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探讨

2020-12-23黄桂华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0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黄桂华

摘 要:深度学习基于构建主义教学理论被提出,为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方向和思路,深度学习在于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新理论,注重学生课堂学习体验感,让学生在高效课堂学习当中优化原有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知与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文学素养,让学生真正融入语文学习情境当中开展综合式的知识学习,因此,具体探究如何从多角度、多方面构建激活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课堂教学策略,更好地推动学生开展语文课堂有效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教师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时应从不同角度去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知识的学习既成为文本的接受者,又成为文本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语文教材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文采斐然、情节生动的故事,同时能带给学生心灵和情操上的陶冶,豐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步入语文学习的世界当中,感受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动力,让学生在课程活动当中引发自己对文章的情感共鸣,融入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不断提高学习水平,提升学习层次,从而在深度语文知识学习下,真正爱上文本研读,挖掘学习方式,完善自身文学素养。

一、开展情境教学,步入文本世界

深度学习即让学生真正投入学习情境中,感知文本内容,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和感悟。学生在知识学习时都会有好奇心、好动心和创造心,教师利用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开展情境式教学,让学生不仅以观看者的角色进行学习,同时让学生成为文本学习的参与者,引领学生步入语文文本世界,优化学生课堂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享受语文课堂,感受语文知识学习的乐趣与魅力。

例如,在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教学中,诗人通过简单凝练、形象生动的描述,在我们眼前展开一幅富有田园生活意境的画卷,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后,让学生思考诗中所说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一句,是否是诗人在途经村庄时听到两位老人说了什么才引发的感慨,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融入古诗情境当中,增添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想一想面对此情此景,白发苍苍的老人会说些什么。教师让两名学生上台表演,扮演老爷爷的学生说“现在三个儿子都能帮我们干活儿了,这春光明媚的心情真好”,这时扮演老奶奶的另一位学生说“你看小儿子哪里干活儿了,分明是在剥莲蓬玩”,引发台下的学生阵阵欢笑。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情境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融入古诗所描绘的场景中,体验诗中所说的“相媚好”,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在白发苍苍的年纪,仍然互相逗趣说笑的美好,促使学生深度研读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逐层研读文本,开展深度思考

教师在开展深度学习教学中应采取层层递进的文本阅读方式,在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给学生设计精当的问题,逐步引领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和中心进行把握,帮助学生不断强化语文学科思维,实现学生思考问题方式由具体到抽象、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的转变,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以固定标准去限制和束缚学生,真正解放学生的头脑,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中,为让学生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祖父的园子,了解作者和祖父在园子中发生的故事,体验作者回忆难忘童年,怀念祖父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递进式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分层阅读,把握文章主旨。教师首先向学生提问:当祖父的麦穗被自己割掉了,为什么祖父没有生气反而大笑?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祖父具有一颗童心,同时祖孙关系亲密无间,作者这一事件的描写象征着双方的情意,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作者会写这篇文章?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在长大成人后一生颠沛流离,因而更加怀念自己儿时与祖父在园子里的欢快时光,表达作者对祖父的深切怀念与眷恋之情,最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能否在文中找出富含深情的句子,让学生挖掘文本中的细节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教学中按照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发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注重阅读过程中的每一处小细节与每一处的景物描写,使得学生在阅读时更加专注,更多投入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引领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三、借助先进教具,激活学生感官

教师教学小学语文时,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调动学生的学习感官,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双重作用下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弥补课内教学资源的有限性,教师在备课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具有生动性和全面性,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展开深度学习。

例如,在学习《秦兵马俑》这一课时,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秦兵马俑的宏大规模以及类型众多、形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画面中形象地了解到秦兵马俑的气势恢宏以及不同兵马俑的形象特点,相比于课文简单的文字描绘,动态式的画面更能给学生深刻直观的学习体验,便于教师之后的教学讲解。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对秦兵马俑的印象,学生表示在观看秦兵马俑教学视频后会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有的学生提到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发现每一个兵马俑身上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无论是地位显赫的将军,还是身份普通的士兵都具有各自的形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个兵马俑的身材、穿着和动作都各不相同,当时的工匠利用自己卓越的技术,给后人留下惟妙惟肖的历史珍宝,激发了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师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优化学生课堂学习体验,调动学生感官,使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更加专注,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四、开展小组合作,活跃课堂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开展深度學习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挖掘学生内在学习潜能,多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才能,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中畅所欲言,激发想象,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用,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中实现能力的逐步提升,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激活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实现语文知识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开国大典》这一课时,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和讨论: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其中写了哪几个场面?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在小组合作中不同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当组员之间发生矛盾时,组员会从自己的角度对问题进行阐述,同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通过学生之间短暂的头脑风暴后,学生得到最终答案,文章按照“先……再……接着……”的顺序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开国大典典礼分为五部分,分别是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讲话、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倡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解决问题,可以有效解放学生思想,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从自己的角度提出对问题的看法,打破沉闷的课堂学习氛围,激活学生语文学习动力和热情。

教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巧妙引领,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语文学习模式中感受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在文本研读、语言挖掘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增加自己的学习思考和感悟,让语文教材内的文本真正“活”起来。相信在小学语文深度课堂教学中,学生定能够真正融入课文情境中,在语文世界里尽情徜徉,完善文学素养,增强语文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追求。

参考文献:

[1]康金育.构建快乐课堂,开展高效教学: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好家长,2017(12).

[2]周昌菊.灵性课堂引领,无痕提升阅读兴趣:浅谈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7(10):53.

[3]赵惠玉.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

[4]刘艳萍.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J].少男少女,2017(30).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