的社会实践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校本团队应该与学校加强沟通,利用校方平台进行宣传,帮助部分家长转变观念,达到家校合作的良性循环。

(四)活动育人缺乏创意,需要与校方加强沟通丰富形式

红色南梁校本课程在部分团委活动中融合了红色文化教育,例如:“‘魂园落成典礼暨烈士纪念日活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活动”“从南湖驶来,在南梁兴起——庆祝建党97周年”等等。然而只能挤在每周一的国旗下演讲或者大课间进行,时间仓促,活动更多的是演讲或者倡议,形式单调,内容缺乏新意,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共鸣效果有待加强。需要我们加强与学校进行沟通,统筹时间,在活动前安排学生收集资料,组织红色诗歌朗诵、话剧表演或者情景剧展示,让学校活动真正变大舞台,达到传承红色基因和活动育人的目的。

不忘初心,方能守正;以文化人,方得始终。庆阳五中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通过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塑魂,立德树人,坚守初心,矢志不渝,让文明种子传承红色基因,在五中的田园开出娇艳花朵,为庆阳五中成为黄土大塬上生命诗意栖居的幸福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注: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庆阳五中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448。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校本课程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