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角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020-12-23郑尧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影响

【摘要】本文对有关父亲角色对儿童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以及社会性行为三方面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试图发现父亲角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未来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儿童家庭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父亲角色;儿童社会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0)7/8-0059-0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为儿童提供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家庭结构和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改变。人们逐渐意识到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对男孩发展的影响。〔1〕随着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日益增多,人们也看到了“父亲缺席”对儿童发展各方面所产生的消极影响。〔2〕以往有关父亲角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历史时期下人们对父亲角色(身份)及其职责的不同认识和期待等方面。兰姆(Lamb)指出,父亲既是家庭的供养者、道德的训诫者,也是母亲情感的支持者和孩子的照料者。〔3〕近年来,有关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者通常选择某一要素,如亲子关系、父亲角色参与、父亲角色缺失等进行专门讨论。已有研究发现,积极的父亲角色或高水平的父亲参与能显著促进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以及个性和自我意识等的发展。〔4〕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指儿童在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关系中表现出的观念、态度、情绪以及行为方式等,包括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如智力水平、自我意识、性别图式等),社会性情感(如依恋关系、人格特质等),社会性行为(如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人际交往等)等。〔5〕本文对有关父亲角色对儿童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三方面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试图发现父亲角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未来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儿童家庭教育提供参考。

一、父亲角色对儿童社会性认知的影响

儿童社会性认知主要指儿童不断接受他人影响以消除自我中心,使认知不断具有社会属性的过程,主要包括儿童对自己和他人、个人和团体以及相互间关系的认识。〔6〕已有研究发现,儿童社会性认知与父亲角色的相关性可能高于与母亲的相关性。例如,美国耶鲁大学一项持续12年的追踪研究表明,从小被父亲带大的孩子往往比母亲带大的孩子智力更高,反应更敏捷,也更容易在未来取得成功。〔7〕早期环境中如果父亲角色缺位,则可能导致儿童由于缺少来自男性性别角色的影响和认知思维方式的引导而出现自我意识和认知水平的滞后。

当前,大多数研究都是从父亲角色参与的频次和质量方面来考察其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例如,麦克海尔(Mchale)和克劳特(Crouter)研究发现,相比其他女孩,与父亲交往更多的女孩在自然科学、数学等学科上的成绩往往表现更好,智力测验分数也更高。也有研究表明,父亲常常表现出比母亲更强的教育子女的欲望,〔8〕而且这种作用对处境不利家庭儿童的影响更大。例如,考伊(Caughy)等人研究发现,在母亲因素被控制后,父亲的参与教养水平仍然可以直接预测儿童学前阶段的数学和阅读成绩。〔9〕还有学者探讨了父亲角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间接作用。例如,项亚基于家庭生态系统理论,从横向和纵向角度对父亲教养方式及其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各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父亲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言语、理解能力等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并且两者关系还受儿童气质特点、控制水平等中介作用的影响。〔10〕另外,研究发现,父亲角色缺失会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产生抑制作用。例如,李霞的研究指出,在离异家庭中儿童因为长期缺少父亲的陪伴,在学前阶段的数学、计算和方块设计等测试中有明显落后于其他家庭儿童的迹象。〔11〕

性别角色也是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儿童性别角色主要包括性别角色概念和性别角色知识两方面内容。〔12〕有研究表明,在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父亲所扮演的独特榜样示范和行为强化效应使儿童能够获得更清晰的性别角色概念和自我同一性认识。〔13〕董光恒等人的研究表明,早期父亲角色的缺失会导致孩子性别角色意识发展的滞后,4岁前失去父亲并在单亲母亲权威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男孩,会表现出明显的女性化角色认同和行为方式,更喜欢女性喜爱的事物,乐于参与女性感兴趣的活动。〔14〕相关心理研究还表明,在家庭中,如果父亲性格软弱而母亲较为强势,则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出现性别角色认同障碍。

二、父亲角色对儿童社会性情感的影响

儿童社会性情感主要指儿童在社会生活中对各种情绪态度等的体验。以往研究均表明,早期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情感发展和人格形成的主要动因,〔15〕而父亲作为家庭中的核心成员,对儿童社会情绪健康、人格塑造等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有研究发现,长期成长于父亲缺失家庭的孩子,容易患上父爱缺乏综合征,也更容易出现情绪暴躁、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16〕而有机会与父亲长时间相处的孩子,其心理调适能力往往更强,情绪更稳定,较少出现心理方面的疾病。〔17〕

熊莲君通过对3~6岁儿童情绪社会性发展和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定量研究发现,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可以显著负向預测儿童的社会情绪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18〕黄河研究发现,高文化教育水平的父亲,其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往往较强,情绪发展也更健康。也有研究发现,父亲的教养风格会影响子女人格特征的形成,父亲身上的很多特点,如勇敢、理性、创新等品质,能够对子女健全人格的塑造产生积极影响。姜兰研究发现,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亲,其孩子往往更加独立和自信;采用溺爱型或放任型教养方式的父亲,其孩子的独立性往往较差,但审美能力和幽默感会较强。同时,该研究还指出,父亲采用多种教养风格将更有利于子女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19〕类似的结论在张光珍等人的研究中得到证实。研究发现,父亲的教养方式可以通过和儿童气质、控制力等的交互作用,影响儿童的内在情绪和外在行为表现,严厉的教养方式更容易导致害羞型儿童更加焦虑,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低下,而控制能力较差则可能导致儿童缺乏自信、情绪不稳定等。〔20〕

国外研究大多集中于父亲参与、亲子关系等对儿童社会性情感发展的影响,且更偏向于行动和实验方面的研究。例如,有研究者运用随机对照组的干预实验方式,通过有意增加家庭中父亲和女儿间开展体育活动的次数来验证父亲角色参与和亲子互动对女孩社会性情感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质量的亲子体育活动可以显著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水平,且有利于提高父女亲子依恋关系的质量。〔21〕达雷尔·米斯(Darrell Meece)研究发现,父亲角色参与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男孩和女孩早期情绪技能的发展,也会影响他们未来在学校的生活适应状况。〔22〕不过,也有学者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例如,帕特奈克(Pattnaik)等人研究发现,父亲角色的作用因其所处的时代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会产生不一樣的变化,即使是同样的父亲教养方式(民主型或专制型),在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也会对儿童的社会性情感发展产生不一样的影响。〔23〕

三、父亲角色对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影响

儿童社会性行为一般是指儿童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情感发展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积极的社会性行为(如分享、合作等)和消极的社会性行为(如攻击、退缩等)。〔24〕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的社会性行为与父亲参与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有密切关系。例如,李晓薇研究发现,父亲角色参与能预测儿童的社会适应和外在行为问题,且这种影响在母亲高参与度下作用更为显著。〔25〕毕岢等人的研究也发现,专制型父亲教养方式能显著预测3~5岁儿童的助人行为。〔26〕类似的研究结论在王桂芬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部分证实。研究发现,父亲参与教养的“规则约束”“间接支持”和“学业鼓励”维度与儿童的攻击行为、害羞退缩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学业鼓励”对儿童攻击行为有预测效力(解释率为10.4%)。〔27〕

另外,还有人对父亲角色缺失和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斯坦利(Stanley)等人在研究中将儿童分为完整家庭组和父亲缺失家庭组,分别对两组家庭的儿童人际交往问题解决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父亲缺失家庭组儿童的社会适应和问题解决能力显著低于完整家庭组的儿童,且对女孩的影响比男孩大。〔28〕李梦娜等人的研究也发现,父亲角色缺失对儿童道德行为、人际关系等有重要影响。〔29〕

综上所述,近年来有关父亲角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虽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已有研究仍然存在对父亲角色概念界定不清、理论基础薄弱、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研究视域相对狭窄等问题。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第一,完善对父亲角色概念的界定和结构要素的梳理,重点考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对父亲角色含义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努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当今社会现实的父亲角色概念。第二,夯实研究的理论基础,构建更加系统的研究模型。研究者可以灵活运用家庭生态系统模型等构建父亲角色对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机制模型。第三,改进已有研究方法和工具。研究者可以在借鉴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开发符合我国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家庭结构特点的儿童社会性发展测验量表、父亲角色(父亲参与)观察量表等。同时,综合运用实验法、测验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增加横向和纵向的研究,从而对现有的研究结论进行补充或修正。第四,拓展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另外,研究者应当加强对弱势群体家庭儿童发展的关注和研究,同时考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状况,以及父亲角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深化父亲角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波,张智.美国儿童发展中父亲影响作用研究综述〔J〕.当代青年研究,2004,(2):47-51.

〔2〕张文心.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0.

〔3〕MICHAEL E LAMB.The history of research on father involvement〔J〕.Marriage and Family Review,2000,(29):23-42.

〔4〕许颖.父亲参与早期教养:父亲角色态度的影响〔J〕.儿童发展研究,2015,(2):54-57.

〔5〕俞国良,辛自强.社会性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侯春在.早期劳动教育与儿童社会性认知的发展〔J〕.教育评论,1999,(4):3-5.

〔7〕〔29〕李梦娜,周燕,陈穗清.父亲角色缺位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综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8,766(6):47-51.

〔8〕PATRICK MITCHELL.The down to earth dad〔J〕.Childrens Voice,2008,(1):21.

〔9〕CAUGHY M O,BRINKLEY D Y,SMITH E P,et al.Fathering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and kindergarten achievement in low-income racial-ethnic minority children〔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20,(2):215-225.

〔10〕项亚.气质的有效控制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纵向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11〕李霞.父亲角色在孩子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6):639-640.

〔12〕黄鸿,李雪平.父亲参与对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及教育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13,(3):57-59.

〔13〕金春寒.父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基础教育研究,2005,(10):252-254.

〔14〕董光恒,杨丽珠,邹萍.父亲在儿童成长中的家庭角色与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10):689-691.

〔15〕高盛华.幼儿社会性情感及其成因探析〔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6):72-73.

〔16〕戎梅.家庭教育呼唤父亲角色的回归〔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4):71-72.

〔17〕邓李薇.亲子依恋中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其角色建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08-111.

〔18〕熊莲君.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7.

〔19〕姜兰.父亲教养方式与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关系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7.

〔20〕张光珍,王桑,梁宗保,等.父亲养育对2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气质的调节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9,(1):38-47.

〔21〕YOUNG M D,LUBANS D R,BARNES A T,et al.Impact of a father-daughter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on girls social-emotional well-be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19,(3):294-307.

〔22〕DARRELL MEECE.Resident father-child invol?vement:Associations with young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kindergarten readiness in the ECLS-B〔J〕.University of Tennessee at Chattanooga,2013,(6):1-9.

〔23〕PATTNAIK J,SRIRARM R.Father/male involvement in the care and education of children:History,trends,research,policies,and programs around the world〔J〕.Childhood Education,2010,(6):354-359.

〔24〕庞丽娟,陈琴,姜勇,等.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24-30.

〔25〕李晓薇.父亲教育参与对幼儿社会适应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5):890-893.

〔26〕毕岢,吴丽芸,施建农,等.3~5岁儿童助人与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19):2407-2413.

〔27〕王桂芬.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D〕.四平:吉林师范大学,2018.

〔28〕STANLEY B K,WEILEL W J,WILSON J.The effects of father absence on interpersonal problem-solving skills of nursery school children〔J〕.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2014,(6):383-385.

The Impact of Fatherhood on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Zheng Yao

(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literature on the impact of fatherhood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cognition, emotion, and behavior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mechanism of fatherhood impact on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offer some related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study in this area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the families with children of this age group.

【Keywords】fatherhood; childrens sociality; impact

* 通讯作者:郑尧,E-mail:169199385@qq.com

猜你喜欢

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影响大师
I Have the Right to Be a Child
Say 'No'Because It's Your Life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