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教育特点对小学教学的启示
2020-12-23陈珂韩一鸣
陈珂 韩一鸣
摘 要:作为西方文明的起点和西方教育的源头,古希腊文明不仅奠定了西方社会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被认为是西方人的精神殿堂。其在孕育发达的思想文化体系的同时,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制度与丰富的教育理论,涌现出了许多智者,其教育活动与思想对于当今的小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以史为鉴,针对我国目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相关思想与经验展开论述,以促进我国小学教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德育;古希腊;小学教学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G42
一、增强小学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古风时代,雅典是古希腊最具典型意义的城邦之一,首次提出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的教育,强调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其中道德教育是核心内容[1]。古典时代,智者派对教育的贡献之一是提出政治家与统治者的预备教育,这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重视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是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而教育恰恰培养了道德。柏拉图在《普罗塔哥拉》中指出:“当孩子初入学时,就责成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品行,其次才是学习阅读和音乐。雅典人以智慧、正义、节制、勇敢诸品德教育青少年。”[2]苏格拉底的《德育论》中提到知识即美德,教人道德就是要教人知识,正确的行为是以正确的认识为基础,同时提出道德是可教的,将知识与道德辩证统一,归纳出德育的内容,即智慧、正义、勇敢、节制。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将教育分为三个阶段,七岁之前,顺应自然,主要进行家庭教育,7岁至14岁,这一时期以情感道德培养为主,15岁至21岁,这一时期以智育为主[3]。
然而,如今我国的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低龄化”趋势,在小学教学特别是低年级教学中也存在。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智育的培养,而不重视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4],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以雅典为鉴进行改进,在课程设置方面予以体现,教师通过讲述英雄事迹向学生灌输勇敢、忠诚的道德观念;通过体育课、课间操、运动会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公平竞争的品质;通过音乐课陶冶品性等,对于培养学生的美德都大有裨益。
柏拉图注重道德教育应从实际生活中最基本的生活道德规范抓起[5],这点同样值得我们借鉴,纵观现在的道德教育,为避免形式化教育,应当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首先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二、强调“为己之学”,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不要强制学习,要重视学习过程与学习兴趣,对目前的小学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些学校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兴趣培养,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学习过程,使孩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难以体会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与学到知识后的兴奋。
若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从根本上让学生明白“为己之学”。亚里士多德在灵魂论中将灵魂分为人的灵魂(理性灵魂)、植物的灵魂和动物的灵魂(非理性灵魂),理性灵魂指导非理性灵魂,并提出“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把求知视为人的本能,是与动物的区别所在。如果学习是为己之学,如果知识能够让人获得对生命的理解,从而获得自由和幸福[6]。其次要重视学习过程,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最早提出了寓学习于游戏的教育观,即让学生快乐学习,在小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适当运用“产婆术”进行教学
“产婆术”是苏格拉底的经典教育方法,分为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步,可适当运用于对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高年级学生的教学中。首先通过不断的追问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接着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然后引导学生找到事物一般共性,作出归纳;最后从特殊到一般,作出定义。
本文通过对古希腊三位智者的教育思想的分析,针对目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以运用于小学教学的方法,如德育方法、“为己之学”、适当运用“产婆术”。
古希腊教育在西方教育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教育思想與教育制度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值得我们不断推敲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寇文亮.古希腊和古罗马学前教育遗产及其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9):55-57.
[2]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70.
[3]郁烨.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汉字文化,2019(14):129-130.
[4]姜晓颖,徐伟华.浅谈小学应试教育的弊端与对策[J].才智,2016(11):140.
[5]杜红霞,吕婷.古希腊道德教育对我国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8):92-94.
[6]李颖.自由的理性追寻:古希腊时代精神与教育思想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5(6):235-238.
作者简介:陈珂(1973.11—),女,河南省开封人,汉族,本科,中小学一级,开封市金明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
韩一鸣(1998—),女,河南省开封人,汉族,本科,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