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语文课堂的节奏艺术

2020-12-23孟玉琳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0期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课堂

孟玉琳

摘 要:语文课堂的节奏艺术不单体现为如何断句、如何卡点、如何对韵,更多地应体现为教师对语文课堂的整体把握是否到位。主要论述把握语文课堂节奏的重要意义,从转变教学思想、灵活使用教学语言、采用多元的教学风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选择恰当的文本内容这五大层面入手,对如何创造低年级语文课堂的节奏艺术做出具体论述。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课堂;节奏艺术

节奏是一种有序、稳定的运动,主要指的是某人在参考文字内容、结合具体语境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自身的生理气息去调动自身的内心情感,营造出一种抑扬顿挫、循环往复的奇妙状态。由此可知,语文课堂“节奏”指的是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材、具体学情,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教师、学生、教材形成不快不慢的规律性运动,它在语文课堂中产生,贯穿于语文课堂的始末,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外部呈现。

一、把握语文课堂“节奏”的重要性

真正的好教育应是引导学生成长和变化的教育,应是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教育,应是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教育。由此可见,拥有节奏感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的好教育,才能教人变好、教人变活。

同时,把握语文课堂节奏还是实现语文课堂调控的核心手段。常听语文教师反馈“学生跟不上”“管不住学生”“学生不感兴趣”“达不到预设效果”等,其原因就在于语文教师自身没有把握住语文课堂的特有节奏,很难有效地实现课堂调控。当然,语文课堂美不美、够不够艺术,并不是教师一人可以决定的,而应该是教师、学生、教材内容三者的有机配合。教材并不是死的,它是活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用心发现、用心挖掘。比如,在对部编版一年级(上)识字部分的《识字2.金木水火土》进行教学时,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教读、翻译、教写,相信学生一定很难集中注意力。于是,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快板教学形式,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快板,引导他们一边打快板、一边朗读课文“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古今。”甚至可以将课文创作成有节奏、有韵味的快板文本。叶澜女士曾提出:“课堂应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关注人的发展的课堂。”而快板教学恰好通过把握课堂节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课堂,也为学生提供了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二、低年级语文课堂的节奏艺术

1.转变教学理念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师是课堂的唯一指挥者,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参与学习活动。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严格遵循三维教学目标,在授课时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节奏变化、上课状态、能力培养情况等,若不把握好课堂节奏,则很难满足以上提出的备课、授课要求。因此,各语文教师可以将语文课堂节奏作为出发点,认真分析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为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设置合适的“卡点”,最终创设出一堂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语文课堂。比如,在对部编版一年级(上)识字部分的《识字3.口耳目》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演绎式教学,提前备好松树、钟表、弓箭等道具,让学生对“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等教学内容进行表演,在表演之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口号快速做出动作,以培养学生的行动力、创新力和思维力。在正式开展演绎教学时,踩准节奏非常重要,在示范时节奏要适當放慢,在喊口号时节奏要适当放快。

2.灵活使用教学语言

人们普遍认为:语文是一门教会学生说话的学科。这句话有其合理之处,因为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确实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但是也有不合理之处,因为语文不仅是简单地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更多的是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语言,如课堂板书(书面呈现)、肢体动作(身体呈现)、口头解说(口头表达)、高声歌唱(音乐语言)等,而不应该将语文教学局限于口头表达。比如,在对部编版一年级(上)课文部分的《课文1.秋天》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有节奏地开展朗诵教学、书画教学、歌唱教学。在开展朗诵教学时,教师应着重强调“凉了”“黄了”“落下来”等关键词,轻读“蓝”“高”等字眼,用轻快的节奏感烘托作者对秋天到来的渴望。当然,仅开展朗诵教学是不行的,还需融入书画教学,教师一边读,学生一边画,教师读完之时便是学生完成整幅画作之时,有节奏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语言,既能够确保语文课堂的有序性、稳定性,又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到真知识。

3.采用多元的教学风格

语文教学风格指的是语文教师在多次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独特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极具持久性,一经形成,便很难有所改变。因此,语文教师拥有自我的教学风格是一把双刃剑。为避免学生出现审美疲劳,各语文教师应多多尝试新的教学风格。一般而言,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主要包括典雅型、情感型、思维型、导学型、语感型这五大基本类型。第一,典雅型教师擅长用质朴的语言诠释意味深长的道理,并且赋予学生一种娓娓道来的温馨感受;第二,情感型教师擅长用情真意切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第三,思维型教师擅长用极强的逻辑说服学生,用高强度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能力;第四,导学型教师擅长采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他所提前创设好的情景中,能够轻松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五,语感型教师擅长引导学生从语体、语境、语情、语势等层面品味课文内容。以上五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采用不同的教学风格,便拥有不同的语文课堂节奏。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分析每一次教学内容分别适合怎样的教学风格。比如,在对部编版一年级(上)的识字部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语感型教学风格,其原因在于这部分内容音律感特别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对部编版一年级(上)的课文部分进行教学时,教师则可以采用情感型教学风格和导学型教学风格,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以朗诵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对部编版一年级(上)的汉语拼音部分进行教学时,教师则可以采用思维型教学风格,帮助学生打牢语文基础知识。当然,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风格,都应准确把握语文课堂的节奏,充分挖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4.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思维变化将引发整个语文课堂的节奏变化。因此,教师在把握语文课堂教学节奏时,一定要与学生的思维变化相适应。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是非常跳跃的、非常不稳定的,思维节奏的变化周期为:活跃—疲惫—再活跃。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的活跃期开展快节奏的教学活动,在学生的疲惫期开展趣味性更强的慢节奏教学,以此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语文知识。比如,在对部编版二年级(下)课文部分的《课文4.邓小平爷爷植树》进行教学时,由于课文较长,生字词相对较难,学生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教师可以适当地放缓节奏,邀请全班学生前往花壇,开展植树比赛,待到学生玩得尽兴时,教师一定要及时收住,快速地引领学生重回教室,对课文进行朗读、诵读,引导学生边读边对比自己种树的步骤与邓小平爷爷种树的步骤,看一看有哪些不同。相信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一定能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等到学生再一次出现疲软状态时,教师则可以再一次地邀请学生前往花坛,一边为种植的树浇水,一边背诵课文。

5.选择恰当的文本内容

文本内容是决定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重要因素,其原因在于不同的文本拥有不同的文体、内容、情感、内涵等。因此,在对不同文本进行教学时,应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节奏,以适应多元化的文本节奏。纵观部编版小学语文一、二年级的教材内容,不难看出,主要包括识字部分(简短儿歌)、课文部分(多为简短的记叙文或诗歌)、汉语拼音部分。基于此,我们在开展识字教学时,应采用快板教学、歌唱教学等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明快的语文课堂节奏。在开展诗歌教学时,应采用画画教学,让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大意,然后在教师的领读和陪读中,背诵诗歌。比如,在对部编版二年级(下)的古诗《村居》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敏锐地抓住“纸鸢”(风筝)要素,有节奏地开展做纸鸢、放纸鸢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对《咏柳》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澄云路(此过程应有家长的陪同),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柳”,其原因在于真正具有节奏感的语文课堂应是源于生活、忠于生活的。很多学生对《咏柳》倒背如流,却对现实生活中的“柳”的姿态、生长环境一无所知,这一现象在告诫广大的教育者,一定要把握好教学节奏,适当地放缓步伐,引领学生去感受生活,切忌盲目图快。

三、结论与思考

准确把握语文课堂的节奏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经验、创新创造力等都具有严格要求。因此,如若语文教师暂时无法很好地创造语文课堂的节奏艺术,不必气馁,而应该进行多次尝试,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最终掌握把握语文课堂节奏的能力。在培养自我的节奏调控能力时,新手老师需要加强自身对教材内容的熟悉和理解,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要勇于开展实践活动,不要盲目地照搬一些优质教案中的教学方法;老教师则需要跳出舒适圈,多多钻研新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不应让自己多年形成的教学风格束缚了自己。

参考文献:

[1]王洋.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快乐教育理念[J].中华少年,2017(9).

[2]谭毅.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2).

[3]陆影.语文课堂留白处,学生更进一步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7).

[4]杨胜林.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现状及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5).

[5]亢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N].发展导报,2019-04-16(18).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低年级语文课堂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