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音乐中动起来

2020-12-23高成春

新一代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教学主体

高成春

摘 要:音乐是美的艺术,也是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音乐只是作为“副科”存在,音乐课中多是简单地教学生唱唱歌,甚至存在挤占现象,学生没有学到乐理知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不强。在新课改下,音乐的教育功能被得到重新重视,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学会主动听,大胆说,在唱和活动中学习,不仅学生兴趣盎然,音乐欣赏、音乐审美能力也能得到较好地培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教学;学生;主体

音乐课程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相反,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是其它课程无法取代的。在音乐教学中,只有立足学生主体,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了解音乐乐理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

一、让学生学会听,听中感悟

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多引导学生“听”才能更好地领会其内涵,也才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但结合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来看,教学中教师更喜欢带领学生唱,而不喜欢让学生听,课堂中多是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歌曲,然后就让学生学唱。其实,耳朵听是学生对音乐的第一感受,用嘴唱出来是二次创造,唱是为听而服务的,是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音乐进行加工和处理。

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认知能力有所加强,但在音乐学习中还是以直观为主,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要注重应用好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如在《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欣赏中,如果直接让学生欣赏并说感受,学生会感激很茫然。而如果在欣赏前结合序奏而引导学生欣赏水波荡漾的多瑙河,配合图片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用耳倾听,感受其舒缓的节奏,体会情绪的温和和宁静。在第二圆舞曲中,呈现姑娘们阿尔卑斯下的穿着天鹅绒舞裙跳舞的图景,再欣赏歌曲,学生不仅喜欢,也能感受作品旋律、节奏和情绪的变化。

二、让学生大胆说,交流中理解

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中,更多的是教师在讲学生听。其实,在音乐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围绕作品的主题、内容、旋律、节奏等而展开讨论,让学生全面的理解作品,然后再引导学生学唱,这样可更好地帮助学生去表现作品。否则,在课堂中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安静地听,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对作品的节奏、曲调、力度、速度、调式等不了解,欣赏也就成了空谈。

在说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背景有初步的了解。如《二泉音乐》的欣赏中,学生之前对《二泉音乐》有所了解,急于想表达,此时教师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适时以问题“该首曲子是用什么演奏的?”、“二泉指的是什么?”、“作品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启发学生思考,由此而引入作品欣赏,学生对作品有所了解,在欣赏中更容易走进作品。其次,在对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要注重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如《雨打芭蕉》的第一乐段欣赏中,设问“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高胡和杨琴)”“旋律有什么特点?要表达怎样的心情?”学生听后交流,教师补充,结合乐句长度追问“每个乐句长度如何?节奏疏密又是怎样的?”以此而让学生理解“换头合尾”的民间音乐创作手法,然后哼唱主干音,理解“加花”的音乐创作手法。

三、让学生主动唱,学会表现

要让学生把歌曲唱好,单纯而机械的模仿是不够的,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应用技巧去表现。初中生在音乐表现中较为直接,对于一些情绪直接、节奏感强的作品较容易把握,但对于情绪复杂、节奏多变的作品却较难把握。故而在音乐教学中还要注重多引导学生唱,在唱中多给予学生指导。

在学生學唱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多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体会和表现。如在《沃尔塔瓦河》的学唱中,学习引子部分,先看沃尔塔瓦河源头的图片,听音乐,知道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追问“源头是几条小溪汇合而成的?旋律线是小波浪起伏还是激流澎湃?”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用身体去表现小波浪和激流澎湃的动作,在活动中感受其旋律的不同。学习主体部分,先感受主体部分的诗意和壮观,由一个学生主奏,其他学生哼唱旋律并用扇子做波浪状。当然,在引导学生学唱过程中也要注重渗透乐理知识。

四、让学动起来,丰富体验

初中音乐教学所要做的,不仅要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上学会演唱歌曲,更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能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学音乐的过程中去表现,去体验,去创造。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作品的旋律和节奏。如学生听到欢快而富有节奏感的乐曲时,情绪会随之活跃起来,动作表现会很开阔,而对低沉、舒缓、抒情则在动作上较为轻柔、舒展,在教学实践中就要注重结合作品而引导学生多用动作进行表现。如在《渴望春天》的学唱中,边唱边用肢体语言表现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如《梦中的卓玛》学唱中,边唱边舞蹈。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其体验才会更加深刻。

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靠教师“讲”就能实现的,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过程中,多引听,在听中去感悟作品的旋律、节奏;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内涵;多唱,让学生在唱中掌握技巧;多去表现和创造,更好地获得体验。

参考文献:

[1]闫丽莉.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仇艳.谈初中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实践[J].学周刊.2019(04).

[3]张忠华.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探索[J].北方音乐.2020(06).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有效教学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