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教学的两大“利器”

2020-12-23刘日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2期
关键词:吟诵利器古诗教学

刘日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目前的古诗词教学大都采用“四环节”法,即知背景、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这容易給学生带来思维定式,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为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大胆突破,在原来基本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要有意识地介绍诗歌的创作历史和背景,使学生深入探究古诗词的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古诗词,自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关键词]古诗教学;吟诵;意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4-0042-02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它源远流长,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研读统编教材,我们发现古诗词的比重大大增加了。因此,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意义重大。目前,古诗词教学基本是“四环节”,即知背景、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无论是年级的高低,古诗词的学习都逃不开这个套路。这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确实起到了帮助指导作用。但这一方法用久了,学生就会形成思维定式,同时对教师自身而言也是一种思想上的束缚。古诗词字短情长,意蕴悠远,教学方法绝不止于此。

教材版本在变,教学内容也在变,这都让教师难以把握。不管怎么变,教师都应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下表),根据低、中、高年级的学情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从表格可以看出,古诗词教学要体现差异性,不能随意拔高古诗文的教学要求。其次,无论是哪一个学段,都强调诵读。这说明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这也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一利器。随着年段的增高,教师要渗透历史与背景,让学生读懂古诗词背后的意蕴。这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二大利器。

一、古诗词教学应引导学生吟诵

在古代,诗词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形式:印刷、手抄和口传。口口相传的内容主要就是语音和韵律。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吟诵是古代最便捷的传播方式,也是学习古诗词的传统方式。古代文人墨客通过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吟诵古诗词时的腔调——语调和节奏则是作品情感表达最直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每一首古诗词的曼妙所在。在课堂上,吟诵是带领学生进入诗词意境的最佳利器。

由于时间、地域等原因,同一首诗词会出现不同的吟诵版本;同时,吟诵多出自乡音,各地的方言不一样,吟诵的方式也不同。尽管在节奏、平仄、情感等处理上能保持一致,但终究难以推广普及。目前,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诵读,更便于诵读的推广。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展开诵读呢?

(一)演读

演读的重点在“演”。当读到诗歌、看到插图时,学生心中自会有见解。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根据体会到的诗意设计相应的动作进行演一演,效果会大不一样。其实,这种形式往往在小学的文艺汇演中常看到,运用在课堂中也是极好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创造力,他们设计的动作会不相同。因为演读的重点不是为了读起来形式好看,而是为了让学生边读边演边感悟,达到以读悟情的目的。这也符合课标强调的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优美等方面的要求。

(二)吟唱

在古诗学习中,采取童声合唱的形式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和作者的情感。古时候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是通过艺伎的演唱得以名扬天下的。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给这首作品配乐,带领学生歌唱。这样的学习形式新颖,学生接受快,解决了学生背诵的难题。高年级时,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可采用这种方法。简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配上表达同样情感和节奏相近的音乐,鼓励学生唱出来,不仅学生喜欢,而且教学效果显著。

(三)日积月累

统编教材除了课文的古诗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外,还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板块中呈现不少的古诗词,要求学生背诵积累。都是教材中古诗词,但作为课文形式出现的古诗词和作为“日积月累”形式出现的古诗词在教学方法、教学用时上是不能一样的。“日积月累”强调积累,因此教师可以化零为整,将课文中相对不是重点考察出现的古诗词、教学中拓展的古诗词进行整合,鼓励学生在每日的早读时、课前5分钟进行诵读积累。

二、古诗词教学应介绍背景

吟诵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一大“利器”,且适用于低年段的教学。随着年段的升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提升了,读懂古诗词背后的深意就更为重要了,所以古诗词教学的第二大利器就是了解背景。

(一)介绍古诗词作品的背景

在开篇,我们提到目前的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四环节”,在开课伊始就向学生介绍作者,一般都会提到诗人的名号。如,说到李白那就是诗仙,号青莲居士,风格浪漫;说到杜甫,那就是诗圣,关心百姓疾苦。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会出现在考题中,所以课堂中都会强调。但应该明白的是,这绝对不是古诗词教学中的“知背景”。虽说李白是忠实的浪漫主义者,但不代表诗中没有伤心苦闷的方面。片面地介绍往往导致人物形象脸谱化,使学生无法认识到文字背后那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诗人。只有从多方面查询、了解,才能知道作品的深意,才能体会诗词的出整体意蕴。

(二)了解诗人的基本信息

诗人的基本信息包括诗人的出生年代、身份地位和生平事迹等。首先是出生年代。如,李白与杜甫两人是唐诗中的两座高山,但风格大不相同。究其原因,李白生活在唐朝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愁苦较少;而杜甫生活在唐朝后期,经历外邦来袭、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之苦,因而诗歌中现实苦难较多。二是要介绍作者的身份地位和生平事迹。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一首思亲之作。学生接触后很有可能会对王维这个诗人形成刻板的印象,无法品味出王维年少时对仕途的热情和中年后对“无为”思想的追求。再比如,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他出身名门——范阳卢氏,这是当时唐朝望族“五姓七家”之一。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卢照邻不负众望,年纪轻轻就成了邓王李元裕的典签。如果只是了解到这些信息,在读诗人作品时很容易认为字里行间都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实则命运弄人,卢照邻身患疾病,药王孙思邈也无可奈何。了解了这样的生平事迹,我们就不难读出诗人作品《元日述怀》中对命运的追问。

除此之外,诗人的基本信息还包括了家庭状况、结交朋友和后世影响等,不做一一赘述。

(三)了解时代背景

古时文人都有报国之心,作品中往往也会体现时代环境、个人际遇以及文化背景等内容。如,唐代的边塞诗往往会出现胡琴、羌笛、葡萄酒等词,这是因为当时的国家环境。在唐代,不少知识分子豪情万丈欲立功边塞,这是做官的途径之一,即中举之后先下基层做低级官吏,然后到边地从军,再回到中央中枢机构。了解这样的背景之后,再读懂一些边塞诗就不难了。

(四)传统意象

学生在做课外题时特别怕碰到没学过的古诗。因为词句意思不明,对作者了解不多,所以无法把握诗歌想表达的情感。其实,如果诗句中出现明显的表示意象的词,那么学生就能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如, “柳树”代表惜别,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冰心”代表忠贞的品格,如“一片冰心在玉壶”;“月亮”代表相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蝉”代表品行高洁,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这些意象有趣好记,学生易掌握,是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

只有多个角度去探寻诗词的内涵,才能真正读懂诗人,才可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如流星划过的诗(词)人引为人生知己。但这并不是要拿教材和教案中的相关内容向学生一股脑地介绍,而是适当要选取,根据古诗词表达意境进行恰当取舍,否则得不偿失。

作为精读课文出现的古诗词,一般是三首古诗词组成一篇课文。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借鉴群文阅读的形式开展备课、上课。在教学中,不要把三首古诗词分开,要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如,五年級下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就是《古诗三首》,分别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和雷震的《村晚》。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从单元导语中获得灵感,了解三首古诗都在讲童年的愉快生活。接着,教师要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信息,发现三首诗都是诗人年迈时触景生情而作。范成大与杨万里是至交好友,《四时田园杂兴》组诗更是由杨万里来做序。这些信息足以使课堂教学不一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古诗词时,学生不会满足于理解古诗词的基本意思,会从诗(词)人故事中主动探寻诗歌的内涵。

当然,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具体的课堂呈现其实是教师的世界观、方法论与学生智慧互动迸发的结果。只有读通诗歌、读懂诗歌才是最好的课堂,也才能传承民族的优秀文化。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吟诵利器古诗教学
用好审计利器,促进管理提升
讴歌新利器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韵兮境兮
Who am I?5款不可貌相的数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