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不知道的防弹衣

2020-12-23荒沙

学与玩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机动性防弹衣躯干

荒沙

大家平时看电视剧或新闻的时候,都不难发现防弹衣的身影。防弹衣又叫防弹背心、避弹服等,是部队必备的单兵防护装具。不同兵种的防弹衣是不同的,但它们的核心功能却是一样的——预防子弹或是弹片对士兵的伤害。除了这些,防弹衣还有什么鲜为人知的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防弹衣的故事。

防彈衣与盔甲的“师承关系”

小读者们第一次听到“防弹衣”这个名字,是不是觉得充满科技感?毕竟它的作用是“防弹”,制作的过程中一定是加入了什么高科技材料。其实不然。现代防弹衣的雏形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两军对垒,士兵除了手中的兵器,还要穿上重重的盔甲,拿着防护的盾牌。盔甲和盾牌的作用,就是减少兵器对身体的伤害,是不是和防弹衣的作用是一样的?

鉴于盔甲对身体防护的重要性,古代各国对盔甲的研究投入都非常大,并在材料上做足了功夫。据不完全统计,古代盔甲的制作材料涵盖了皮革、金属、木制品等。此外,中国还造出了粗纤维的纸甲,《新唐书》记载:“襞(bì)纸为铠,劲矢不能透。”襞在这里是折叠的意思,用纸叠的铠甲,飞箭都不能穿透。原来,制作铠甲的纸要叠成3寸厚,还要刷上桐油,工艺相当考究。所以,一副纸甲的价格要远高于铁甲。

但是,在实际作战过程中,盔甲实在太笨重了,对士兵作战产生了很大的阻碍;另外,盔甲的耗资也很大。所以,随着战争形态的演变,盔甲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风生水起”的防弹衣

1901年的一天,美国总统威廉·麦肯雷被刺身亡,举国震惊。震惊之余,美国有些人开始反思:为什么不能做一款能有效阻挡子弹的“衣服”呢?于是,人们开始寻找防弹的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防弹衣的研制进入了实质阶段,当时的主要方法就是将钢板置于天然纤维织物里。然而,由于钢板太笨重,再加上防弹效果不好,各国研制出的防弹衣并没有得到真正普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统计,他们的伤亡有80%来自弹片,而这些伤亡中有70%是因为身体躯干受伤。所以,研制防弹衣保护身体特别是躯干安全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这期间,英国先研究出了由三块高锰钢板组成的防弹背心;不久后,美国也研制出了由铝合金与高强尼龙组合的防弹背心。这两种防弹背心,无论是硬度还是强度,都较以往得到很大提升,但却依然没有解决重量问题。

20世纪7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研制出一种合成纤维——凯夫拉,防弹衣的材料因此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凯夫拉的防护强度是尼龙材料的1.6倍,钢材料的2倍。但它很轻,密度仅为钢铁的五分之一,很好地解决了防弹衣笨重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防弹材料,重量只有凯夫拉的三分之一。

值得骄傲的是,我国已经成为能独立自主研发、制作、生产防弹衣的少数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制造的防弹衣占全球市场的70%,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和好评。

防弹衣的“搭档”为什么没出现

小读者们看到这里,大概会有疑问了:为什么只有防弹衣,而没听说有防弹裤呢?根据《野战外科学》这本书中的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战斗中,我军下肢受伤率高达35%。可见,保护下肢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为什么不生产防弹裤呢?

其实,这是由作战需要决定的。战斗中,广大官兵要有高度的机动性,这种机动性主要体现在下肢上,身体躯干则基本不需要大幅度运动,所以,穿上防弹衣对作战中的运动没有太大影响。防弹裤就不同了。虽然现在的防弹材料解决了重量问题,但其灵活性并不高。如果战士们穿着板着腿的东西,哪里还有机动性可言呢?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的防弹材料肯定会有更大的进步,说不定以后真的能研制出一种轻盈、柔软的防弹材料,那防弹衣就不再“孤单”了。

猜你喜欢

机动性防弹衣躯干
人走路时为什么要摆手?
军用混合动力越野汽车技术特点分析
游泳教学中流线型身体姿态的教学与训练方法
基于BTT的反鱼雷鱼雷拦截弹道研究
关于军事装备运输性问题的研究
歼十在行动
印新防弹衣,1秒钟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