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庙广场看金鱼

2020-12-23天山雪

学与玩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宫廷鲫鱼金鱼

天山雪

金鱼在古人的生活,特别是宫廷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红墙黄瓦的皇家建筑和金鱼在颜色上似乎天生就是一对“好搭档”。在2019年11期的《学与玩》杂志中,我们提到过很多和宫廷金鱼有关的趣事。近日,“2020年宫廷金鱼文化特展”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广场举办。这次,金鱼在皇家建筑中又会“讲”些什么故事呢?

五湖四海话金鱼

金鱼是野生鲫鱼的突变个体。一个物种发生突变的概率不大,那么金鱼是怎么成为今天常见的观赏鱼的呢?这就要说到佛教的放生思想了。早在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就上书唐肃宗,在天下设置放生池。到了宋代,宋真宗更是以整个西湖为放生池,禁止一切渔猎行为。红色、金色鲫鱼是首选的放生对象。随着人工养殖技术的发展,金鱼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北京历来有养殖金鱼的传统。老北京有一句话:“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句话生动地描述了老北京富足、悠闲的生活状态:天棚遮阴防虫,石榴象征多子多福,金鱼寓意金玉。著名作家老舍就曾在《我的理想家庭》中写道:“院中至少也有一两盆金鱼,小树上悬着小笼,二三绿蝈蝈随意地鸣着。”

中国古典园林素重山水,有水往往就有鱼,游鱼就成为园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著名作家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写道:“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此外,园林中金鱼池的静景与游鱼的动景,形成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景观,极大地增加了园林的趣味性。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廣东两地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成为我国新的金鱼养殖主产区。福州近年来培育的兰寿金鱼因色彩丰富、体态雄壮、雍容华贵,广受国内外爱鱼人士的欢迎。广东有悠久的金鱼培育、养殖历史,位于广州花地湾的花鸟鱼虫市场是中国最大的观赏鱼贸易集散地,也是我国对外展示金鱼文化的重要窗口。

古今名人赏金鱼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游览杭州西湖时,看到南屏山兴教寺臻师和尚喂养、观赏金鲫的鱼池,写下了《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一诗:“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余。还从旧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觅手书。”宋高宗赵构痴迷金鲫,他在南宋都城临安营造德寿宫,凿池蓄水,广搜天下金鲫,并设立了专门管理金鲫的官职。此举开创了皇宫内设置金鱼池的先河,名扬天下的宫廷金鱼由此萌芽。

明代才子解缙擅长对对联。他幼时随老先生游南京金水河时,先生出了一个上联:“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解缙看到河畔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游客,随口对出下联:“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到了清代,金鱼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坦坦荡荡”是皇家修建的金鱼池,乾隆皇帝曾多次在此观鱼,并写下诗句:“凿池观鱼乐,坦坦复荡荡。泳游同一适,奚必江湖想。”1909年,端康太妃在延禧宫兴建了一座三层的西洋建筑,用来置水养金鱼。隆裕太后十分喜欢这里,亲笔题写了“灵沼轩”的匾额。

“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周瘦鹃痴迷金鱼。他将自己的爱莲堂称为“养鱼种竹之庐”,还开辟了一个专门陈列金鱼的房间,题名为“鱼乐国”。此外,他还写了《养金鱼》一文,详细地描写了自己养金鱼的故事,并称自己“以鱼会友”。

猜你喜欢

宫廷鲫鱼金鱼
锋芒毕露的法国宫廷画家
鲫鱼
鲫鱼之美
第六道宫廷古法白米饭
小金鱼
宫廷古法白米饭
小金鱼
“病”友们的宫廷大戏
鲫鱼的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