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俭逼下”与“奢逼下”

2020-12-23陈鲁民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刘表隋文帝君王

陈鲁民

后汉三国时,南阳太守王畅洁身自好,生活俭朴,衣食住行比其下属还不如。他的学生刘表就进谏说:“奢不僭上,俭不逼下。”意思是说,我理解你这样紧巴巴地过日子,是想为端正吏治带个节俭好头;可是,你想过没有,这样做就会对下属产生一种压力,让他们很不好办。和你一样俭朴吧,他们不愿意委屈自己;比你过得好吧,他们又不好意思,有点左右为难。

刘表这句话是引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叔孙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饼菜羹,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则良大夫也,其俭逼下。”意思是说,叔孙敖担任楚相,坐的是母马拉的普通运输车,吃的是粗饭、菜羹和干鱼,冬天穿羊皮衣,夏天穿葛布衣,脸上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你堂堂相国都过成这样了,下属们是不是该比你还差,这不是逼他们吗?

古往今来,那些带头过俭朴日子的头头脑脑,无非出于两种考量:一是俭以养德,用俭朴生活来砥砺意志,锤炼操守;二是通过自己的模范作用来影响下属,形成俭朴风气。应该说,其出发点是好的,作用也是明显的,只要不过分,不走极端,都是应该充分肯定的。除了叔孙敖,王畅、包拯、海瑞、于谦这些著名清官的带头节俭,有些君王也身体力行。汉文帝在位23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隋文帝“居处服玩,务存节俭”;朱元璋提倡吃四菜一汤;道光皇帝穿补丁衣服等,都曾被传为以“俭逼下”的美谈,也对遏制官员的奢侈风气起到过一定作用。

与“俭逼下”相反的是“奢逼下”——这个词是我生造的。君王或上官的奢靡之风,肯定会直接影响或带动下属跟着学,而且学得更快、更自觉,几无阻力。古人早就认识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规律,提醒世人“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而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无数事例也在不断印证这些个道理。

隋炀帝追求奢华,纸醉金迷,“逼”得下边的官员也有样学样,声色犬马,一掷千金。结果隋文帝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财富,很快被这帮败家子挥霍一空,最后,大厦倾覆,江山易手。有些官员生活奢侈,于是上行下效,下属也被“逼”得竞相追求奢华生活,转而拼命搜刮百姓,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罗马帝国时代,宫廷一次宴会,常常一吃就是三四天,只要皇帝没有命令退席,谁也不敢中途离席而去。宫廷中的吃喝风又影响到民间,许多贵族也没日没夜地拼命吃喝,比谁吃的时间长,比谁的酒菜档次高,比谁的客人多。结果,全国上下吃喝无度,奢靡成风,无人生產,无人读书,也无人御敌,辉煌了好几百年的古罗马最终走向衰亡。

思古鉴今,相比较而言,“俭逼下”与“奢逼下”,前者肯定更有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后者则有百害而无一利。道理很简单,如果大多数官员都能量入为出,节俭度日,老百姓的负担就会轻很多,这就是清代官员张伯行说的那个道理:“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反之,如果君王或高官们奢靡成风,追求鲜衣怒马,山珍海味,不仅会大大加重民众负担,而且会带动下级官员也竞相仿效,讲吃讲穿,追求奢华,进而影响社会风气奢华而糜烂,最终会导致江河日下。历史上毁于奢靡风气的国家和朝代屡见不鲜,教训沉痛。

有鉴于此,多一点“俭逼下”,或许会使某些官员的日子没那么潇洒安逸,但总比“奢逼下”的腐败成风,骄奢淫逸要强得多。

郭旺启荐自《检察风云》2020年第16期小黑孩/图

猜你喜欢

刘表隋文帝君王
不以公权泄私愤
刘表: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姜太公钓鱼
汉末“八俊”考
隋文帝造字
烽火戏诸侯
虎狼之地难中立
老子与治国
刘表:外宽内忌,好谋无决?
艺术加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