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乳制品贸易对于我国乳业发展的影响探析
2020-12-23宁春玲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乳制品贸易往来日渐频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乳制品生产、消费、贸易的主要国家之一,再加上近几年我国国产乳业振兴行动的实施,使得我国乳业生产规模以及奶牛养殖规模得到调整。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国乳业的发展与国际乳制品的生产、贸易息息相关。目前,诸多国家将乳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国际间乳制品生产及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其产品类型、销售渠道等均发生较大变化,再加上乳业具有涉及行业范围较广、产业链复杂多样的特点,导致乳业发达国家不断将其出口至乳制品需求较高的国家及地区。针对我国而言,乳制品的大量进口促使我国乳制品市场得以繁荣,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促进我国乳业生产水平提高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导致我国奶牛养殖业、乳企压力倍增。基于此,本文从进口乳制品贸易现状、格局入手,就其对我国乳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乳制品需求旺盛、国内乳业发展困难的结论,并提出了保护我国乳业健康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进口乳制品;进口贸易;中国乳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4-0033-04
一、引言
乳业作为较开放的产业之一,我国已与22个国家及地区签订自贸协定,以此改善国产乳业的贸易环境,之后大量进口乳制品涌入中国市场,其进口量逐年增加且持续上升,容易对我国乳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压力与冲击,甚至会导致我国乳业停滞不前,进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1]。因此,在面对乳制品国际贸易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时,我国需积极应对进口乳业品贸易对我国乳业的影响。
二、我国乳制品贸易现状
1.进口额增加快
1990年~2001年间,我国乳制品进口额约为0.49亿~2.16亿美元,在加入WTO之后,我国2002年~2011年间的乳制品进口额则增加到了26.20亿美元,出现进口额逐年增长而出口规模发展缓慢的现象;在1990年~2011年这一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年份的年均出口不足1亿美元[2]。在乳制品贸易中,我国基本处于净进口国,存在較大的贸易逆差,2019年,我国乳制品贸易逆差达108.2亿美元,较2018年扩大了10.3%。
2.进口产品结构不平衡
在众多进口乳制品中,奶粉、乳清粉、液态奶等品种始终占据主要地位,入世之后,2012年我国的奶粉进口量达到57.31万吨,相比2011年增加了12.35万吨。尤其是在2008年的之后,奶粉进口量在乳制品进口总量占据28.82%。近几年,进口鲜奶的比例逐渐增加,然而,奶粉等干乳制品的比重依然较大。2019年,我国乳制品进口数量总计298.4万吨,同比增长12.8%,其中奶粉进口量占乳制品进口总量的34.0%;而鲜奶、乳清粉、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比重为29.8%、15.1%和11.6%。
3.进口来源集中
我国乳制品进口市场一直集中于新西兰、澳大利亚、欧盟、美国等国家,其中,新西兰是我国液态奶和奶粉的最大进口国,2010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达33.6万吨,占我国奶粉进口总量的81.3%;而乳清进口市场则主要集中于美国和法国,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乳制品贸易紧密性较低且较为分散,不具有成型的大规模交易市场[3]。
2013年~2017年我国乳制品进口市场分布情况如下,新西兰的液态奶、奶粉、乳清在2013年分别为24.76万吨、80.05万吨、4.07万吨,2014年为20.33万吨、79.72万吨、1.31万吨,2015年为23.71万吨、79.47万吨、2.73万吨,2016年为29.46万吨、34.27万吨、3.02万吨,2017年为42.94万吨、76.26万吨、2.13万吨。澳大利亚的液态奶、奶粉、乳清在2103年为10.66万吨、3.49万吨、1.63万吨,2014年为12.11万吨、3.65万吨、1.51万吨,2015年为13.34万吨、7.08万吨、2.46万吨,2016年为10.35万吨、25.28万吨、1.62万吨,2017年为7.86万吨、8.27万吨、1.43万吨。美国的液态奶、奶粉、乳清在2103年为2.29万吨、6.23万吨、31.54万吨,2014年为2.15万吨、4.89万吨、37.29万吨,2015年为0.37万吨、3.94万吨、34.55万吨,2016年为0.11万吨、7.89万吨、41.19万吨,2017年为0.03万吨、3.83万吨、42.14万吨。德国的液态奶、奶粉、乳清在2103年30.83万吨、1.83万吨、6.38万吨,2014年为30.72万吨、1.76万吨、7.33万吨,2015年为31.31万吨、2.36万吨、7.67万吨,2016年为24.73万吨、5.64万吨、5.74万吨,2017年为17.52万吨、2.62万吨、5.12万吨。法国的液态奶、奶粉、乳清在2103年为19.57万吨、1.07万吨、18.34万吨,2014年为17.34万吨、1.86万吨、20.21万吨,2015年为14.00万吨、2.11万吨、16.77万吨,2016年为20.32万吨、7.38万吨、17.19万吨,2017年为18.69万吨、3.24万吨、16.98万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液态奶、奶粉、乳清在2103年为1.13万吨、0.94万吨、4.66万吨,2014年为1.50万吨、1.05万吨、3.45万吨,2015年为1.74万吨、0.45万吨、6.10万吨,2016年为1.76万吨、1.53万吨、5.05万吨,2017年为1.54万吨、0.65万吨、7.23万吨。
4.贸易竞争力薄弱
我国乳制品贸易竞争力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欧盟等乳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新西兰作为乳制品强国,TC(贸易竞争力)指数趋近于1,具有极强的贸易竞争优势,德国TC指数也高于我国。在这方面,我们要向发展好的国家看齐,取长补短。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虽发展较快,但乳制品产量和销量整体均呈波动态势。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乳制品产量为2687.1万吨,同比下降8.45%,而乳制品销量为2681.47万吨,同比下降了7.7%,然而其出口量却不足我国农产品出口量的0.3%,相对于国外乳制品行业约为40%~50%的国际市场份额而言,我国在乳制品市场竞争能力低下。2008年~2016年部分国家乳制品贸易TC指标数据中可以对比出,新西兰、德国、美国、巴西、中国、印度在2008年TC指标,以%为单位分别为0.99、0.32、0.67、0.54、-0.19、0.94,在2009年为0.99、0.36、0.44、-0.91、-0.85、0.69,在2010年为0.98、0.39、0.64、-0.42、-0.96、-0.17,在2012年0.98、0.41、0.62、-0.75、0.93、0.36,在2013年为0.98、0.44、0.74、-0.72、-0.97、0.98,在2014年为0.98、0.43、0.74、0.01、-0.97、0.93,2015年为0.97、0.38、0.62、0.01、-0.96、0.83,在2016年为0.98、0.34、0.61、-0.54、-0.93、0.91。
三、乳制品贸易格局分析
1.进口奶粉价格与质量优势明显
成本是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受到饲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导致原奶生产成本逐渐提升,使得国产乳制品价格上涨,而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天然饲料丰富,就原奶生产成本而言远低于我国[4]。另外,由于相关协定,部分国家的乳制品进口关税较低,甚至部分产品已经实现零关税,使得进口乳制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再加上乳业发达国家具有严格的乳制品生产控制措施使得乳制品具有较高的质量,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国内消费者。
2.养殖业发展不足
2008年~2009年,部分奶农收益不理想,部分散养奶农宰杀了一定数量的奶牛;2010年低温冻害等影响,全国各地淘汰了一些奶牛,使得乳业生产基础受到了一定的冲击[5]。一般情况下,奶牛繁殖周期约为三年,然而2008年~2011年之间淘汰了大量可用于产奶的成母牛,导致后期养殖业的存栏不足,影响牛奶产量。
3.消费者更加青睐国外奶粉
近年来,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的便利化和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的增多,国内众多消费者通过国际电商平台可以很方便的购买到国外的奶粉;或自己、家人、朋友等出境旅游的时候,也可以采购一些国外奶粉带回国内使用。尤其是在北上广这些购买力很强的大城市,新一代年轻父母抱着“一切都要给孩子最好的”理念,更乐意为自己的孩子选购国外婴幼儿配方奶粉;目前在一线城市,为孩子购买国外奶粉似乎已成为一种潮流。
四、进口乳制品造成的影响
1.影响奶牛饲养业
从价格方面来讲,进口乳制品能够轻易通过价格传导影响国内奶牛养殖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生产企业在进口乳制品价格的影响下,开始压低收购价格,从而造成奶农大面积亏损,导致国内奶业基础的稳定性下降;二是国内乳制品生产商将进口乳制品作为调控奶源价格的手段,即国内原料奶价格高时,则选用进口奶粉;而进口奶粉价格上涨时,则选用国产原料奶[6]。
从地区因素而言,乳制品进口数量剧增,对我国西部地区奶牛养殖业的冲击是巨大的,由于我国的奶牛养殖业主要集中于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地,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这些地区的奶牛存栏以及牛奶总产量在全国占比达1/3以上(奶粉产量达492.4万吨,占全国奶粉产量的35.09%),已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因这些地区受到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等影响,导致其经济水平较东部地区较为落后,而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解决了这些地区的农民就业、收入问题,但进口乳制品的增加,率先影响的是这些地区奶牛养殖业。
2.影响各类型的加工企业
目前,受到进口乳制品影响的企业主要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完全依赖进口纯加工型企业,这一类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通过较低的价格引进进口原料,并凭借进口原料的名义在国内市场以较高的价格销售,这是在乳制品进口数量剧增背景下的高度受益者;二是投机型企业,根据进口乳制品价格来决定其进口量的企业,这一类企业同样收到较大利益;三是基地型企业,这类企业全部依靠国产奶源,进口乳制品贸易对这一类型企业的影响是消极的,不仅使其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占的情况,还囿于产品利润空间缩减的困境[7]。
3.影响乳制品消费者购买支出
对于当前的消费者而言,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的便利化、出境旅游的频繁及消费观念的改变,导致他们容易且乐意购买国外生产的奶粉。目前,外资企业已经占领我国一半以上的婴幼儿奶粉市场,不少国内企业也选择进口原料来进行生产,由于存在进口代理商、产品加工企业、经销商等环节,消费者所承担的费用较高,极大程度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支出[8]。
五、改善措施
1.完善奶牛养殖业保险制度
建立健全奶牛养殖业的保险制度,能够有效保障奶业发展基础的稳定性、提升奶牛养殖户抗风险能力以及保证奶牛养殖户的稳定收入。我国于2007年将奶牛纳入农业保险的品种范围之中,但由于存在保险金额、保障水平、保险赔付率不高的问题,导致保险制度难以真正发挥作用[9]。为此,我国应加快完善奶牛养殖业保险制度,另外,还可以考虑建立科学的原料奶定价机制,从根本上保障奶农利益,即在明确奶牛养殖场、乳制品加工企业、政府三者联合的定价主体的前提之下,实现原料奶的差异化定价;同时,建立原料奶价格保险机制也十分必要,即原料奶价格大幅度下降时,利用保险制度中的风险基金来补贴养殖场与加工企业,保障养殖场稳定發展的同时,提高我国乳制品企业的生产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2.提升乳制品加工企业质量
为了有效促进我国乳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于我国乳制品企业的调查、监督、整治力度,通过在各地区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乳制品治理机构及时发现问题企业,以此提升乳制品质量。就企业而言,提升自身乳制品质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学习先进技术。中国作为一个潜在的乳制品消费大国,但其乳制品发展起步较晚,在国际市场中作为一个净进口国存在;另外,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国内大多数乳制品企业与世界其他成熟的乳制品出口大国的企业相比,在技术、质量等方面相差甚远;因此,国内乳制品企业应不断加强与乳制品输出国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主动学习其先进技术,从而解决当前企业内部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乳制品生产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二,企业内部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国产乳制品质量是企业找回国内市场主导地位的前提,然而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企业树立质量安全意识。首先,企业可以从制定相关人员的质量培训制度、积极培养员工的道德素养与质量意识;其次,落实产品质量层层负责制,严格把控原料进货与成品出货;再者,加强对乳制品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对乳制品生产资源的配置,从而有效改善乳品质量安全现状,有利于促进我国乳制品贸易的良性发展[10]。在乳制品行业发展过程中,构建聚集的乳制品产业链,能够促使行业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乳制品行业在生产资源、投资资金等方面的整合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乳制品生产企业的质量,促使我国乳制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
3.积极引导消费
随着国人对乳制品消费数量的不断提升,政府、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的认识、转变其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为此,企业可以借助媒体来加强鲜乳、配方乳品等关于营养价值、科学功效等方面的宣传,科学地引导消费者进行乳制品消费。关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的转变,就需要建立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消费偏好,让消费者认为乳制品是日常生活必备的食品,以此来扩大乳制品的市场需求。
现阶段,我国已出现了不少优质的乳制品生产商,部分国内消费者已经尝试将目光转向国产,政府以及企业可以抓住这一契机,适当调整国产奶粉的价格来引导国内消费者进行,使其不再一味追求国外奶粉。为此乳制品企业以及政府需要加强我国乳制品品牌的维护,从而充分利用品牌优势积累品牌资产,逐渐提高国际竞争力。
4.合理设置关税水平
结合当前情况,我国应适当调整乳制品的进口关税。由于近年来我国不断降低乳制品的进口关税,使得我国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我国政府应合理设置乳制品进口关税水平,促进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我国还可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制定并实行有效的贸易政策用于提升乳制品贸易管理水平,以此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首先,政府应在对外开放乳制品市场的同时,为乳制品产业构建相应的保护带,帮助其提升市场风险管理水平;其次,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合适的贸易保护政策,充分体现“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目的,从而促进国内乳制品的生产水平、质量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最后,政府应建立市场竞争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低价恶性竞争、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打击[11]。
5.监控乳制品进口动态
自加入WTO之后,我国乳制品进口关税逐年降低,进一步削减了非关税贸易壁垒,然而乳制品进口数量的增加却使得不同程度倾销、补贴现象频出,严重影响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针对这一不公平的国际贸易现象,我国应运用世贸组织规则所允许的反补贴、反倾销、保障措施来坚决维护我国乳业的利益。为了最大程度发挥这一系列措施的作用,我国应加强对于乳制品进口动态的监测,即对乳制品进口数量、价格等重要参数进行监测,从而更好地分析乳制品进口对国内企业产生的影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避免产业受到实质性损害。
六、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乳业正面临着乳制品进口带来的巨大冲击,我国奶牛养殖场、乳制品企业以及消费者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针对这一情况,我国需要通过建立奶牛养殖业保险制度、提升乳制品加工企业质量、积极引导国民消费、合理设置关税水平、监控乳制品进口动态等措施来不断推动我国乳制品产业的发展。我国乳制品行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因此,政府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加强对于乳制品企业的监督作用,与企业共同落实质量管理措施,保障我国乳制品行业稳定发展,不断拓宽其市场、增强其竞争力,在全球化进程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魏艳骄,朱晶.乳制品进口对中国不同规模奶牛养殖效率的影响[J].资源科学,2019,41(08):1475~1487.
[2]马珊,高艳.中国乳制品进口影响因素研究——基于VAR模型[J].中国商论,2019,(04):82~85.
[3]彭虹.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现状及政策优化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1):40~47.
[4]王玉庭,杜欣蔚.乳制品进口对中国奶业的影响及发展思路[J].农业展望,2018,14(11):96~96.
[5]魏艳骄,朱晶.进口来源国?技术含量与技术进步——基于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对国内乳制品加工业技术进步影响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7,33(07):74~86.
[6]程静.进口奶制品贸易对我国奶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内燃机与配件,2017,(01):84~85.
[7]姜冰,杨光,曹亚楠,等.基于贸易视角的中国乳业发展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8,54(05):139~139.
[8]吴琳瑜.中国乳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经贸,2018,(19):43~44.
[9]PENGHong.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现状及政策优化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001):40~47.
[10]刘涛,胥洪,张吉.乳制品安全问题对我国乳制品进口贸易影响[J].食品界,2017,(9):29~29.
[11]杜欣蔚,王礞礞,王玉庭.中澳奶业贸易现状及中澳自贸协定对我国奶业的影响分析[J].中国畜牧业,2019,524(05):33~35.
作者简介:
宁春玲,供职于中国化纤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